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这条河,周家口永远变不成周口市 | 豫记

2015-12-04 高翰 豫记



高翰 | 文


作为一个周口人,晚饭后去沙河边散步可谓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远处流水潺潺,近处杨柳依依、小风徐徐,别提多惬意了。而在周口东南30多公里外的项城市,我的朋友却难有同样的好心情,沙河项城段受水质污染困扰多年了。


等我回到郑州,看到七里河里垃圾丛生,河水散发着一股恶臭,污秽不堪。这让我着实不能理解,同是贾鲁河的支流,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上文提到的沙河和七里河与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东风渠一样,都是贾鲁河的支流。


今天,这条由新密县发端,流经河南省荥阳、开封、中牟、周口地区的古老运河水位至浅,个别河道只有20米左右,行洪能力约为200立方米/秒,基本上没有了水运功能。


但在历史上,它的最大行洪能力为359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曾达39880公里。


明清时期,这条长达255.8公里的古老运河上往来船只如梭,漕运发达,是拉动当时整个豫东经济发展的水上引擎。


而最初的战国时期,这条运河还不叫贾鲁河,它是以鸿沟为名诞生的。后来项羽刘邦争夺天下时,还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也即“楚河汉界”。




公元前360年开挖的鸿沟在汉朝之后几易其名,汉朝时它叫蒗荡渠,魏晋以后称蔡河,唐、五代、宋时称蔡水、汴河等。


直到元至正四年(1344年),决堤的黄河淹没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十几个州县,为了整治河道,贾鲁在梳理黄河旧道之后还疏浚了当时河道几近废弛的古运河。


这之后,民间把这条官名为汴河的运河称为“贾鲁河”,沿用至今。


贾鲁率人疏浚后,这条古老的贾鲁河水量大增,漕运大畅,成为河南省境内除黄河以外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向南可通淮河、邗沟与长江贯通;向东可通济水、泗水,连接淄济运河;向北可以通黄河,溯黄河西向可与洛河、渭水相连。


虽然贾鲁治河后所带来的影响争议很大,有学者说他的大兴土木是导致元朝亡国的直接原因。


但不可否认,一条贾鲁挑两头,一头是朱仙镇,一头是周家口。朱仙镇和周家口这两个地方因贾鲁河流经,特别是明代嘉靖以后,贾鲁河不与黄河相通,便减少了黄河泥沙的淤积,漕运开始四通八达,一时商舶丛集,烟火万家。


在它的润泽下,朱仙镇、周家口以水利之便成为河南东部输送粮食与江南地区输送茶绢等商品的交通枢纽,连接京津冀和淮南地区的重要的水上交通中转站,最终成长为明清名镇。


以这两个镇为枢纽而兴起的水运,还带动了贾鲁河沿岸豫东经济的发展。




朱仙镇因为紧挨贾鲁运河,成为货物聚集、商品贸易的集中地。从西北的山西、陕西等地区运来的毛货、铁货、木材;从南方福建、江西等地区运来的茶、纸张、瓷器;从江南运来的绸缎、鞋帽、首饰、布、米、茶在这里交汇。


在此基础上,朱仙镇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运码头,和当时靠水运起家的汉口、佛山一样,跻身全国四大商业名镇。




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朱仙镇中共有杂货行11家,杂货铺32 家,米商57家。至全盛时期,朱仙镇的市街南北长12里,东西长 5里,面积约120余平方公里,是民国时的10余倍,民商有4万余户,人口20余万人,是民国时的24倍。


顺贾鲁河往下游走,这条河在周家口(今周口)地区与沙河、颍河交汇,流往东南方向,经安徽境内汇入淮河。


也正是这个天然的交汇,周家口这个小集镇凭其三面夹河的优势,商铺迅速增多,成为“舟车辐辏, 烟火万家, 樯桅树密, 水陆交会之乡”。


从京津地区运来的盐,从江南运来的茶、米、干果、绸缎,从汉口、湖南等地运来的糖、茶、杂货、竹器以及从山东运来的粮食在这里中转,周家口成为连接京津冀与淮南地区对外建立经济联系的基地。


在河南省内,西华、扶沟、沈丘、项城、商水、太康、鄢陵、北舞渡、漯河、襄城等地的瓷器、农产品、粮食、杂货等都要从周家口转运。


据统计, 从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至二十五年三月, 陈州府五县所输粮食223600余石(9721多公斤)。



周家口码头旧址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许檀先生经过研究后认为,截止到道光十八年,周家口山陕商人中仅有名号可考者, 就有坐商164家,行商 320 家,全镇商人商号数量达1500至2000家,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以此可小窥当时周家口商业的盛况。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自然自有它的辩证法。它在实际中证明这两个兴于水运的名镇最后也衰于水运。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再次决口, 奔腾而下的河水伴随泥沙从中牟处一泻而下。贾鲁河的河身被填平之后淤泥还冲上岸,把朱仙镇的民房冲去了大半。


此后,虽然多有整治,但1938年花园口大决堤和1956年引黄灌区借贾路河道向下游送水,贾鲁河泥沙不断增多,河床淤塞日趋严重。




到1977年,贾鲁河河床平均淤高1.5米,河槽只有20-40米,哪里还有水运能力?这两个镇的货物只能走陆运。货物走陆运后成本大增,两镇所依靠的水运交通优势失去。


1906年,京汉铁路开通后, 朱仙镇西边的郑县(今郑州)成为新的交通枢纽,周口以西数十里的漯河也依靠铁路夺了周口的风头。昔日繁华如贾鲁河中的水量一样,逐渐没落。


与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河南中部的郑县,它因有了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带动,成为中国东西与南北相连的大动脉,北方与南方地区新的物资聚集地、中转地,经济迅速腾飞,并取代开封成为河南省会。




如今的贾鲁河,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因上游工厂向河内大量排放污水,水质急剧下降,和它的支流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等被戏称为“污水河”“臭水沟”。


虽然当年贾鲁河上帆船如织的景况不复存在, 朱仙镇和周家口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情形渐成往日烟云。但它仍是河南省境内除黄河之外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昼夜不休地静静往前流淌,留下兴衰荣辱于后人评说。


资料参考


王飞.《明清时期贾鲁河对豫东经济影响的考察——以周家口为例》.华北水利水电学报(社科版).2006.08;


邓亦兵.《清代的朱仙镇与周家口》.中州学刊.1988;


陈隆文.《从<朱仙镇新河记碑>看贾鲁河水运的历史价值》.《中原文物》.2014年第1期。





推荐阅读

河南人的早餐为何首选胡辣汤

少林绝技撂石锁 练就英雄李元霸

见老丈人带点啥——河南18地市特产集锦



—END—



豫记 |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豫记QQ社群:365802781

合作电话:13503998760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