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林崛起一位少帅 他有多厉害? | 豫记

2015-12-25 史娅茹 豫记




陈斌和陈正雷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武林,但,武侠小说影视剧中的武林和现实中的武林是一回事么?


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在这里传承了四百余年,开支散叶到世界各地的门人弟子有百万之众。毫无疑问,陈氏太极拳是当今武林最大的门派之一,也是河南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


四百年来,陈家沟大师频出,当今名声最响的是“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大师的光环之下,他们的下一代又表现如何?


本期《在外河南人》请来太极宗师陈正雷之子、陈氏太极拳的第十二代嫡宗传人、人称“太极少帅”的陈斌。听听他怎样讲述真正的太极拳和真实的武林!


采访人:史娅茹 受访人:陈斌



陈斌,1979年12月生。


1998年5月在河南省武协杯中夺得男子陈氏太极拳的冠军;8月在第五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中获男子组陈氏太极拳、剑的两项一等奖。


从1999年至2001年的两年期间,趁自己留学英国之机,将陈氏太极之花遍撒英伦。


2004年10月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代表河南省队参赛,取得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


2013年11月参加在贵州清镇举行的首届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段位的国家考试,以陈氏太极拳全场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晋升中国武术七段。


近年来,多次应邀赴英、法、德、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家和以及北京、吉林、重庆、广东、湖南、江苏、江西、山东、香港等地国内数十个省市传授拳艺,仅在郑州地区,跟从他习练的爱好者就达千人以上。其文治武功皆卓绝于当代太极拳青年才俊之中,人称“太极少帅”。


五岁学艺 九岁撂倒姐姐


我来自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




作为陈正雷唯一的儿子,我从五岁开始学太极拳。家族有学太极拳的氛围,我属于被迫接受。大人都爱说一句话:不管你现在懂不懂,理解不理解,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反正你得学。从被迫接受学太极拳,到慢慢有所认识,再到发自内心的有一个全面认识,最后才算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老话说技艺的传承是“门里出生,自带三分”,所谓“自带三分”就是这种气氛。小时候不理解太极拳,但天天看到有人不远千里、万里,费尽千辛万苦跑到家里来学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停地想:这个东西究竟有啥魅力吸引他们,好在哪里?


当时俺家姊妹三个,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年龄相差不多。我是五岁半开始学习太极拳,家姐七岁多,小妹晚一点儿。每个人到了特定的启蒙年龄,自然而然就学拳了,因为有这种氛围,几百年的传统形成了一种习惯。



幼年时的陈斌与父母


姐姐发育早,个头高大,一直以来她在我面前显得很强大。我九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把她撂倒,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厉害。我隐隐觉得学拳有作用,挺有意思。


太极拳最大的原则是顺其自然,真正的要领、关键所在就是你不要觉得太极拳对你有任何刻意的要求。比如说你头部、身体、上肢、下肢,所有的要求状态都是人体自然的生理状态。练习几年,即便是小孩子们在一起拉拉扯扯,扭扭打打,也会体现出效果。


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父亲会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目的是要把我带到传承太极拳这条路上。小时候,他不给我讲太多道理,他知道讲了我也不懂。反正是看路、管路、领路、带路,他在前面领,我在后面跟着就好。


早上,他把我从被窝叫起来,跟他一起跑早操,跑到一个清净的地方,例如小树林、河滩边。老家在黄河边,早上跑过去,练几套拳再回来,再开始一天的学习工作。




早起跑操以三套拳结束,晚上睡觉前以三遍拳结束。这是我每天的必修课。除了学拳练拳的这种特殊经历外,我跟别人没有区别,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也是十几年寒窗苦读出来的。


同龄人给我营造的神秘氛围


我十五六岁时对太极拳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那是我准备上高中的暑假,我跟父亲在郑州接待一个外宾团队。人家是专门来向父亲学拳的,封闭式练习一个月,就在郑州二七广场的亚细亚大酒店里。他们每天有五六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早上晨练,晚上再去加班练,余下时间自己去感受。


我全程参加了这个过程,在那个暑假取得飞跃性的进步,由量变达到质变的。在学双人练习方法,就是太极推手的过程中,心中油然产生一种敬意。对我的先辈们,对创拳的老祖先陈王廷,产生一种很强烈的敬意。此后我就主动的学拳了。



陈斌与父亲陈正雷


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特殊的身份背景,同龄人尤其是同学不断宣扬,给我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我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同学、老师甚至校领导,都愿意主动接近我,了解我。


他们对我有兴趣,不是因为我长得帅,而是因为我传承的技艺和文化。


我从十八岁起就带身边的老师同学练拳。


从那时候到现在,一步一步全身心投入到对太极拳的传承和推广,这成为我的人生使命和最终目标。


一人为何有两种辈分?


我是陈氏二十世、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的传人。为啥会有家族传承、拳的传承两个辈分?


“二十世”指我的家族传承,从我的始祖到我这儿有二十代人。明洪武七年,准确来说是公元1374年,始祖陈卜从山西来到河南。豫西北有一句民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我们家族也是这句名言的印证。我的始祖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过来,落户温县陈家沟。陈氏家族在此繁衍。


经过明代200多年的历史传承,家族出了个文武兼优的奇才——我的九世祖陈王廷。明朝文武都有科举考试,他是文武秀才,年轻时怀着很多的梦想和抱负。



陈王廷塑像


但是明朝已腐朽不堪,官场腐败,他报国无门,经历了既曲折复杂又波澜壮阔的人生,晚年回归故里,把一生的所看所学所悟所游历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了一个终极性的概括,然后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综合易学、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和导引术吐纳术,创建了一套具有阴阳开合特质、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特点的拳术。


因为主要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也就是中华文化的根文化太极原理,所以他把这套拳命名为太极拳。后人则把陈王廷视为太极拳的始祖。


这就是太极拳真正的来源。


到我这儿,家族传承是第二十世,太极拳的传承是第十二代。



太极拳如何迎来盛世局面?


父亲那一辈,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太极拳传承下来,推广开来,他们很好地承担了这个责任。这是我非常敬重父辈的原因。


父辈经历了一个动荡的年代,太极拳在陈氏家族内部的传承青黄不接,面临很大危机。他们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把它继承下来,又让太极拳在新时代绽放强大的生命力。


太极拳传播到世界各地,广受世界人民喜爱,这种局面可以用盛世来形容。这与他们奔波劳累、辛苦传承是分不开的。




到了我这一代,所面临的局面不一样了,那个时候青黄不接,现在已经遍布世界。太极拳虽然说是一片盛世景象,但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演变,也衍生诸多的门派分支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好,但是太极拳究竟是咋回事儿,为啥太极拳这么好,到底好在哪儿,像这样的问题需要一些标准答案。我这一代人怎样给世人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是我们人生中的重中之重。

外国人熟知太极拳 超乎我们的想象


我们经常开玩笑叫人家外国人“老外”,其实,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研究,这些老外们真不一定比咱们见外。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很大程度上他们对太极拳的研究程度,远超过国人的想象。




全世界各行各业学习太极拳的人都有,有科学家、有弄体育科学研究的、有搞人体生理研究的、有搞生物科学研究的、有文化大家……他们习练太极拳,步步深入。


我希望首先我们国人对太极拳能尽快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全面的认识,然后在这样认识的指导下,更好地学习太极拳。


我们现在所作的具体工作往往与这些有关。具体来说,我们有公司化的运营模式,有加盟式拳馆的经营模式,有搭建的文化平台的推广模式,有一些民间非营利性的组织,有各种协会、研究会、理事会等,形式非常多样。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真正带着严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推广太极拳,让更多人受益。


精英阶层为何中意太极拳?


进入到室内专业性场馆学太极拳的人,往往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太极拳为啥能吸引很多所谓成功人士?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内部


首先,他们需要好身体作为事业的基础;第二,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认知,需要更高深的东西去引领,需要启发。


太极拳可以从养生角度、从健康角度,满足他的基本需求。


太极拳最早产生于冷兵器时代,说白了,那就是战场上玩命,你这功夫不中,那你的命都没了,太极拳确确实实,每一招、每一式都非常讲究,强调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这种智慧。


太极拳卓越而强大的健康养生功效是其能广泛发展、普及的根本。我们这个圈子里经常开玩笑说一句话:太极拳好,谁练谁知道,早练早受益。


另外,就是太极拳背后博大而精深的太极文化,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启迪和无穷的智慧。


想学太极拳有哪些条件?


我从今年的阳历年年初,就是2015年1月11号正式开门,收了第一批弟子。


过去十五年,很多人跟随在我身边,期盼不光要有师徒之实,也想要个名分。现在他们都很成熟了,能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和角色了。


我第一次开门收徒,也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种宣告,那天正好是我生日,所以也是对前三十五年人生的一个小结。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内部


2010年12月,我率队参加“新加坡首届云龙子杯国际武术大赛”,老中青共计15名运动员一举夺得奖牌30多枚,冠军金牌23枚;其中,弟子王小坡一人独得5金并获得多项全场最高分,并在随后的“王中王”冠军赛事中获得太极组总冠军、全场总亚军。


2011年3月,我率队参加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在八千多人的激烈竞争中,十余名少儿弟子共揽获奖牌40余枚,其中金牌28枚,并获得集体项目总冠军,少儿组、青年组个人全能总冠军、亚军,在多个项目中实现包揽。


陈氏家族的家规有非常完整的一套体系,包括门、规、戒、律,由四部分组的,比如说《门尊十二严》、《规守二十备》、戒章、律则,从各个角度、各个方向、条条框框上定出道德上的约束、行为上的规范等等。


用大白话说,其实就是三方面要求:第一人品;第二技术;第三你是否有继承、传承、推广、发扬太极拳的精神。


我现在收了一批弟子,总共十一人,十个中国人,一个美国人。他们都是比较年轻的,大多在二十到三十之间,有一两个年龄比我大一点。



太极少帅陈斌接受豫记成员史娅茹专访


每一代人都有师门的艺名,我的艺名叫德先,我们是“德”字辈,从这个“德”字开始我们往后排了六十个字,可以传承六十代。


我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先”字,我父亲对我也是这种希望,就是说做啥事儿德为先,习武更加讲究以德为先,不是让你学武去欺负人,反过来,它是提升你的,不是让你去显得你高了,别人低了。


真实的武林不像你想的那样


太极拳经过一百多年开枝散叶,陆续产生了杨氏、吴氏、武氏、孙氏等派别。


这一切发展演变的根源就是我们家族的十四世主陈长兴收了第一个外姓徒弟杨露禅,一切都是从这儿开始的。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近代武术界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事件之一。


他们师徒二人之间的故事,最早由北京的一个文人写了一篇小说叫“金蝉盗技”。随后这篇小说又演绎成了连环画,叫“偷拳”,影响了好几代人。在八十年代初,这个故事上了大荧幕,王群主演的一个电影叫“神丐”。


在两千年出头的时候,吴京主演了连续剧《太极宗师》,前两年冯德伦导演了商业片《太极1:从零开始》、《太极2:英雄崛起》。所有的故事原型都是这个事件。




近代咱们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受武侠小说、武打影视作品的影响太重了。其实,编出来的故事都是虚拟的,你所看到的、影响你的那些东西肯定都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武林、真实的武术世界,和你想象中的往往不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性。


举个例子,影视剧中人不管练哪一种功夫,动不动踩着空气乱飞,点个树叶儿、踩着水就搁那儿乱飘乱飞,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所谓的飞檐走壁是怎么回事?过去人住的房子都不高,房檐都是斜的,又互相连着,搁那上头用一定速度跑跑、蹿蹦、跳跃,只要你身法好一点儿,都是没问题的。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玩的跑酷,他也可以做到看着很酷,动作很潇洒,很利索。这只是一种身法,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


史娅茹


周口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豫记“在外河南人”主持人,无界传媒“朝阳群众”电台策划人。


喜欢文章,可按二维码打赏作者~


推荐阅读:

太极宗师陈正雷隔空对战神仙张三丰

谁是祖师:太极源流百年争斗史

张三丰太极拳申遗风波再升级


—END—



豫记 |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豫记QQ社群:365802781

合作电话:13503998760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