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滑县人,我们遗忘了一个叫后羿的老乡 | 豫记

2016-03-29 杨桐 豫记



神话传说中射落九日的后羿和历史记载中真实存在后羿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滑县麦田里的小土丘是不是后羿部落的根据地?拨开后羿封地迷雾之后,我不禁要问,滑县人,我们为何会遗忘了自己的老乡后羿?


杨桐 | 文


谜一样的土谷堆,废品般的古遗迹


我出生在滑县东北角的赵营乡西乱革村,在这里度过了自己快乐的童年时光,初中的时候,经常骑一辆破二八自行车到乡初中上学,必经的道路旁边,有一个微微隆起的土丘,在一马平川的麦田中十分扎眼。


那片土丘,在土话里被称为谷堆,坐落在三个村庄的责任田里,每一年的春耕秋播,乡亲们都会从上面犁出大量的碎陶片,有彩色的也有黑色的,有些上边还有鱼形花纹,因为实在影响种庄稼,它们都会被当成废物丢弃在路上,无数次的拖拉机碾压过后,碎成了一地渣渣,随着泥土再次进入地下。


我离开家乡已经20多年,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思乡最深时,都会想起这片土丘——它有什么样的来头?2014年8月,创办豫记的两个月之后,我在梳理滑县的人文历史资源时,突然发现以我们村命名的西乱革仰韶文化遗址。



凭借有关它只言片语的资料,我开始知道,这处遗址上分别发现了仰韶时期(五千年以前)和龙山时期(四千年以前)人类活动的遗迹,那些彩陶和黑陶碎片的使用者,才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而现在,它被遗弃在一片绿色的田野中,没人愿意多看一眼。


滑县的历史人文底蕴实在太深厚,同样的仰韶文化遗址有五处,没人探究过它们来自何年何月,最初我也没太在意。在和父辈们的聊天中,知道两个和它有关又无关的故事。


1960年代初的时候,一帮自称武汉军区的人来到村里,要求每个生产队派两个劳力,来到了村西的土谷堆,挖了很深之后,从里边挖出两个模样怪异的大石头,他们对照了一下图纸,说就是这两个东西,要求村民重新填好挖出的坑,在两块大石头上立了一块用铁三角架固定的保护牌,临走前特意交代,这个地方任何人不准再挖了,如果发现要及时报警。


又过了几年,村里来了一位被下放回老家改造的大学生干部,因为受到精神打击显得神神叨叨,每天都跑去土谷堆旁,一片一片捡起地上的陶器碎片,码放整齐,视若珍宝。


我经常脑补着这两个故事的画面,终于忍不住在豫记上发表了一篇《仰韶时的土谷堆里埋着啥宝贝》的文章,这篇文章经转载后在滑县老家反响很大,村里的父老经常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再多写点关于老家的故事。因为一直忙于创业糊口,这件事儿就被搁置了下来。


直到上周,老家乱革小学的校长单祖宏打电话给我,说学校准备搞一个文化长廊,他受我那篇文章的启发,从村西的土谷堆上捡到了很多有着粗犷古风的陶器碎片,并发现一块被遗弃在坑塘之中的石碾,对这个仰韶文化遗址越来越好奇,希望我能更深入地考证它的来源,起草一篇文字作为展板内容,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老家的过去。



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内心很忐忑,即便是写给小学生看的东西,也要保持对文字的敬畏,不能胡编乱写误人子弟,何况对我家乡的孩子。


我开始翻查大量的资料,从通史类的志书到地方志,从《左传》到《史记正义》,从《水经注》到《后汉书郡国志》,从《括地志》到《太平寰宇记》,包括近当代研究先秦史的论著,通过对一系列线索的比对梳理,才突然发现,我们村西这个土谷堆,果然大有来头。



先秦时代,这个土谷堆,一直被称为鉏(chú),也被叫做鉏城或故鉏城,它是三皇五帝时期有穷氏部落的封地,每一代的部落首领都是著名的神箭手,传说中射落九日的大羿和史书中将夏朝皇帝赶下宝座的后羿,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


没错,后羿,就是被我们滑县人遗忘的一个亲老乡。


后羿,你不是一个人在射日


目前所知的史料中,第一次出现后羿的名字,是在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左传》中,这部编撰于春秋末年的史学名著,全称《春秋左氏传》,一直被奉为信史的经典之作。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后羿自鉏迁于穷石”,虽然只有寥寥八个字,信息量实在太大,一是后羿确有其人,二是他从一个叫鉏的地方迁到了一个叫穷石的地方。


《左传》所记载的后羿,生活在夏朝,他是一个著名的神箭手,世袭着射师的职位。当时大禹的孙子太康继承了帝位,但他整日贪图享乐,不问民间疾苦。这一代的有穷氏部落首领羿从鉏地迁出,带兵打到夏朝的首都,将太康从皇帝宝座上赶下台,太康被赶走后到豫东一个地方避难,这个地方就是周口的太康县。


后羿打跑太康后,曾经扶持过太康的儿子相为傀儡,后来觉得不过瘾,又把相给赶跑了,自己坐了八年的皇帝,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后羿代夏”。不少学者认为,后羿本名“羿”,因为他是东夷有穷氏部落,又称夷羿。而名字前的后字,实际上是夏朝帝王的官职称呼,“后”在这里是帝王的意思,后羿射日并非指射落真实的太阳,而是他夺取了夏朝的江山。




出现在《左传》上后羿代夏的故事,在《史记正义》和《帝王世纪》等志书中又被完善和补充,说“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姓何。先帝喾以上,世掌射正。到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于鉏。”这段描述所披露的信息是,早在三皇五帝的帝喾时期之前,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就叫羿,世袭着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的军职,帝喾赏赐给他一套红色的弓和白色的箭,分封到一个叫鉏的地方居住。




而后羿射日这样匪夷所思的神话故事,是信史不愿意刊录的。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天问》中,原文实在生僻难懂,以荒诞不经著称的志怪古籍《山海经》将它通俗化,成为今天后羿射日传说的源头。这个传说的时代背景,发生在帝喾的儿子帝尧执政时,就是尧舜禹中的那个尧。


神话传说中,帝喾的儿子尧帝执政后,羿成了他最得力的帮手之一,羿用自己的弓箭射死很多凶猛残忍的怪兽,帮助人们逃离了苦难。这个时候,天空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羿弯弓搭箭,射下其中九个太阳,只留一个照耀大地,从此万物复苏,世界处处生机。因为射日功绩,人们把羿尊称为大羿,后羿射日由此而来。



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并不发生在一个时代,东汉之前并没有明确二者之间的夫妻关系。后来的人们,又在后羿射日神话的基础上,给他找了一个老婆,最初这个老婆的名字叫姮娥,是帝喾的女儿,东汉时因为避讳皇帝刘恒的名字,改名嫦娥。把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捏到一起的,是为《淮南子》做注释的高诱先生。


《淮南子》的作者,传说中发明了豆腐的淮南王刘安其实并没有明确嫦娥就是后羿的妻子,科学家张衡在他的《灵宪》中第一次说出“嫦娥,羿妻也”,几十年后才为《淮南子》作注的高诱剽窃了这句话,自此,嫦娥正式嫁给后羿。可以说,我们伟大的河南老乡张衡同志,为他们颁发了第一张结婚证。

无论从正史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可以看出,后羿,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射日,除了好几代叫羿的神箭手一起努力,中国的造神前辈们居功至伟。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从帝喾时代开始,那个长着一双长胳膊善于射箭的有穷氏部落,在他们历代的首领羿的带领下,开始以封地鉏为根据地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一直到夏朝才从这里迁走。


问题来了,后羿的封地(也有人称封国),那个叫鉏的地方,到底在哪儿?


后羿的老家在哪里,从来不是个问题


《左传》成书近三千年以来,中国历代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都在寻找后羿的老家在哪儿,因为这个人在中国先秦历史中太重要了,找到他的发迹地也很重要。




历史学家们根据经验判断,鉏是帝喾时羿的封地,而帝喾晚年的政治活动区域在濮阳附近,死后葬在濮阳的顿丘,作为帝喾最信任并承担护卫任务的武官,羿的封地也不会离此太远。


在春秋时代,有三个以鉏命名的邑地,比如宋国和郑国都有城鉏,而濮阳所在的卫国,则有一个鉏城。《左传》成书的时代,叫城鉏的地方有两个,叫鉏城的地方有一个,三者都在今天的河南境内,谁会是后羿的老家呢?




后来的地理学家们从历史学家手里接过了接力棒,名气最大的郦道元同志在写《水经注》时说,后羿的鉏城在濮阳城西南十五里,但后世很多地理学家纠正说,郦道元纠正了《水经》的诸多错误,但因为很多地方自己并没有去过,加上后来经传抄翻刻,有的章节“误简夺讹”,在鉏城问题上他只判断对了方位,算错了距离。




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最为权威著名的几部书籍,《后汉书.郡国志》、《括地志》、《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国志》、《大清一统志》在几经勘误后一致认定,后羿迁出的鉏城,在卫南县东十五里。找到了卫南县,就能找到后羿的鉏城。




最具参考价值的两本书,一本叫《括地志》,这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另一本叫《元和郡县国志》,这本书是汉民族最早的古代总地志,由唐宪宗时的宰相、地理学家李吉甫撰写。


这两本官方地理书成书的唐代,滑县又称滑州,管辖地盘非常大,辖白马,灵昌,卫南,濮阳,封丘,匡城,胙城,韦城,离狐等九个县。




根据这两本书的记载,卫南县的具体方位也很明确,在滑州东北方向五十五里处。卫南得名字于公元前658年,卫国在楚丘(今滑县八里营殿上村)建立都城,后来卫国迁都到濮阳后这里被称为卫王殿或卫南城。


不同的历史时期,卫南有过短暂的设县经历,因为时间实在太短,一些不太懂地理方向感又太差的老先生,常常误以为鉏城在滑县东十五里,或者说鉏城在滑县西南,闹出了不少笑话。


比较严谨一点的,害怕重蹈前辈覆辙,则会笼统说故鉏城在滑县东,比如《辞海》和《新华字典》,今天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则准确地标出了鉏城的具体方位。其在文物系统的坐标方位是,滑县东37公里,濮阳县西南23公里的两县交界地带。如果同比例套印在今天的地图上,就是我们村西土谷堆所在的位置。



即便以古人的计量方式,我们依然可以准确地找出它的所在。我老家村子十字街的庙里有一块刻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的石碑,标明乱革村与滑县的距离是七十里,这个村子在卫南县旧址东,卫南县到滑县的距离是五十五里,用一个小学生都会的减法,70-55=15,卫南县东十五里鉏城故地,不是这里又是哪里?


后羿封地鉏城到底在哪儿,从来不是一个问题,也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但我在滑县老家官方推介自己历史文化的资料中,很难发现关于鉏城和后羿的只言片语。而在全国各地,好多地方都在争抢后羿这个历史名人资源。


作为他最重要活动地的滑县一直无动于衷,漠视在史学界和文化界早已有定论的实事,或许源于我们这批土地上的文化资源太多太厚重,不屑于不在乎也不差一个后羿。



在河南和安徽,都有鉏这个姓氏的存在,他们自称是后羿后代,以祖先封地为姓。在贵州,有一个人数不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称自己为亻革家人(亻革,音 gě,字库中无 ),是一个有待识别的民族,他们没有文字,却拥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自称是上古传说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后代。


我不能确认,亻革家人的“亻革”字和我的老家西乱革村的“革”读音相近,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作为一个从这个村庄长大并走出的人,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自己的考证发现,给自己和这个村庄一个不是交代的交代。END


本文实景照片为乱革小学校长单祖宏拍摄

……………………………………………………………………………………………


推荐阅读

仰韶时的土谷堆里埋着啥宝贝?

奶奶这九十年——一个村庄的历史和信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