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11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给美国当“狗”是什么下场?刚刚,有人亲身演绎了!

铁血军事 2020-09-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戎评 Author 戎评说策

作者:戎评说策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2020年最具挑战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答曰:给美国人做“狗”

当然,戎评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并没有侮辱“狗”的意思,我只是想统一的对近期以来特别“关照”我的精神美国人们展示一下,给美国人做“狗”,究竟是个什么下场。

特朗普的打狗棍

据《美联社》8月22日报道称:

当前,有大约16名“美国之音”外籍记者签证即将到期,若他们依旧无法得到续签或更长的宽限,就只能在未来几周内离开美国,返回各自的国家。

这其中,有数名记者来自中国。

戎评相信,看到这里时,一定有“不明内情”的读者要问了:不就是签证即将到期了吗,这个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事实上,这件事要是放在以前,还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按照以往的美国“惯例”,《美国之音》雇佣的外籍记者每当签证到期时,其“续签”总会得到一路绿灯式的例行公事。

不过时间到了今年时,《美国之音》外籍记者曾享有的宛如“吃饭喝水”一般的基本权益,却因为特朗普的一纸任命被彻底改变——今年6月,特朗普任命迈克尔·帕克就任美国国际媒体署总负责人。

说来也是有趣,不知是得到了川皇密诏,还是纯粹只是内心正义感作祟,刚刚履任美国国际媒体署的迈克尔·帕克,还不等凑齐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便火急火燎的开始了大刀阔斧。

首先断狗“口粮”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此前披露的一份来自美国国际媒体署首席财务官格兰特·特纳的邮件内容我们可以获悉,早在6月9日时,总负责人迈克尔·帕克便已经停止了对美国“开放科技基金”组织(OTF)的资金援助。

无疑,对于“开放科技基金”这个名字,咱们的很多读者是彻底懵的。

不过戎评相信,但凡是我稍微列举一下这个组织干过的一些丑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接受美国国际媒体署监管和资助的“开放科技基金”,在2019年及之前,始终充当着美国政府援助香港曱甴的资金分配中心。

虽然,对于这个资金分配中心究竟花费了多少美元去雇佣暴徒作恶,戎评虽也不甚明晰,但是根据《时代》周刊的揭秘我们可以获悉,仅仅是6月9日迈克尔·帕克停止发放的“狗粮”,其总金额数至少已经达到了200万元!

其次断狗“活路”

或许迈克尔·帕克,真的很讨厌养“狗”。

在紧随冻结200万美元的“狗粮”之后,迈克尔·帕克不仅在今年的6月15日时,强力迫使了受其指导的《美国之音》正副台长辞职,为了迎合特朗普对美国宣传机构的炮轰与不满,在今年8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帕克更是直言不讳的表示:

美国国际媒体署监管的机构,包括“美国之音”,存在“系统性的、严重的、根本性的安全漏洞”,而且许多失误已经“持续多年”。

对于那些攻击自己国家的外籍记者,我们需要进行特别的安全审查。

▲ 洋装穿在身

不得不说,帕克的此番发言可谓相当讽刺。自1953年美国新闻署(PS:美国国际媒体署前身)设立以来,凭借着此旗下囊括的美国之音、自由欧洲、自由亚洲、中东广播网(针对阿拉伯地区)、马蒂广播电视台(针对古巴等拉美国家)等各大型对外战宣电台,美国在针对他国的舆论战上,可谓节节胜利,一时风头无两。

而在这支引导美国忽悠世界、搞垮苏联的“舆论战”部队中,来自舆论战对象国的一些“反骨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其间占据绝对中坚的主力!

然而,就是对于这些的“功臣”,这个曾令大量反骨仔们黑了心的去出卖祖国的地方,在今天却选择了抛弃他们。

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恩格尔试图挽回这一切。

在日前的美国众议院会议上,恩格尔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尽力的将这些记者的签证日期延长到美国大选后,在恩格尔看来,美国不应该放弃这些拥有美国公民难以取代的专业技能的外籍记者....

然而,恩格尔的倡议并没有得到哪怕一丝的回应。

在最近的美国国际媒体署会议上,迈克尔·帕克再次重申了特朗普此前的签证政策,其全程不耐与急迫的语气中,透露的似乎只有尽快的将签证到期的外籍记者遣返的愿望。

不得不说,随着现代物资生活的极大充裕,狗的地位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戎评现在还记得,小的时候,农村人养狗大都是将“狗”视为些许残羹剩饭的消化者,高兴的时候逗一逗,平时还能看家护院。

不过一到过年,“狗”,往往都会成为“狗肉”。

虽然,这样的“真相”对于今天不少将“狗”也视为家庭一员,甚至对之亲昵的冠以“儿子”、“宝宝”称号的不少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戎评在此还是要说:

“狗”的地位上涨,归根结底不过只是人类社会物质充沛下的一种假象而已。一旦物质匮乏、一旦狗失去了主人期望的价值,那么“狗”,终究也只能是“狗”。

当然,这样的道理,放到如今美国正在进行的驱离上,同样适用。

美国为何急着宰狗?令人失望的《美国之音》

自1942年《美国之音》中文节目开播以来,这个专门负责对华输出“美国政府态度和立场”的官方电台,便成为了美国对华“心理战”的重要工具。

这一点,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和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两度达到了高潮

第一个高潮时,《美国之音》专注于对华意识形态的赤裸宣传。

第二个高潮时,在吸取了对苏舆论战的经验之后,《美国之音》在既定的意识形态宣传之外,添加了更加甜美的“糖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为了赢得更多的中国听众,在70年代中国关系破冰之际,《美国之音》利用当年中国学子英语学习途径贫乏的特点,开设了以学习英语为外衣的《英语900句》栏目。

或许放在今天,诸如此类的英语栏目,早已在多如牛毛下令人提不起兴趣。

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如此一个英语难度仅为美国6岁孩童学习水平、单期节目词汇量绝不超过1500个,但是在简单中,却又能系统性的包含对美国社会人文、历史、社会制度、大众生活进行全方位介绍的英语节目,在物质相对贫乏的中国年轻人群中所产生的效应,堪称“核弹”!

对于这样的“学习”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戎评远的不说,就以最近冲上热榜的X大物理学副教授“雷奕安”举例。

在继多日的“阴阳怪气”之后,今天的雷教授又教授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到这里时,或许还有些读者看不明白雷教授要讲的“道理”。

那么戎评就再列一下雷教授已经删除,却被互联网记忆下来的一篇发送自本月2号的博文。

看见没?这就是《美国之音》曾经战绩的典型影响。仅仅凭借一个“破节目”,就在中国实实在在的去培养了一群吃中国饭、喝中国奶,长中国人面孔,却爱着美国的“中国人”。

对于更多凭借时代优势,如今早已冲入了国内各领域殿堂的某些专家、教授中究竟还有多少个“雷奕安”,究竟有多少人曾为“今夜我们都是美国人”而潸然落泪,戎评也实在不知。

不过,有一点我是知道的,在21世纪的今天,诸如“雷奕安”这样的“中国人”,正在真正的中国人中沦为笑柄....

这一点,我们从去年香港暴乱期间,国内以90后、00后为主的饭圈女孩、帝吧网友以及广大的中国海外留学生不卑不亢的力挺“阿中哥”,大战曱甴卖国贼的诸多事迹中,便不难看到——中国的年轻人,在强大的自信中,是如此的热爱着自己的祖国。

事实如此,相较于40年前,曾存在于一代中国年轻人心中那遥不可攀的“外国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褪去神圣的外衣...

40年前的中国人,出国是个什么感受?

人民大学研究员宁南山先生曾举过的一个例子,戎评认为相当贴切:

80年代中国大陆的人出国,按照台湾同胞的话说,都会受到震撼教育,被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所震撼,我记得八十年代的杂志,国内一个教授出了国到瑞典,就感到非常震撼,他在给杂志投稿时写道,在瑞典住的这个小宾馆有24小时热水,拿起床头的电话可以打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被物质文明的富足震撼了。这在8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别说宾馆的热水器,很多中国人可能还要从井里打水。别说宾馆里能拨通国际线路的电话,就算在中国城市里,有时候一栋居民楼有一台电话就不得了了,接个电话还要让管电话的张大妈叫一声...

无疑,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而言,特别是一知半解下接触到了一些肤浅信息,然后在猛然打开的国门下,遭受了来自外国巨大物质冲击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们而言,“外国”,成了一个不同于自己祖国的,应当去顶礼膜拜的地方,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人文传统、抑或是政治制度。

这其中,作为“外国”中第一梯队、排名第一的美国,自然成了最为神圣的存在。

当然,对于上一代知识分子中的此类在今日看来甚至有些幼稚的偏颇认知,戎评向来认为今天的年轻人,不应该去过多的调侃和嘲笑。

须知,对于时代的认知,大多数人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我们与其事后诸葛的去浅薄嘲笑,还不如去思考一下造成这种“局限”的根本。

什么才是当代中国年轻人不再“震撼”的原因?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试想一下,当你本就身处一个24小时都有热水,拿起床头的电话可以打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时,你还会为“外国”而感到震撼吗?

况且,这个国家所能够为你提供的,远不止如此。

当美国总统怒斥美国高铁是世界级烂尾的时候,中国有全世界最为庞大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网。

当美国民众抱怨本国通讯设施服务落后的时候,中国有完全覆盖国土全境的世界最大4G通信网络,有世界最为新锐的5G建设实力。

当美国基础设施破旧、美国枪击案频发、美国疫情失控、美国失业率直线拉高的时候,中国却有着全球最为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有着最为安全的社会环境、有着对抗疫情最为有效和负责任的政府、有着远超过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机会与未来。

试问,在这样的中国以及在这样的中国所成长的年轻一代,只要稍微能够对真实有一些了解,又如何会去对那些肉眼可见的“下坡路”们,感到震撼?

答案不言自明。

在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曾因为巨大的物质优势而在一代中国人心中铭刻了神圣光环的“外国”,正在回归他本来的面目!

在客观的物质地位平等中,曾以仰视角度去认知世界的中国青年,正在前所未有的理性下,变得客观与自信。

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一点,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好“忽悠”,这就是如今的现实。

显然,无论是对于此前活跃网络的一票公知,还是诸如《美国之音》这样的对华舆论战平台而言,这都不能算是一个好兆头、

曾被视为教育模范的《夏令营中的较量》、日本马桶水、德国油纸包,正在成为小丑表演,中国年轻一代前俯后仰,奶茶瓜子的欢乐剧;

曾随意批驳放大,抹黑中国种种,却能应者如云,青年佼佼者深以为是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时代变化下,《美国之音》的颓势同样肉眼可见。

2011年,《美国之音》宣布停止普通话和粤语的短波广播,在中文部裁员人数过半下,曾经声名显赫的对华舆论战平台,如今只残余了一个中文网站苟延残喘。

为了生存,曾在中国问题上充斥了偏见与傲慢的《美国之音》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在赞颂个别、全面否定、肯定皮毛,根本否定的基本逻辑下,《美国之音》开始了自己的伪善与表演。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年初中国战“疫”期间,《美国之音》在对中国战“疫”中个别所谓“吹哨”医护人员的无限拔高,和由此对中国防疫指挥的各种看似细微反思,实则挑拨人心的各种险恶!

然而,就是对于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外战悬的“软刀子”,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似乎难以接受。

在4月15日的白宫疫情简报会上,特朗普对《美国之音》点名批评:

如果你们听听《美国之音》都说了些什么,你就知道,“它是令人作呕的”,他们“花美国纳税人的钱,却为中国等进行宣传”。

于是,在种种不满下,戎评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得到呈现——两个月后,特朗普任命迈克尔·帕克就任美国国际媒体署总负责人。

到6月15日时,迈克尔·帕克不仅在此前几天断了乱港曱甴的狗粮,在强力迫使《美国之音》正副台长辞职之后所掀起的“内部审查”中,更是明确表示将拥护特朗普此前强调的签证政策,其言下之意,就差朝着那些此前为《美国之音》打工的外籍记者们,大呼滚出美国!

呜呼,此情此景何其可悲?

那些为美国奉献半生,连祖宗都抛弃了的“四足生物”们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离开美国,竟然是以这样一种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群“外籍记者”的最终下场,全程跟踪报道的《美联社》似乎并没有表现出过于悲伤的情绪。

在刊文中,美联社编辑甚至以一种幸灾乐祸的笔触分析到:

鉴于他们给美国政府的喉舌部门工作的特殊敏感身份,他们回国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虽然,对于《美联社》编辑幸灾乐祸的所谓“担忧”,戎评并不赞同。

不过,透过这些略显讽刺的评价,我们却实实在在的看到了一种“东西”被主人抛弃时的无奈....

我不知道那些曾为了一些“狗粮”,就屈下身段,委身于贼的所谓“外籍记者”们,现在是个什么感想。

别国的人我暂且不说,单就讲其中的中国籍记者,戎只有一个字:

该!

能够出国,还能被《美国之音》挑上,那说明其个人至少不会是个文盲。

在戎评看来,只要但凡是中国人,但凡懂点学识,你即便没有一丝半毫的爱国主义情操,但是对“以史为镜”这段话,应该不会陌生。

历史上,美国人对“狗”是个什么态度,难道自家个儿心里不明白?

有人不做,偏要做狗

做狗也就算了,去做哪家的不好,偏要选传统艺能强项就是“排华宰狗”的美国?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大快人心,坐等狗肉!

七十年代,我军发明小如鸡蛋无法探测的微型塑料地雷。这种地雷只有很少的炸药,炸不死敌人,只能把敌人炸伤,但就是这种小巧的地雷曾经令越军闻风丧胆,在战场上对其造成巨大伤害,这是什么原因?关注铁血军事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地雷”查看详情。


●余茂春们看好了!这就是给美国当狗的下场!

●中国枪支泛滥的年代,美国民间的持枪相比就像个笑话!

●动真格了!美国议员被中国制裁,然后呢?

●刚刚,总统被抓了

●中国甩出王炸,美国酸了...

【蒋校长推荐】星特朗天文望远镜,这款望远镜如果您现在下单,我们还送您一个双肩望远镜包,一个原装脚架。还能享受特价优惠,非常划算!活动时间截至9月2号,喜欢就赶紧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下单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