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战后的美苏航空竞争,为什么苏联越来越不行了?

铁血网 2021-04-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冷热防务 Author 胖熊

作者:胖熊 

辑:冷小军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冷热防务(ID:militaryhistory)

二战结束后不就,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开始了冷战。冷战一方面将人类置于时刻濒于毁灭的边缘,另一方面,伴随着对于军事科技研发不断的投入,两国在代表着军事科技尖端的航空工业上飞快进步,时至今日,很多航空产业的基础和飞机研发,都源于冷战时期的遗产。

在冷战最初时奋起直追的苏联航空工业,到后期为何却为何逐渐乏力,以至于在局部战场上出现苏制飞机被西方军机吊打的情况。

国力差距下的跟随战略

二战中成长起来的苏联红军迅速完成了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得到重建的还有苏联的航空体系,这一战前就得到最高层偏爱的工业系统,在1938年就已经拥有了多达17所航空工厂和16万工人。

▲ 苏联雅克-9战斗机

在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大规模搬迁重建后,到二战结束,苏联已经形成拥有170余家相关联企业,70余万工作人员的航空生产体系。这一体系为苏联空军源源不断的提供战术飞机,同时开始向战略轰炸机等大型飞机的研发、生产努力。

美苏之间的对峙迫使苏联航空工业给自己树立了新的竞争对手。考虑到二战前的苏联航空工业,还非常依赖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的技术输入,以及工业母机的购入等,二战之后苏联的航空工业成就已经非常显著,但很显然,这些进步在当时异常发达的美国航空产业和美苏全面对抗的大背景下,仍然远远不够。

▲ 苏联拉-7战斗机

与本土几乎平安无恙的美国相比,二战中苏联本土所遭受的战争创伤非常严重,大批工业设备和航空器材损毁,虽然重建的工厂迅速恢复了产能,但出于苏联特有的实用主义,生产能力更多用于弥补损失,而非用于新技术的研发。

苏联航空界采取了一种更适合苏联实际的战略,即在航空研发设计上扮演跟随者的角色,避免在一些前期探索上徒劳无功,损耗资源。对西方特别是美国航空界的新技术迅速消化吸收后加以利用,2-3年的技术代差,在大规模生产的数量优势面前可以接受。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航空工业平稳发展的前提下,一旦出现航空或军事理论上的革新或者是技术爆发,技术代差年限将拉长,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苏重型战斗机计划,F-15与Su-27的服役对比。

战略理念带来的影响

在苏联航空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深厚的航空人才储备和一批天才的设计师,对于构建这个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俄罗斯航空之父茹可夫斯基,他参与组建并成为了苏联中央航空动力研究院的首位负责人,他的理论为苏联培养一大批航空工程师提供了基础,包括苏霍伊等一大批设计师,都曾受教于他。

▲ 茹可夫斯基

苏联成立后快速的工业化和基础教育普及,为飞机设计师培养提供了广阔的人才选择,事实上红色空军的优秀设计师很多都是偏远地区或者农村子弟出身,天赋和国家的培养赋予了他们基础,而大清洗之后苏联航空界的断层以及战争的需要,给予了他们机遇。时至今日让人耳熟能详的苏联航空工业的设计师,比如米高扬和古列维奇,苏霍伊,都是二战中崭露头角的新人。

与西方国家以企业、工厂为名称的飞机命名体系不同,苏联优秀的设计师能够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设计局,设计的飞机型号也以此命名,这种体系激励了设计师的热情,但特殊时期的军事作战理念,也限制了他们的发挥。

▲ 米高扬

航空工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师所需要做的是在满足军方作战需求和技术储备之间,实现相对平衡,同时还需要兼顾可生产、可整备等多重因素。

对于从成立以来就处于被包围和敌视状态的苏维埃政权而言,大规模战争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惨烈的二战强化了这种认知,也使得苏军高层认为飞机、坦克等技术兵器在战争状态下的对于飞机设计生产,更多的是需要易于生产和一次性使用。在这种理念下,在50-70年代,苏联再次习惯性的为自己生产囤积了大批米格和苏系战斗机和截击机。

▲ 苏霍伊

苏联独有的战略理念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军用飞机的研发使用有其特殊性,那就是数量上的优势有时无法挽回技术代差上的劣势。最典型的是二战的经验教训,战前苏军生产的伊系列战斗机,在战争中被数量稀少的德军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压制。

同理下,现在经常被调侃的中东贝卡谷地空战,叙利亚方面数量庞大的米格-21、米格-23飞机与以色列人的F-15、F-16,实际上已经存在了至少一代的差距,更勿论电子战差距。技术上的差距以及在指挥、飞行员技战术素养的差距,最终成就了以色列的空战神话。

工业基础的差距

航空工业作为高精尖工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天才的设计师和优秀的飞行员,更依赖于发动机、航电系统、雷达火控、空气动力、材料等一整套工业体系的支撑保障。苏联的飞机设计师们纵有天才般的想法和创意,但却屡屡受制于不太靠谱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

最能深刻反映出这一矛盾体的,莫过于米格-25「狐蝠」的设计和制造。在这款双高飞机在诞生之初震惊了西方,但在叛逃者送来实体机之后,却又对其大加贬低。

从国土防空角度来说,狐蝠满足了苏联国土防空的要求,苏联人用镍合金钢、粗重的电子管就实现了目标机体在材料和航电方面的要求。很长一段时间内,高空高速的米格-25扮演了重要的侦察角色,使得西方的战斗机望而兴叹。

▲ 米格-25战斗机

赞叹苏联人的设计灵感之余,也要考虑到同时期美国人研发的SR-71高空侦察机,虽然价格昂贵、使用维护复杂,但是却在材料、发动机、机电等多个领域运用了大量先进科技成果。这些技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对苏联形成优势。苏联的设计师可以通过「拧干毛巾最后一滴水」的方式在机体设计和系统整合上提升飞机性能,但核心技术上的差距,却始终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客观来说,冷战之后的苏联航空体系运用了简洁实用和拿来主义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整体提升,但在技术积累和整体科研水平与美方的差距,却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差距。这种差距仅在冷战开始,双方同时进入喷气时代时有所缩小,但始终存在。

▲ SR-71侦察机

在冷战后期苏联综合国力下降,以及技术创新带来的机型换代压力下,放缓了更新步伐之后,就更加凸显了这种差距。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在境外反华社交媒体上发布攻击抹黑中国的文章,然而在华人圈子中的籍籍无名,成为了制约他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但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公知中的18路底层货色,最近几天却凭借一出“终极大招”,一跃成为了反中公知的学习楷模...关注铁血军事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打狗查看详情。

感谢H&M的最新声明,接下来的事情更稳了!
怎么回事?歼20惊现美国绝密军事基地 !全都吓坏了!
呵呵,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关键时刻,英国的这一特殊举动,意味着什么?
所有的精日日吹们,你们可以永远闭嘴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