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在这张照片里,找到了解放军战无不胜的答案

铁血网 2021-05-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蒋校长 Author 铁血老蒋

文 | 蒋校长

非知名军网铁血网创始人,五道口男子技校辍学,军品材料砖家;微胖界军宅戴表,懒癌强迫症晚期;女军迷之友(自认),战忽局临时工。

解放军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战争了,但对解放军的战斗力,我们从来没有过哪怕一丝一毫的怀疑。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由三个维度决定。

第一是装备,取决于国防科技水平和军费投入;

第二是战术能力,取决于训练演习水平和系统的军事人才培养;

第三,就是军队的意志力。

前两点都比较容易衡量,也都是军迷津津乐道的对象,相对容易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结论。

但最关键的还是最后一点,意志力。

坚强的意志,可以让军队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更决定了一支军队战斗力的上限。

在斯大林格勒的巷战中,红军用生命死守着每一寸土地,“他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我们手里”,巴普洛夫中士6个人能守住一栋大楼58天、挡住德军上百次的进攻。

在零下四十度的长津湖,身着单衣卧雪三天冻掉四肢,仍盼奋勇冲锋杀敌......美军伤亡超过30%就会放弃阵地撤退,而我们的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仅冻伤率就超过22%。

只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让一支军队成为真正的铁军。

在这张照片里,我找到了解放军战无不胜的答案。

▲这是1988年3月的永暑礁

当地海军官兵们的第一代营房

岩礁上架几个木方为基,然后薄薄的竹篾一围,就算是一座“房子”了,连木板都不能用,因为下面的岩礁表面都是珊瑚结构,承重能力非常差,木头太沉了,稍微重一点都可能压垮水底下的珊瑚,“房子”也就塌了。

这样的“房子”,连农村养猪的窝棚都不如,又能干点什么呢?

也就是太阳最烈的时候,战士们换岗休息时能进去遮个阳,起风的时候,一个浪头打过来,都可能把它冲垮。

但这里插着五星红旗,这里是中国的国土。

在这种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营房”里,战士们守卫着我们的海疆。

两周之后,第二代营房建了起来。

相较于第一代营房,这代换成了铁皮,下基也是漂浮式结构桩,一般的风浪能够挡住。但遇到台风天气,依然是危险重重。

铁皮厢在太阳的暴晒之下,宛如蒸笼一样酷热难熬,想要喝水和洗澡,完全要依赖于补给船运来的淡水。

▲从3月一直到8月

他们在这几间小屋里呆了近半年

台风天里,不知道有多少次风浪几乎将他们的小铁皮屋掀翻,他们是茫茫大海中最孤独、最危险的一群人。

第一批戍守永暑礁的官兵,绝对是所有戍边战士中最苦的一批,没有之一。

到1988年8月2日,永暑礁海洋观测站竣工,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建立的海洋气象观测站,为过往船只提供水文条件及天气预报。

之前的5间小铁皮房,也作为纪念文物被永久性地保护起来,记录下初代守礁人的峥嵘岁月。

虽然观测站的条件比以前有了改善,但仍然非常艰苦,出于对生活环境和安全的考虑,海军将观测站的日常观测和记录工作接了过来,国家海洋局的专家只是定期过来做培训指导。

官兵们不仅要肩负起海疆的守卫,还要用最准确细致的气象和水文数据为过往船只保驾护航。

还有每年的台风预警和南沙群岛一带每天的天气预报,都来自于这里所观测记录的气象水文数据。

八九十年代,军队里文化水平较高的战士并不多,培养一个专业能力过硬的水文监测能手不容易,所以负责水文监控的战士执勤强度就特别大,上去一呆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

茫茫大海,只有涛声相伴。

1991年2月15日,这天是正月初一,新华日报发布了一则快讯,叫《卫星遥送赤子情》,这是永暑礁7名江苏籍守卫官兵向家乡送回的祝福。

从广州军区海军通讯部门、到广东和南京的话务接线员,从下午四点到晚上十点,才将短短三百字的内容记全,期间还使用了卫星电话。

南沙守备部队的李文波,守礁20年,在观测站里过了9个春节。

▲李文波带新战士们记录数据

2007年12月18日的12级台风天,他给值班员放了假,自己系好安全绳冲到各个观测点记录数据。

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单位提供了140万组水文数据,创造了6000多天毫无差错的水文监测奇迹。

李永强,新婚第五天就踏上了永暑礁。

结婚21年的时间里,在家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超过3年。

长期在潮湿环境中,严重的风湿病关节炎折磨着他,但他总说一句话:“只要南沙需要,我就会像铆钉一样永远铆在南沙礁盘上。”

2014年2月23号,在前往南沙的途中,小艇被风浪打翻,被卷入大海中的他,再也没有回来.....

二十年的时间,他们成为了一块块礁石,有他们在的地方,祖国的旗帜从不曾落下。

在大海中坚守了20余年后,永暑礁的官兵们等来了一个最有力的战友——天鲸号。

2010年,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下水。

挖泥船的设计用途是航道疏浚,比如前段时间苏伊士运河堵了,天鲸号就可以去将河道中的沉积泥沙疏通,保障航道的顺畅通行。

但是在中国,它最大的用途在于吹填造陆。

先通过挖泥系统将海底的淤泥吸上来,有岩石也不用怕,在这里绞碎成沙砾就可以了,再通过离心泵系统吸入,通过管道系统吹填到远处。

而吹填距离最大可以达到6km,也就是说以永暑礁为圆心半径6公里内,200平方公里内的海底淤泥和岩石全都能为我所用,全都能成为填海造陆的水泥沙石。

天鲸号的挖泥吹排能力达到4500立方米/小时,相当于每小时就能填满两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

2014年夏天,天鲸号开到了永暑礁。

下面这张是永暑礁2014年6月的卫星图。

庞大的暗礁在水面之下,大自然为我们打好了地基。左下角那个小小的房子,就是我们在1988年建立起的海洋监测站。

▲(图源:知乎)

2014年11月,接近一半的“地基”已经被添砖加瓦填成了陆地。

▲(图源:知乎)

2015年3月,吹填继续,整个岛屿的轮廓已经清晰起来,在蓝色的汪洋中,永暑岛的轮廓宛如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图源:知乎)

2016年1月,永暑岛的吹填工作基本完成,机场跑道已经出现。紧接着,就是民航的客机在这里成功试飞。

▲(图源:知乎)

第一批来这里的乘客,是戍岛官兵的亲属,这里不再是茫茫大海中的孤悬之地。

2019年3月,岛上的建设更进一步,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成。

渔民们在这里有自己的房子、医院,官兵有标准的足球场,还有自己的一大片菜地。

而如今,在广阔的南海上,我们还不止一个永暑礁。

这是2012年的渚碧礁。

▲(图源:知乎)

这是如今的渚碧岛。

▲(图源:知乎)

这是2015年的美济礁。

▲(图源:知乎)

这是如今的美济岛。

▲(图源:知乎)

这是2014年的东门礁。

▲(图源:知乎)

这是如今的东门岛。

▲(图源:知乎)

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中国人的人定胜天。

从永暑礁上一个竹篾搭起来的窝棚,到现在成为一艘永不沉没的超级航母。有人看到基建狂魔的超强功力,也有人看到我们在外交口径上从“共同开发”到“自古以来”的转变。

但老蒋看到的,是解放军战斗力的根源所在。

这支军队,不仅在革命年代中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

在和平年代里,最艰苦最危险的角落,他们依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在建国四十年的时候,在我们需要一个小窝棚守卫海疆的时候,我们的战士们依然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

有条件上的时候,解放军要先上。

没有条件上的时候,解放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任何时候,国家和人民有任何需要,解放军都能克服万难不打折扣地去完成。

忽然想到了日本自卫队,在福岛核电站出事后,穿着全套防护服的自卫队拒绝深入辐射区。

直升机驾驶员根本不敢将直升机开到福岛上方,起飞后没多久就开到山里,借口说飞机故障无法执飞。

80年前,那只让八路军最忌惮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日本军队,如今已经成了这个样子。

而我们呢?

从长征的红军,到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再到后来的解放军;

从白马庙到金门岛,从小竹棚到天鲸号,再到现在的永暑岛;

从西沙海战到亚丁湾护航,从国土边疆再到星辰大海……

我们的军队由弱到强,我们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

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那就是刻在最深处的军魂。

解放军的军魂,始终没有变。

只要我们的军队,这股钢铁般的意志力不丢。

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永远是世界上最能打的军队。

出品人:蒋校长主编:夏扬舟  责编:FOX撰文:权周  运营:电动肥仔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在境外反华社交媒体上发布攻击抹黑中国的文章,然而在华人圈子中的籍籍无名,成为了制约他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但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公知中的18路底层货色,最近几天却凭借一出“终极大招”,一跃成为了反中公知的学习楷模...关注铁血军事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打狗查看详情。

悄悄退还的新冠治疗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最大的真相
怎么回事?歼20惊现美国绝密军事基地 !全都吓坏了!
解放军,在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关键时刻,英国的这一特殊举动,意味着什么?
切尔诺贝利的敢死队,福岛核电站的黑社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