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8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铁血网 2021-05-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熊熊点兵 Author 熊熊之火

作者:熊熊之火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熊熊点兵(ID:XXdianmbing)。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咱们这里批驳了不少流传已久的谣言,当然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群体。但是,不管对方怎么样,咱们都秉承一个基本准则:从客观事实出发。

为什么我们这里说这句话呢?因为在实际“交流”中发现,很多朋友其实是以错误的认知,进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比如说我们之前谈印军的时候,你说它不行,很多人不服气,认为你在瞎说,故意看不起人家。

举个例子讲,不少人以为印军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进而认为人家很牛掰。其实一般意义上的山地部队确实是精锐,可印军这边的山地部队却只是驻扎在山地的部队,以建设标准而言就是卡车轻步兵。

当然,其中的一小部分也不是说不能归入到精锐范畴,可谁敢说印军10来个山地师都是这一标准?那不是开玩笑嘛!

再如个别网友到现在还闹不清的“人海战术”,我们都解释得够清楚了,还有人来故意问,好像家里面刚通网似的。

朝鲜战争中,美军一个师内光是师直属的炮兵、装甲力量就有18门155毫米榴弹炮、54门105毫米榴弹炮、32门双40毫米自行高炮、32辆四管12.7毫米自行高射机枪、140多辆坦克。

不说别的,光是这些重火力存在,怎么搞“人海战术”?

更何况说,整个战争中志愿军及人民军总兵力跟对方比都在2比1以下,就这个总兵力比,有条件打所谓的“人海战术”吗?

实际上,倒是美军和韩军自己在战争中依仗自己的空地火力优势,往往能在战场上形成巨大的兵力优势,其步兵倒是经常实施密集的集团冲锋——毕竟美韩军的优势不在步兵,即便强如美军陆战1师,在阵地战中被我军普通部队修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谈抗战的比较多,当然也让不少人很不爽。

其实,这些朋友你先别着急着生气,不要说我们提出的观点,你接受不了,就来口吐芬芳,这真的没必要。

世界上没有谁说的话都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却可以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这是基本没问题的。

谈抓壮丁的时候,那些材料可都是上至老蒋,下至抓壮丁的军官自己说的,而且我们现在不少读者的长辈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很显然,我们没有瞎说。

你非得跟个别作家一样,说这东西不存在,或者说几百万壮丁死于路途是应该的,是老百姓素质不行,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对普通的劳苦大众,你们看不上,觉得几百万人死亡也只不过是个数字。

可对于国军的将领们来说,有一句不好的话都不愿意听,自己总是不代入到普通百姓和士兵的身上,仿佛您就是军座和师座们。

可我们这里提三个标准,看看这些将军们能有几个达到的:

第一:不喝兵血,不吃空饷,爱护士兵;

第二:严格军纪,不扰百姓,爱民如子;

第三:勤于训练,精于指挥,上下一心。

以一个国家军队的高级将领来说,要求做到这三点,不能说太过分吧?

可是国军泱泱数千名将官,能同时做到上述三条的有几个呢?实际中,别说同时做到这三条了,就是做到其中一条的都很少。

我们可以想象下,如果所有国军将领们都能做到上述三条,面对日寇袭来时,战场表现难道还比实际中更差吗?可现实是你大部分将领连其中一条都达不到,又如何给你很高的评价呢?

不要说当时的中国将领们素质也不高,谁都达不到这些标准。

想想朱老总和彭老总在抗战中穿的是什么衣服?吃的是什么饭?日常待遇又是如何?想想八路军战士们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

都知道林彪在全面抗战开始后不久就被误击重伤了,可堂堂115师师长林彪为什么要穿缴获的日军大衣呢?

同样是中国军队,国军中随便一个排长的日常待遇都比八路军的最高指挥员要好。可你要说士兵们的待遇,国军士兵大部分是吃不饱饭的,但八路军的士兵却普遍比国军士兵吃得要饱。

以国军中吃得最好的驻印军来说,其最开始的平均体重是八九十斤,在美英负责后勤的情况下,平均体重增长了19斤,达到了110到120斤左右。

而八路军晋察冀三分区2团,通过大生产运动和根据地百姓供给,到1943年秋后,每名战士除了每日的一斤多主食外,还有六钱油、七钱盐、二斤菜,每月能吃一斤猪肉;一年后该部战士平均体重从94.5斤上升到了114斤,也增加了近20斤,竟取得了与美英后勤补给条件下与驻印军的体重增长相当的成绩。

我们可以想想在抗战中,国府掌握了多少资源,而这些资源都到哪里去了?总不至于真的连士兵饮食都保证不了吧?

可敌后的八路军掌握了多少资源?在那种艰难条件下,却为何使士兵们尽量能吃饱饭呢?

有些朋友瞧不上敌后抗战,可我还是那句话,用八路军、新四军所掌握的资源,再对比他们所取得的战果,这个效率到底算不算高?

如果再对比国军所得到的资源,以及抗战的效率,你能说这个效率也算优秀吗?

大家可以注意下根据地民众的精神面貌

而再说到,敌后抗战始终立足于自力更生和发动人民;而国府高层的抗战希望却寄托在盟国援助和等待胜利上,大家又作何感想?

如果大家代入到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角色上,哪种抗战环境和方式更能给你胜利的希望呢?

其实本来今天不想说这些的,主要是有一位读者的留言让我想到了很多。他是这么说的:历史书上讲八路军新四军是抗日战争的砥柱中流,作者怎么看?

其实大家但凡是没有断网,不难体会这位读者的用意之所在。甚至说持有类似想法的人在本文的读者中,也会有不少。

但要问我怎么看,我觉得这个评价非常到位。

为什么这么讲呢?首先我们要看看“中流砥柱”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这四个字到底讲的是什么。

中流砥柱,也称砥柱中流,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所谓中流,指的是河流中间;而砥柱,是指三门峡东的一个石岛,屹立于黄河的激流中。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对应这句成语的释义,我们再看一张抗日战争形势图,看看八路军、新四军是在哪个区域在战斗?

所谓的敌后战场,不是日本人的屁股后面,而是在日军占领线的后面,在这个区域内,日军占领了大多数城镇和交通线,无论哪个区域内都处在日军的包围之中。

在国军主力大踏步后退,一部对敌人投降之时,原本的沦陷区内却出现了一块块抗日根据地,而在每个根据地周围则处在优势日伪军的包围和频繁扫荡中——那么这其中的抗日力量,算不算中流砥柱?

在日军、伪军如洪水般的冲击下,顽强屹立在这其中的抗日力量,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战斗了八年,并收复了大片国土,解放了上亿人民,那这个力量当不当得上中流砥柱?

1937年时,八路军全军4万余人,后来成立的新四军1万余人,仅占全国军队总兵力的不足五十分之一;武器装备水平不及全国军队的百分之一;所得财税资源不及全国的千分之一。

而后国府征发的1400万壮丁;得到的大批苏援、美援;还有大西南兵工厂生产的军备军械和征集的粮食、布匹,这些跟八路军、新四军又有多少关系?

然后,他们用国军溃败都看不上的“烧火棍”,用区区几万兵力冲进了敌群之中,屹立八年而不倒,打倒的反倒是敌人。

那么,他们当不当得起中流砥柱四字呢?

其实我想,大家如果能明白这个基本事实和中流砥柱四字的含义,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能给出公允的结论。

但问题是这么多年来,既搞不清楚中流砥柱,又不明晰这个抗战事实的人确实还是不少,所以他们所得出的结论便是错误的,甚至还以这个认知错误去洋洋自得地炫耀自己异于常人的新奇“观点”。

类似的情况在去年《八佰》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就存在过。

一些人总是喊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八百壮士,历史课本上怎么不写?仿佛只有他们是清醒的一样。可是,明明历史课本上就有四行仓库保卫战啊!

所以我当时就说了,《 没听说过八百壮士?不是没人告诉你,而是你根本不关心 》。自己平时对这些群体漠不关心,结果真以为其他人都不知道?真以为教科书上没写?

所以我们在开头就说了,你的认知可能就错了,结论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就更别四处吆喝了,徒增笑耳了。

这篇文章我们没有讲太深,其实更多的是一些感慨罢了,它既是对那位读者的直接回复,同时也希望给予大家更多有益的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恒河边葬火熊熊,照亮了亚洲最大的“皿煮国家”。然而,就在印度政府都无力洗白的当下,却有这样一个“被骗到印度做妾”的中国女人,朝着自己的祖国发起了攻击...关注铁血网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印吹”查看详情。



战斗民族,已经“死”了...
怎么回事?歼20惊现美国绝密军事基地 !全都吓坏了!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内蒙古骑兵师有多彪悍?
关键时刻,英国的这一特殊举动,意味着什么?
疫情泛滥,印度“牛比人命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