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梯子网失败折射网络教育泡沫?

2015-05-22 腾云

本文出自《腾云》044期。


推荐人:王丛洲 苏州汉唐教育总经理,西格·私享会首席执行官

推荐语:

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提及“互联网+”的概念,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希望能更加紧密地拥抱互联网大势,或者说找对风口,飞起来。

而在信息化爆发式发展的趋势下,在线教育越来越凸显出优势:在线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学习效率;在线教育可以降低学习门槛,跨越因地域等原因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使教育资源共享化。

面对教育盛宴的蛋糕,众多投资机构、传统教育机构以及创业者都不断涌入,想从这个蛋糕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然而由于定位的缺失以及过分盲目乐观的预估,也让许多创业者在痛苦中煎熬。

在线教育应以不同的形式来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当互联网出现的时候,在互联网上进行教育的革命,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而如何做好在线教育又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降低受众的学习门槛,这是基础;其次是突破传统教育的顽疾,一是个性化的互动,二是教育资源的共享。

从教学模式上,我们认为应以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模式展开。就现在的互联网技术而言,要达到完全由网上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这种状态,我觉得还有不足,所以它应该有线下服务做配套。线上教学,线下交流体验,能够更好地达到效果。

在线教育还应适应中国的现实,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例如慕课这种方式,在国外就有很好的市场,但是在国内目前还是叫好不叫座,毕竟教育还跟地域有非常大的关系,跟国家体制、传统文化有关,比如说家庭教育的方式就有很大的差异,要照搬国外的模式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文章内容

梯子网失败折射网络教育泡沫?

文/王竹立

网络教育与在线教育是两个很难明确区分的概念。在教育技术领域,网络教育似乎主要指由各级各类学校主办的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远程教育,其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远程教育,以前是以广播电视为主要传播渠道,现在则更多地依赖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在线教育则主要指由企业和其他培训机构主办的基于网络的教与学活动。在本书中这两个词不做区分,都指一切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活动。

梯子网是网络创业明星龚海燕一手创办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龚海燕曾因成功创办国内著名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名噪一时,梯子网是她的第三次创业。

2012年年底,龚海燕从世纪佳缘“急流勇退”。2013年年初,她开始涉足在线教育,推出在线英语口语一对一视频网站“91外教网”;同年11月,龚海燕又推出了涵盖中小学K12阶段(即基础教育阶段)的全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梯子网,龚海燕曾提出要用“3年烧4.5个亿”去推动梯子网,将梯子网打造成为中国在线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2014年7月,龚海燕又推出其新创办的第三家在线教育网站——那好网,主打K12领域“互动直播”,本质上是一个“在线补课+在线家教”平台。

当时,龚海燕宣称,91外教网已实现收支平衡进行了拆分,今后将以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运营。三大网站的推出为摸索中的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绘出了一条新“路线图”。

然而,当时的豪言犹在耳,2014年9月13日,龚海燕突然宣布关闭梯子网和刚刚推出才2个月的那好网,而将发展重心又重新转移至之前弃守的91 外教网。同时大规模裁员,技术人员全军覆没。

龚海燕在发给内部的一封邮件中声称,由于自己“过于乐观冒进,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几个月前就花光了公司的融资,一直在用自己的资金支持公司运转”。

梯子网和那好网的溃败,被一些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是国内在线教育行业泡沫破灭的先兆。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在线教育企业主要靠融资来维持,很少有能够赢利的。

那么,网络教育或者在线教育到底是充满希望的新生事物,还是即将破灭的泡沫?我们又能从梯子网的迅速崛起与快速溃败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网络教育面临挑战

尽管由视频公开课和慕课引发的网络教育热潮方兴未艾,网络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重心和方向,但到目前为止,网络教育依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当前,网络教育仍然只能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存在着,其社会认可度普遍不高。据我了解,我国各级各类电大和网络教育学院大多处于规模收缩、招生人数减少的窘境。即使是国外名校的视频公开课和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能够真正完整修完课程的学生人数也并不多。究其原因,就在于网络教育基本沿袭了实体学校传统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模式,尤其是那些重点高校开办的网络教育学院,基本上就是把学校教育的全套模式照搬到网络教育中,唯一的不同就是学习者由课堂听讲变成了在网上看视频,其效果不佳可想而知。尽管近年来网络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之中,例如,部分学校通过加强在线互动交流和面对面辅导、组织一些集体学习活动等来弥补网络教育的不足,但依然赶不上全日制教育的质量,网络教育难以得到社会完全的认可。

当前我国网络教育主要存在四大矛盾。

第一,碎片化时间与系统化学习之间的矛盾。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大多是有工作的成人,他们不仅工作繁忙,经常要加班和出差,还要照顾家庭,很难拿出大段时间进行学习,大多是利用一些边边角角的碎片化时间学习。而网上的教学视频基本上还是按照45分钟一堂课来录制,有些甚至更长,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况且在网上看视频与在课堂里听课完全不同。课堂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有一种共同学习的氛围,有一种无形的约束与压力,在课堂听讲,容易排除外界的干扰并集中注意力。而网上看视频一般很难持续太长时间,因为这完全依赖个人的自我约束和意志力,网页的超链接特征及环境中的各种干扰,很容易中断学习者的学习进程,造成学习的碎片化。据我了解,一般网络学院的网上授课视频看的人并不多,能坚持从头看完的人更少。教师在制作视频课件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和课堂授课习惯来设计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但很少考虑网络学习者的需求。

第二,个别化学习与班级化管理之间的矛盾。为了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主办者一般主张加强网络学习的管理,其规章制度大多由全日制教学系统移植而来,较少考虑网络学习者个别化的学习环境与全日制学校的以班级为单位集中授课的环境有很大不同。如果按照全日制学校的教学规定和进度安排统一要求,很多网络学习者无法适应,导致网络教学的辍学率相对全日制学校来说要高得多。

第三,个性化需求与统一化目标之间的矛盾。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大多是已经工作的成人,与学校里的青少年学生相比,他们具有目标明确、独立性强、更希望学以致用等心理特征。而我们的网络课程还是参照传统课程的学科知识体系设计的,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统一的学习目标,过于强调学习的专业性、系统性而不是实用性、针对性,这显然与成人学习者的期望有较大的落差。当学习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文凭,而不是提高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很难令网络学习者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第四,服务需求大与师生比过小之间的矛盾。网络教育中的师生比较实体学校的师生比更小,一个教师往往要面对更多的学生,而师生分离现状更增加了联系与沟通的困难。网络学习者大多是单独学习的,较少得到同伴的帮助,因而更希望得到学校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这就构成了另一对矛盾。在国外,有些网络远程教育机构如英国开放大学,是通过在当地聘请课外面对面辅导教师来弥补网络教育互动不足、学习孤独感和考试缺乏监管等问题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成本巨大,在我国这样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环境下,显得有些不太现实。

网络教育如何创新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以网络为中心的新媒体就好像一个新酒瓶,但现在它装的还是旧酒,旧酒指的是已有的课、课程等教育教学形式。以前,课、课程这些东西是装在教室、课堂这个容器里的,几百年来一直比较适应。现在出现了网络这样的新容器,难道我们还要用它来装课、课程这些旧东西吗?内容与形式一定要互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作为新容器的网络,到底应该装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历史上每一次教育变革都是从旧瓶装新酒开始的,例如当年我们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传授最新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之后向新瓶装旧酒过渡,我们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去完成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传统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干的事情。最终应该走向新瓶装新酒,即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承载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实现全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网络时代,我们不再总是需要专家学者为我们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应该建构能满足个人需要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在这种自发的学习和建构中,课和课程不再重要,学分和学历不再重要,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什么、我分享了什么、我建构了什么、我创造了什么。

网络教育到底会如何发展,既可能在我们的预期之中,也可能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料。但不论如何,创新是唯一出路,只有创新,网络教育才能走出“泡沫”的阴霾,通向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

摘自《碎片与重构》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年3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