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学家眼中的产业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观察
2018年9月30日,腾讯启动战略升级,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腾讯不只是要专注眼前的业务,更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战略升级的同时,要继续加强前沿科技的研发。同年12月16日,在崇礼论坛上,马化腾再一次强调,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
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技术是腾讯最坚实的底层基础设施。无论在互联网的哪一个“半场”,这一点都不会改变。而随着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深入,技术创新、基础研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作为公司的技术领军者,腾讯科学家将肩负更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拥抱产业互联网意味着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对于这些从顶级高校或研究机构跨界到产业界的腾讯科学家们来说,这是一件让他们兴奋的事情,因为他们拥有了更多让科研成果落地的机会。
距离“930”架构调整已过去一年时间。对于产业互联网,这些腾讯科学家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在这一年里,他们领导的各大实验室为产业带来了哪些改变?在他们眼中,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型面临哪些挑战?这是本文希望回答的问题。
以下,是7位腾讯科学家对产业互联网的思考。
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
用量子+AI改造传统制药行业
在许多人眼里,作为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的量子计算与产业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但在张胜誉及其团队看来,通过技术服务实体产业的道路一直存在,且越来越清晰。
2018年,腾讯提出用“ABC2.0”技术布局(AI、RoBotics、Quantum Computing),即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量子计算,构建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探索推动以技术服务B端实体产业。
今年5月22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量子技术分论坛上,张胜誉公布了腾讯量子实验室将量子和AI技术应用于化学研究与制药行业的阶段性进展:基于对制药企业的调研,腾讯量子实验室已经在小分子药物发现流程中引入AI模型,用量子性质的计算和判别,生成强化学习的机器学习模型,将学术界和传统制药企业有效连接,帮助传统药物研发流程升级,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为了构建产业生态,加强量子计算技术的应用,腾讯量子实验室还发布了 Simhub云计算平台规划。该平台的工作流程集测试、计算、发布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生态合作伙伴的协作效率。
Simhub云平台不但将应用于药物研发的云上服务、量子化学计算、分子模拟以及AI模型开发,还将推动算法传播,促进科研合作,制定云端科学计算标准,以降低科学计算上云的门槛,立足化学,建立云端的科学计算生态。
从产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到有应用前景的技术研发路径。这既反映出腾讯量子实验室的发展思路,也反映了张胜誉本人的行事风格。
张胜誉曾说,他个人特别喜欢两类科技,第一类是有根本性底层科学价值(fundamental importance)的;第二类是有明确实用价值的科学研究。能直接落地创造商业价值最好,即使不能马上落地,也是在为未来落地进行前期准备,但必须具有具体实现路径。
张胜誉认为,腾讯量子实验室必须秉承开放和共建生态的理念,积极寻找和合作伙伴之间的有机合作,形成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期共同发展。这恰恰与腾讯在产业互联网布局的开放性风格一致。
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苏奎峰
腾讯的重点不在于造车
曾在军校从事无人驾驶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的苏奎峰在2016年来到腾讯,领导自动驾驶实验室。
当被问到在腾讯工作和原来工作有什么不同时,苏奎峰说:“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原来单位更偏研究型,所做的工作从研究到应用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腾讯的工作把研究和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
对于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来说,从研究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挖掘腾讯自身优势,进而助力车厂实现更高等级无人驾驶的过程。
在苏奎峰看来,自动驾驶的核心问题是释放人的双手,把人从驾驶行为中解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腾讯在至少三个方面的优势将为车厂提供助力。
“我们会把我们的能力服务提供给车厂,包含自动驾驶的云平台。以腾讯云为基础,存储自动驾驶相关的数据,包括模型训练、算法平台相关的东西,都提供给车厂。”苏奎峰说。
“我们也在利用腾讯强大的游戏基础做自动驾驶的仿真。未来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和认证,是需要大量仿真测试的。我们会给车厂开发满足自动驾驶需求的仿真环境,提供仿真云服务。”
除此之外,腾讯所具备的高精地图能力,也是未来自动驾驶的必备技术。
“我们在AI、算法、人才等方面也有优势,我们也会利用这些优势,把其他的一些L3相应的模块,车厂需求的模块,提供给车厂。我们以菜单的方式——用Pony的话说是Toolbox的方式——非常灵活地提供给车厂,让车厂去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也将与车厂一同建立能力,实现从无人驾驶L3阶段向L4阶段的跨越。
在苏奎峰看来,在与第三方合作时,腾讯有很好的条件和基础:“因为我们对用户有很好的理解,也有很好的用户数据、运营管理体系和技术积累。利用这些优势,加上车厂的经验和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好的移动出行的组合。”
腾讯优图实验室联合负责人贾佳亚
关注客户真实需求,让团队到一线去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优图实验室曾经打造出许多“爆款”,例如曾刷爆朋友圈的图片处理应用“天天P图”。在腾讯去年“9.30”架构调整,宣布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战略转型之后,优图实验室很快在to B市场中树立起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腾讯云和外部生态合作伙伴的助力者。
“对于我个人来说,除了注重技术研究的部分,我会让团队更加关注到客户真实的需求,和我们真正的落地场景,”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贾佳亚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团队推到前线去,要去打地铺,要去工厂驻厂,要去跟车间主任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
在过去一年中,优图实验室落地了超过15个行业解决方案,包含医疗、工业、自动驾驶等多个行业。
贾佳亚说:“了解用户需求,需要保持对行业发展的敏感度,尤其要对新兴领域和技术有自己的理解。”他以优图在医疗AI的落地成果为例,“我们定位自己是医生的助手,用技术辅助医疗准确度和实效性,这样我们就能正确运用技术来推动技术变革,让医生真正受益,喜欢我们的产品。”
目前,由优图提供算法支持的肺癌、宫颈癌、眼底筛查等,均已通过腾讯医疗AI解决方案——腾讯觅影上线,并落地全国100多家三甲医院。通过学习医疗影像,给出病症风险概率,帮助医生发现病变。
除了扎根一线的“笨办法”,贾佳亚也探索出另一条将研究与产业结合的道路:“我们在做前沿研究的时候,每当有算法突破,我们都会想能否在业务上进行应用。”
除了腾讯优图实验室联合负责人,贾佳亚还有另一个重要的身份: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直到现在,贾佳亚仍将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在一次采访中,贾佳亚谈到他从学界跨界至腾讯的感受,在他看来,“(与之前相比)我现在的团队建立了完整的从研究、开发到产品落地的架构,我们现在会思考很多商业化和产品化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在结合多年的研究经验,探索产业化的系统需求,走一条科研带动产品的路。”
科恩安全实验室负责人吴石
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保驾护航
除了科恩安全实验室负责人之外,吴石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目前全球计算机漏洞发现和报告最多的人。在他的带领下,科恩安全实验室专注于国际范围内主流操作系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云计算技术及物联网设备的前沿安全攻防技术研究。
产业互联网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机遇。但对于擅长“发现和处理漏洞”的吴石及其团队来说,机遇越大,挑战也会越大。
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5G、物联网、自动驾驶车等都可能给网络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在5G速度下,安全事故蔓延的速度也将大大高于从前,一旦应对不及时,损失将远超3G、4G时代。当工厂、汽车都连接网络,任何一起安全事故都可能直接危及人类生命。
挑战永远和机遇并存,科恩实验室的工作,就是保障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安全。
“目前,科恩实验室已开始和国内外厂商、国家相关部门就5G和车联网等领域的网络安全问题展开合作。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汽车这一工业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吴石说到,“我国现在提倡‘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面临转型,必然也会上网,必然会产生很多安全问题。”
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不只是科恩实验室,还有吴石自己。在他看来,IT行业每10年就有一个变化,曾经是以PC为主的10年,现在是移动互联网为主的10年,而未来10年将是IOT物联网的时代。因此,他必须关注新的安全领域。
“如果仅仅是做移动或者PC(安全领域)的话,就没有跟上时代,无论是不是公司要转型,其实自己都得转型了。”吴石说。
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负责人刘杉
以推动产业标准进化的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刘杉在多媒体数据压缩、传输协议和系统、无线网络、IoT等行业标准领域深耕多年。自2017年加入腾讯至今,她带领的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已经研发并交付了多项多媒体核心技术,已为行业数百个产品提供了音视频技术支持与服务。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标准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曾经,在提到音视频技术标准时,高通、三星、爱立信、诺基亚、LG等起步较早的企业总会第一时间被行业所提及。如今,由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参与制定的每一项标准,也可能为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由腾讯多媒体实验室领衔提出的M4808 AVS点云编码技术为许多产业的变革提供了可能。
点云技术极大降低了点云数据的存储成本,提高了传输效率。这对于数字文化遗产保护、地理信息系统、自主导航系统等领域来说,都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例如,在数字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在获得点云技术的支持后,使用3D激光扫描、摄像机等捕获有形文化遗产的点云,便可完成文化遗产的数字建模,进而为文物分析管理、在线博物馆建设等提供极大想象空间。
刘杉说,“做标准的人是永远不会停下来的,标准这个事情是一代一代可以永远做下去的。”而对于产业来说,每一次新标准的诞生都可能意味着我们离新的时代更近了一步。
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主任张云飞
开源,与外部伙伴建立更好的合作
5G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全方位的改变。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容易感知的就是网速的提升,观看4K甚至8K视频更加流畅。而在行业层面,物联网、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将随着5G的应用发生突破性的变化。
今年5月22日,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出行分论坛上,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正式发布了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该平台聚焦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路协同领域,能够助力5G时代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快速落地。
张云飞表示,从不同的层次出发,他们把这个平台打造得足够灵活和低成本,然后将其作为一套解决方案,跟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给用户。
5G将对自动驾驶带来哪些改变?张云飞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辆时速130公里的汽车,如果用最初的自动驾驶,感知的距离大概是120米——非常短。一旦紧急制动,加速度将达到5米/平方秒,非常危险。”
在5G之后,这一切将发生巨大改变,“我们把探测长度扩展到500米,同样时速130公里的汽车,它的加速度能够低于1.3米/平方秒,汽车可以有更长的时间制动,因为它‘看’得更远了。这比之前的情况安全得多。”
张云飞也曾提到未来网络实验室的“两抓手”策略。第一只手,抓的是标准,即为行业制定标准;第二只手,抓的是开源,即通过开源打造生态。“对于to B业务,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覆盖整个行业,必然会涉及产业链条上的众多合作伙伴。通过开源,我们可以实现更好的合作。”张云飞说。
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
警惕产业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一年前,杨强辞去了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主任一职,加入微众银行。他发现,互联网手段可以把复杂的银行服务产品简化,推向千家万户。
让金融服务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正是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金融领域有着海量数据,既有人的行为数据,也有高质量的银行征信数据,AI手段让这两种数据的连接成为可能。这已成为了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的典型案例。
谈到产业互联网,杨强说,产业互联网的推进应该从AI领域吸取教训。他指出,AI在过去60年最大的困境就是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家比较喜欢去摘低垂的果实,而低垂的果实却不是AI落地最需要的。举个例子,大家花了40年的时间,研究逻辑和形式化知识的表达,比如知识工程、知识图谱,最后发现完全没用。这是因为没有办法把这些知识付诸实践,没有办法被感知。直到深度学习出现,才把最后一公里填上了。”
杨强认为,产业互联网可能也会走一些弯路,也会发现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决策系统,却没有人用。因此,他认为,产业互联网的推进应该是自下而上产生,需要去了解下面的需求是什么,把实现的每一条假设都搞明白,加以解决应对。
杨强说:“产业互联网不是坐在实验室里高高在上地闭门造车就能解决的。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来微众银行的原因。要从实践出发,亲力亲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挑战。”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