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2016-11-03 地理君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


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中,已经有二千多年。它不轻薄逐水,不献媚悦人,而以气韵清人心、静人气,较之其它花树,菊是那样的高洁端庄,那样神清骨秀,那样优雅超脱。

                                                                            


摄影/赵炜周


菊花,在春日与百花争艳?


年复一年开在深秋的傲霜菊花,在30多度的高温天气本应是休眠期,可是来自开封的菊花技师却创造了奇迹,他们不仅实现了让菊花按照预定时间开花的梦想,甚至还能利用花期控制,让菊花在春天与百花同放。



经过1000多年的延续和发展,开封菊花已经从早期的黄色和白色发展到现在的红色、紫色、绿色等多种颜色,花型、品种达到1200多个。经由菊花艺师的巧手嫁接和培育之后,这个传统花卉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姹紫嫣红的色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画面上这个叶片下部是管状、上部是匙瓣的“红衣锦绣”,就是匙瓣类的菊花中最有代表性的花色品种。摄影/史振方


北方的元月,正是天寒地冻的天气。此时气温非常低,日照时间也短,那些赶在夏天开放的菊花幼苗已经开始在温室里生长了。每天早上4点30分,人们还在熟睡时,花工师傅就要起床,用漆黑的塑料布把菊花幼苗盖起来,到上午8点掀开,下午4点再盖起来,晚上8点多再掀开, 减少日照时间。同时,还得不断地喷洒凉水,抽送凉风,以降低棚内的温度。春暖花开时节,这些幼苗才被移栽到室外,接受施肥打药和自然的风吹日晒。6、7月份,气温逐渐升高,光照时间变长,这是反季节菊花最难应付的季节。生长习性不喜超过25℃气温的菊花,就连光照也是不能超过10个小时的,否则就形不成花蕾。


说是人控制菊花,其实是需要人适应菊花生长,想促使它形成花蕾,花芽分化期短日照处理前后要花费15天的时间,在此期间,如果有一天间断,就会前功尽弃。



开封人培养的由641个不同品种菊花嫁接组成的大立菊。摄影/陈波


在北京、中山、唐山、南通、湘潭、太原、芜湖等这些把菊花当市花的城市习惯通过原本的扦插培育菊花时,唯有开封的菊花,通过艺师精巧的嫁接技术,实现了品种和造型的许多不同。


把菊花和树桩、山石结合起来组成盆景艺术的菊花,是一种很奇特的创新。这种菊花从育苗的时候就开始着手,通过嫁接、盘扎等多种手法,形成盆景的古朴神韵。摄影/沙浪


这个看起来毛毛刺刺的盘状花,其实属于一种畸瓣类型的菊花,它被开封的菊花技师赋予了一个威风的称号,叫“粉白狮子”。摄影/李素贞



菊花名品“墨荷”的花色名副其实,它的花瓣通常也比其他的舌状花宽厚,而且排列疏松,花蕾的时候向内收缩,盛开时外露,看起来像荷花。摄影/史振方



尽管这只是六香菊的变异种,但是极有味道的“二乔”名称,还是让它显得卓然不同。摄影/魏振中



菊花品种的各异给摄影师提供了很多艺术创造机会,这株光影下的“麦浪”,花瓣重叠繁复,肆意翻卷,看上去很美。摄影/魏振中



大多数舌状花的菊花都像伸展的舌头,管瓣的头上开口或者关闭着,以管的粗细不同就可以有不同的名字。而这朵粉十八,却有两种造型,一半是管瓣类的,另一半却是平瓣类的,花瓣平面铺展出去,阔瓣和窄瓣交织,十分有韵味。摄影/魏振中



这是一个连菊花大师都无法清晰分辨的菊花品种,粉嫩的花蕊被摄影师的镜头无限放大,像一只只握着粉拳的可爱小手,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摄影/赵炜周


采菊品菊,山村里的花样年华


每年的深秋和初冬,便是徽州菊花盛开的时节。当地民谚曰:“高山雪,低山霜。” 到了贡菊采摘的季节,整个山坡都被雪白的菊海覆盖,亦雪亦霜,芬芳四溢。而在一天的劳作后,“花雪”渐消,而一筐筐,一箩箩,满满当当的“贡菊雪堆”则挤满了山间的泥土路。


摄影/李双喜


这种被称作贡菊(亦称徽菊)的菊花,并非观赏菊,而是茶用和药用菊。说起来,其家族也“历历有人”——李时珍曾写道,菊花“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乃群芳之上品”。可做药用和茶用的菊花,全国品种众多。贡菊更与杭(白)菊、滁菊和亳菊并誉为中国四大名菊(茶用药用类),而在这其中,唯有徽菊以“贡”字命名。



摄影/李双喜


菊花的多样吃法


宋代景焕在《牧竖闲谈》中道:"真菊延龄,野菊泄人。"宋代苏东坡更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大文豪对食菊的喜好尽在字里行间。



《山家清供》中有许多诱人美食,菊花金饭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菊花飘香的金秋时节,采摘下黄菊的花头,用甘草汤和盐少许焯熟,洒在半熟的米饭上同煮。一碗颜色鲜艳香气袭人的菊花金饭就做成了。赏菊花,品金饭,文人的风雅,就在这点滴之间。摄影/黄小黄


慈禧太后与菊花的渊源不可谓不深。她一生爱菊,常以菊花代茶饮,并用菊花桑叶水煎后净面洗目和浸泡双足。晚年,她每日必服一味补品,是御医张仲元为她拟的"菊花延龄膏"。还有一道别致的美食--"菊花火锅",被记载在慈禧私生活实录《御香缥缈录》上:用铜火锅盛鸡汤或肉汤,以急火烧沸,再投入肉片,并杂以白菊花瓣。(图片来自网络)


晋代诗人陶渊明爱菊成癖:"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他把带着露水的菊花采摘下来泡酒喝,借此"忘忧""遗世"。(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