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横断东西,一座特立独行的山脉

2017-07-06 李忠东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青藏高原
是一个巨大的山脉体系
构成这个体系的山脉中
有一座最具个性
这就是东部的横断山


构成青藏高原骨架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从北向南,都是沿纬度带展布,也就是山脉的走向由西向东延伸。

唯有横断山,在东南部突然转向,向南而行,“我行我素”,尤其显得特立独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山脉的南北横亘,造成了东西地貌的分野和屏障。横断东西,“横断山”一词,由此而来。“横断山”概念最早出现在北京大学前身的京师学堂邹代钧于1900-1901年编写的《中国地理讲义》中“……迤南为岷山、为雪岭、为云岭,皆成自北而南之山脉,是谓横断山脉。”

为何是南北?


是什么力量迫使横断山不向东西发展,而是突然转向南北,横行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呢?

大约在2亿年前,横断山连同青藏高原都还是一片汪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


两亿多年前的地球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0月


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至今,我们仍然能在高耸的雪山上寻找到属于那个时代的海洋生物化石。


海生无脊椎动物菊石的化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
图片来自123rf.com.cn


后来,板块间的剧烈碰撞、挤压,海浪声渐次退去,横断山从海底慢慢升起,形成高原的原始雏形。地质学家告诉我们,横断山脉就是在由海转陆的过程中,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用图片能够很直观的反映横断山形成的过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0月

如果用文字描述,应该是这样的:当印度板块由南向北俯冲而来之时,由于受到北面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的阻截,难以继续向北推进,因而被迫向上生长,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并导致青藏高原的整体抬升。与此同时,南北方向的挤压,大陆物质随之向东西两端流逸,但东部却又遭到扬子地块的顽强抵抗,于是原来接近东西向的大陆被强行扭曲,发生了顺时针约90度的旋转,转而向南寻找发展空间,扬子地块向西挤压,同时也就导致地壳紧缩产生强烈的褶皱变形,于是便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紧凑山脉。

横断山有几条“脉”?


那么横断山的“脉”有几条?边界在何处?范围有多大?何处是横断呢?对此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三山夹二江,有的认为四山夹三江,于是延伸出“三脉说”、“四脉说”、“五脉说”、“六脉说”、“七脉说”。

正是山脉夹河流的特殊地貌,使得溜索成为横断山区一些乡镇过江的主要交通工具。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0月 摄影/林强


后来,人们将横断山的范围界限分为“广义”和“狭义”之说。李炳元先生认可的七脉说,大致就是“广义”横断山的范围,即东起岷山-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北界位于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界抵达中缅边境的山区,面积36.4万平方公里,其中92%属于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的位置范围图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7月


在行政区划上,横断山脉包括云南省怒江州、迪庆州全部,大理,丽江州和保山地区的部分地区, 四川省的阿坝州、甘孜州近于全部, 凉山州一部分,雅安地区小部分, 还有西藏昌都地区大部分以及青海和甘肃很少的一部分。

独有“三江并流”奇观


横断山在由东西向南北转向的同时,山脉间的空间距离也极大被挤压了——在四川、西藏、云南交界处不到60公里的宽度,奇迹般地容纳了大小雪山、云岭、怒山、高黎贡山4列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3条大江并列相间而行。


从这张2002年三江并流区域科学考察路线图不难看出怒江、澜沧江与金沙江的位置。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0月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植物学家金敦•沃德最早注意到三江并流这个奇观。90年后,他细心观察得到全世界公认,2003年,三江并流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那么,三江并流到底有多神奇?

首先是紧凑,所有的山脉和河流并排紧挨,形成细密紧凑的褶皱。地质学家称之为“三江构造带”,也有人戏称为“三江蜂腰”,形容其为妙女纤腰,绰约多姿。


这是一张航拍梅里雪山的照片。其中山地间夹有谷地,江水流淌其中的地形,为横断山的最典型地貌。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6月 摄影
/李建

其次是“江水并流而不交汇”。三条大江,完全由北向南相间并行,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图片依次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摄影/田捷砚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7月


三江随影而行170公里后,金沙江率先划出一个近300度的“U”拐弯,折转北行,然后像一一不舍的恋人,一步三回头,向南向东,留下两个惊世大拐弯后,义无反顾地直奔大长江而去。而澜沧江和金沙江则始终结伴南行,直到400公里后,这才一个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注入太平洋,另一个由缅甸投入印度洋怀抱。


怒江第一湾 摄影/谢罡


澜沧江第一湾 摄影/郭建林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7月


金沙江第一湾 摄影/李贵云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4月


通道与孤岛,交错与交融


横断东西的横断山脉,不但造就了独特的自然美景,还形成了独特的南北交流通道。


藏彝大走廊示意图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7月


上世纪70、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藏彝走廊”是大家公认的中国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其范围基本与横断山重叠。这一区域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走廊地缘文化”、成为民族冲突交融的区域和农牧交错地带,完全和横断山独具个性的自然地理有关。

翻开我国的民族分布图,以横断山为坐标,北部和南部均为多民族分布的区域,而东西两侧分别是汉族和藏族,民族成分相对单一。北方,气候恶劣,广袤的草原适合于游牧生活,但有限的资源往往引起族群之间的征伐。频繁的征服与反征服的战争中,促使民族的迁徙成为常态,而南方的山地地形复杂崎岖,相对封闭,更有利于防守和隐藏,所以顺着横断山山川河谷由北而南迁徙,成为北方失意民族的最佳选择。有研究证明,南方的诸多民族其起源都可追溯自北方古老民族。


以这张澜沧江流域民族示意图为例,就不难看出上述横断山区民族迁移与分布的规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7月


如发详于青海和甘肃南部河、湟一带的氐羌民族,则大量在横断山东部的高山峡谷生息繁衍,并且成这一区域的土著民族。其中一支“与众羌绝远”的羌人最终退居四川与云南交界的泸沽湖、木里一带,成为仍保持“走婚”这种母系社会特有风俗的摩梭人。


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供图/建川博物馆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7月


受到特殊地质作用控制,横断山具有独特的地貌格局,冰峰雪岭、冰川宽谷、高山峡谷、湖泊森林和高原草甸为主体的高山自然风光极富层次。


用“神奇”来形容横断山还略显不足。它那特殊背景下所形成的大面积高大山体,辽阔秀美的高山自然风光,荟萃了我国西部自然景观的诸多经典,封闭的交通并没有让它们沉寂,相信其中任何一个名字都足以让你向往不已……






李忠东

《中国国家地理》撰稿人

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副总工程师

知名旅游地质专家、旅游科普作家。出版有《香巴拉之魂——秘境稻城》、《天下四川》等著作。



你有没有到过横断山区?

这里的哪些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精选内容 别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