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知识 | 盲谷,地面河流的“终结者”

2017-07-14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地表河流通过河床上的漏水孔转入地下

地表上的水流消失或河道终止

在地表形成没有出口的河谷

这就是盲谷


盲谷是喀斯特地貌中很小的一种类型

大多数人对盲谷的认识很少

我们挑选了两个盲谷

结合具体的例子

更便于理解




盲谷的种类


供图/覃妮娜 绘图/于继东 王庆坤


盲谷常发育于流水通道坡度加大处,地表上的河流转入地下流淌。


盲谷的形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流域的河流被河谷前方的岩壁所阻,而后从岩壁脚下的地下河道流走,我们称作“伏流型盲谷”;还有一种是地表雨水汇集形成的季节性水流,或短距离的河水在谷中汇集后,被地下喀斯特岩里的孔隙渗漏掉,无法形成河流,我们称之为“漏斗型盲谷”。



广西


摄影/冉玉杰


这个漂亮且典型的盲谷位于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城的阴阳山脚下。


水流从右边的山下流来,弯曲的河道在青翠的山谷里勾勒出一个口袋形,继而流入了阴阳山之阴山下的地下伏流洞口。


伏流型盲谷分为峡谷型和盆地型两种,峡谷型盲谷是在峡谷中发育的,当河流流至喀斯特峡谷时,如果河流的落差在此处增大,河床下方的喀斯特孔洞会导引河流顺势流入地下,从而使峡谷成为盲谷。


盆地盲谷形成于盆地地区,当河水流淌到平坦的盆地,水流不断向凹岸侵蚀,河水中携带的泥沙向凸岸堆积,因此形成曲折回环的河道。由于河水中的泥沙淤积遮挡,盲谷的地下入口常半掩或深藏于水下。



贵州


摄影/李贵云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龙宫镇的旋塘是一个较特殊的盲谷,塘里的水常年自行顺时针旋转,看上去很神奇。


其实这是漏斗型盲谷,它的形成需要几个条件:一是有四季长流的水源;二是,旋塘下的暗河入水口远离山体,给积水面足够形成圆形的地表空间;三是,暗河出水口与旋塘的水平面高度一致,使旋塘的水位得以保持。


旋塘的正常水位和山后河道的水位一致,当小河水注入旋塘,旋塘水位上升,漏斗开始排水,当小河入水量变小,漏斗排水量也相应变小,旋塘转速变慢。因为上游的小河一直都有流水注入,所以旋塘千百年来从来也没有停息。



内容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0月

撰文/覃妮娜

责任编辑/周晓红  图片编辑/吴敬 刘乾坤


一句话介绍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之前讲过)



别错过


鼓浪屿上的万国建筑博览

潮间带的精彩与脆弱

阿塔卡马沙漠的“捕雾人”

致命诱惑,食肉植物

沧海一“勺”

海上喀斯特峰林

是霓还是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