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号 dili360 功能介绍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传媒,她关注未知世界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追逐已知现象的再探索和再认识。她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的地理科学背景,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为大众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贝壳 大自然最美丽的造物之一 自古以来就受到人类的钟爱 除了迷人可爱的外形之外 这些精灵 还蕴藏着更多的奥秘 它们是古老地球的岁月日记 是蓝色生态的忠实记录者 追溯地质历史 贝类诞生进化的历史远远早于人类,早在恐龙时代之前,这些生灵就已在地球上安家落户,成为了大海的主人。 以头足纲的菊石为例,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4亿年的古生代,繁盛于距今约2.2亿年的中生代,广泛分布于三叠纪海洋中,在距今65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绝迹。 今天,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如马达加斯加以及我国的广西、青海、西藏等地,都有各类菊石(化石)的分布,成为追溯当地地质历史的重要参考。 海中活化石 图片来自:123rf.com 今天仍然生活在海洋中的鹦鹉螺被称为海中的“活化石”,呈螺旋形盘卷,形似鹦鹉嘴,是现存软体动物中最古老的种类。 谁能想到,如今用双手可以捧起的鹦鹉螺,在奥陶纪的海洋里曾是地球上的顶级掠食者呢?在海洋无脊椎动物鼎盛的时代,它们的身长可达11米,主要以三叶虫、海蝎子等为食,以其庞大的体型、灵敏的嗅觉和凶猛的嘴喙称霸着整个海洋…… 经历了无数次自然环境的巨大变更后,鹦鹉螺在研究生物进化和古生物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在现代仿生科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格罗顿下水。 记录环境变化 贝壳层就如同树木的年轮,当海洋环境遭到破坏时,污染物也会混入贝壳中,成为大海的变化记录仪。 我国海南陵水海域有一种特别的螺——初雪宝螺。在普通的生境下,它们的腹部应该为雪白色,可在这里,它们的腹部以及齿部都有明显的染紫现象。 究其原因,是因为宝螺常年栖息在渔排周边的铁桩附近,即金属含量过高的环境中,经过几代个体演变,便出现了这样的体征。 在贝壳收藏者的收藏类型中,有一种特别的类型——与人类生活痕迹相关的贝壳。一只附生了两只海菊蛤的拖鞋;一个残缺不全,到处是附着贝类的洋娃娃;遍布双壳类的酸奶袋子……每一个标本都见证和记录了人类的任性和对海洋的伤害,也促使今天的人们反思。 内容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1月 撰文/张帆 摄影/张帆 等 责任编辑/陈惊鸿    图片编辑/王宁 对于贝壳,你还知道哪些呢? 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别错过 神秘的石环 长白之巅的“极地风光” 冰川景观,冰塔林 矿矿矿泉水 盲谷,地面河流的“终结者” 鼓浪屿上的万国建筑博览 潮间带的精彩与脆弱 阿塔卡马沙漠的“捕雾人” ▼ 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