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知识 | 酥油:西藏的气息

2017-09-01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众多风物中

如果选一种代表西藏气息

那一定是酥油

在西藏人生活中

家家户户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酥油茶

寺庙供神尊佛必点酥油灯

酥油还可以入药、泡酒

甚至产生酥油花这样的艺术品


只有闻惯了这“奶黄金”的气味

才算真正与西藏结缘了




酥油:雪域高原上的风物


 摄影 / 马宏杰


酥油是黄油的一种,但在青藏高原,它的主要原料来自于“高原之舟”牦牛(也有少数用羊奶制酥油的)。据说最初人们把牛乳放在马背中运输时,一路颠簸,油水分离,偶然间发现了这号称“奶黄金”的酥油。


吐蕃时期,“药王”宇拓·云丹贡布在《四部医典》中记载:“新鲜酥油凉而能强筋,能生泽力又除赤巴热”,说明西藏人对酥油的认识已有很长的历史过程。当然,酥油入药并不止此,外敷可用于止血、治烫伤,热揉可解毒、去痛以及治疗昏厥等症,甚至认为可以增强生育能力。



打酥油


摄影 / 马宏杰


提炼酥油俗称“打酥油”,工具为一桶、一棍。前者藏语称“董姆”,就是“桶”的意思,后者称“甲娄”,含有其原料是“松柏”一类木料的意思。


打酥油前,牛奶需要先加热发酵一下,有利于油水分离。此外木棍甲娄也有讲究,一端固定着一块略小于桶径的圆形木板,板上对称地掏有几个孔,大头朝下插入木桶中。温热发酵后的牛奶倒入木桶后,打酥油的人就握住甲娄上端的木柄,用力下压,触及桶底,将甲娄向上抽出,循环往复。往复千次,奶中酥油浮上表层,捞起后放到凉水盆内,在油脂遇冷水凝固过程中用双手反复捏攥,彻底挤出水分,就变成了纯净的黄油坨坨,排成一定形状,放进泡软的小牛皮或牛羊肚缝成的袋中,就可以保存了。



酥油茶、酥油灯、酥油花


酥油花在藏语中称“仔卓”,是重大节日,尤其是藏历新年上的重要年货。   摄影 / 杨勇


酥油茶是把酥油与茶汁、盐放在类似于酥油筒的木桶中搅拌加热而成,喝下去,酥油产生热量补充体力,茶叶解腻生津,去燥润喉,对缺少新鲜蔬菜的高原人来说,“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并非虚语。在雪域高原,常饮酥油茶可防嘴唇干裂,已是常识。


藏族人信神崇佛,酥油这么珍贵的东西,自然要用来供神祈福。最常见的就是在神佛塑像前点燃的一盏盏酥油灯,常可见到朝佛者手提酥油壶,走过一殿又一殿,虔诚地向灯内添注酥油。庙里,有一盏盏盛装酥油的小铜灯,也有装满酥油的大铜缸,点满一排排灯捻,场面甚是壮观。


酥油用途多了,也会产生艺术,比如酥油花——用酥油做雕塑。古老的雍仲苯教创始人辛绕米沃为了改变原始苯教杀生祭神的陋俗,引导信徒采用糌粑或酥油捏成各种供品,估计类似于面人、面牛之类。酥油花用糌粑制作,需要有酥油做黏合剂,西藏长年寒冷的气候可让其长时间不融化。



内容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0月

撰文/崔士鑫   摄影/马宏杰 等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你喝过酥油茶吗?



别错过


狂暴海啸离中国有多远

火山喷喷喷

 这个峡谷有点“浪”

萤石:被冷落的中国珍宝

海绵不是宝宝

隐匿于雪原与苔原中的“北极鸟”

长白山的馈赠

大洋深处有什么



▼ 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