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知识 | 为“鸨”正名

2017-09-21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我国分布着三种以“鸨”为名的大鸟

它们被古人讹传为喜淫的“万鸟之妻”

“大鸨”、“小鸨”和“波斑鸨”


目前

它们的生存现状受到严重威胁

它们如今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千古冤案


图为大鸨


“鸨”作为鸟名,早在《诗经》中就有出现。不过“鸨”这个字后来的名声实在是不太好——“老鸨”一词,是对妓院老板娘的称呼。把鸨同“妓”联系在一起,比较早的文字记载源于明朝宋权的《丹丘先生论曲》:“妓女之老者曰鸨。鸨似雁而大,无后趾,虎纹。喜淫而无厌,诸鸟求之即就。”


虎纹、无后趾的鸨,所指的正是大鸨。中国古人对鸟类的观察实在谈不上严谨细致,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大鸨只有雌鸟而没有雄鸟,其他任何种类的鸟都可以轻易地与它交配。


这件事非常冤枉。大鸨并非没有雄鸟,它们更不会和其他鸟类交配繁殖。鸨科鸟类有一个重要特点:雄性个体的体型通常要大于雌性。就大鸨而言,雄鸟的最大体重可超过15公斤,而雌鸟通常只有4-5公斤。这使得中国古人将雌、雄大鸨误认作是两种鸟,看到大鸨交配,惊讶地以为是不同种的鸟在光天化日下胡作非为,继而猜测大鸨只有雌鸟,并将其污蔑为“万鸟之妻”。



大鸨


从名字不难看出,大鸨的体型是中国境内有分布的三种“鸨”里最大的一种。其体长可超过1米,多以5-15只为群,步态典雅雍容。因羽毛黑黄相间似豹纹,大鸨在中国古代曾被称做“独豹”。


这种大鸟天性机敏胆小,结群活动可以起到共同警戒,防范天敌的效果。在我国东部的华北平原与江淮平原,冬季原本也常可在田间邂逅成群的大鸨,但这样的场景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小鸨


小鸨成鸟的体长约43厘米,它们的体型比大鸨小很多,仅比雉鸡略大,整体呈黄褐色,上体有些杂色斑,下体偏白色,雄鸟醒目的黑色翎羽与雌鸟低调的气质形成鲜明对比。和大鸨相似,小鸨也喜爱集结成小群,炫耀时跃起,拍打两翼。


小鸨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分布地仅限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隅,中国的三种鸨类中,以小鸨的分布区域最为狭小,种群数量也最稀少。



波斑鸨


波斑鸨通体呈斑驳的灰褐色,其背部、翅膀以及尾部的覆羽上有弯曲的波纹状黑色条纹,故而得名。波斑鸨体长约60-70厘米,栖息于开阔荒漠或干旱草原。这种鸟是不会叫的,它们沉静无声,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哑巴鸟”。


波斑鸨有3个亚种,即加那利亚种、非洲亚种和亚洲亚种。我国境内的波斑鸨属于亚洲亚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准噶尔盆地周边、乌伦古河两岸、巴里坤、吐鲁番盆地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以及甘肃西部的荒漠和荒漠草原是它们重要的繁殖地。



它们还好吗?


这些以“鸨”为名的陆栖鸟类和鹤类有着比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通常栖息于开阔的草地、农田、滩涂以及半荒漠地带。


鸨科鸟类大多腿长颈长,身体壮实。因为受到猎杀、农业机械化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全世界鸨类的生存状况日趋恶化。大鸨、小鸨和波斑鸨的分布区不断退缩,并被分割为岛屿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三种鸨在我国均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内容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3月

撰文/闻丞 摄影/张国强 等

责任编辑/高新宇 图片编辑/吴敬



你见过鸨类吗?




别错过



福建震撼“火俗”

何处是燕山

我就是关宏峰养的那条鱼(肺鱼)

西湖水中有什么

这个辣椒时代

背上有“星星”的鲸鲨

曾经的“小台湾”,如今的“无人村”



▼ 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