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知识 | 何处是江南?

2017-10-24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众说纷纭话江南

“江南”是一块由民意划出的地域

它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是,它到底在哪里呢?



气象学者说:江南是梅雨


在气象学者眼中,江南是个具有一致气候特点的地域,这个地域比人们惯常认为的“江南”要广大,可称之为“大江南”。这一地域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春雨、梅雨、伏旱,以及冬季的阴沉细雨和阴冷。其范围是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大约东经110度以东的大陆地区,以及台湾省的最北端。


淮河以北,一年中只有盛夏不到2个月的雨季,而以南一年中只有盛夏才是真正的旱季。淮河南北两侧不仅气候差异对比鲜明,变化的梯度也很陡急。


南岭不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水系的地形分水岭,也是作者眼中“气象学大江南”气候区和华南气候区的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气候意义。



地理学者说:江南是丘陵


在自然地理学者眼中,“江南”首先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有关“江南”的描述,最多的可能要在“江南丘陵”的概念里寻找了。


长江以南有一大片丘陵地区,区域的北面是地面宽广低平、起伏不大的长江中游平原;东部和东北部是长江和浙闽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西部经武陵山和雪峰山与云贵高原相连接;南部与南岭山地相邻。尽管区域内也镶嵌着一些山地,但大体上是以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的丘陵为主。因地处长江南岸,又与长江水系有直接关联,所以,被统称为“江南丘陵”。



历史学者说:江南是沿革


在历史学者眼中,江南是中国一个极为特殊的地区,“江南”一语所指称的地域范围自古以来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近代以来,江南指的是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地区,更加狭义的范围,则仅指太湖流域。但在古代,江南一词的涵盖面却辽阔得多。


较确切的江南概念到唐代才最终形成。唐太宗贞观元年以山川形便原则分天下为十道时,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自湖南西部迤东直至海滨,这是秦汉以来最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江南地区的繁盛富庶在唐代就已出现,所以唐人描绘宁夏平原的风光时,早已用上“塞北江南”一词了。


自唐代以后,位于江北的扬州始终被当成江南来看待,直到清代初年,扬州还是属于江南的范畴。明清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无论在农业生产或是手工业、商业方面都已超过扬州。清代后期,尤其近代以来,扬州地位一落千丈,无复昔日荣华,于是便不被当成江南看待了。不但扬州不被当成江南,甚至连镇江也被看成江北了。



经济学者说:江南是财赋


经济学者认为,至迟在明代,太湖周边的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诸府地区,已经形成为一个有着内在经济联系和共同点的区域整体,官方文书和私人著述中往往以五府乃至七府(加上镇江、杭州)并称该地区。因此,最早的江南经济区,严格地说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已经初步形成,而且这个经济区当时是以苏、杭为中心城市的,构成了都会、府县城乡等多级层次的市场网络。


总之,江南长期是中国经济史上最为重要的区域,千余年来的发展使得江南形成了人文、自然诸方面具有共同特性的区域,其核心就是人们熟知的太湖平原。



诗人说:江南是“江南”


“江南”是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词语,它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长江为词根,像长江一样绵长而经久不息,像长江一样使人自豪,令人神往。“江南”是表示方位或地域的词,历代文献中不乏它的身影。文人笔下的“江南”代表了同时代人对这个词的普遍理解。历代文人笔下的“江南”告诉我们,它所表示的地域,两千年来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迁移和由宽到窄的退缩。


“江南”表方位时以长江南岸为基准线,线以南都是江南,以北则绝对不是江南。此时,它是一个绝对概念,并不存在模糊性。表方位的典型用法是“江南”与“江北”对称。然而“地域”是由封闭曲线圈定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的区域,因此,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并非都称“江南”,哪些地区称“江南”则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某些时代,长江以北地区反倒可以属于“江南”。



语言学者说:江南是方言


这幅地图是参考《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编,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 1987、1990 年出版)中 A1 图及 A2 图绘制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江南”一词有两个解释:一是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二是泛指长江以南。“江南”一词的两种含义可分别叫做“小江南”和“大江南”。“江”字本指长江,因此无论大江南、小江南,都在长江以南。


从方言角度来看,现代汉语里的小江南与吴方言的分布区大体重合,但后者范围要略大一些(江北稍有分布,往南延伸到浙江和赣东北)。现代汉语里的大江南与南方方言的分布区也大体重合,但后者范围要小一些,是排除了长江上游以南地区。现代汉语方言的“小江南”和“大江南”景观是汉语方言历史演变的产物,长江在阻挡北方方言南进和造成方言分化方面无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内容节选自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3月

撰文/林之光 杨勤业 周振鹤 冯贤亮 李小凡 项梦冰

责任编辑/刘 晶  图片编辑/王 彤



你眼中的江南在哪儿呢?



别错过



探秘海底的“死亡池水”

谁云鬼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

松露:猪嘴拱出的“钻石”

祁连山,哺育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

石头的美色

世界是波动的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