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知识 | 汉中为何也有天坑群

2017-11-14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今天我们讲


汉中天坑群


“天坑”

在学术界

还是一个

很新的概念


直到 2005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朱学稳 研究员与其所在研究集体

提出的 喀斯特天坑理论体系

和“天坑(karst tiankeng)”的名称

才 正式 被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认可


天坑的概念源自中国

世界范围内中国也以

天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景观最壮丽

而著称


2005年桂林国际天坑讨论会时

公布世界已发现的75个天坑

49个在中国


后来,随着人们对天坑认识和探索的不断推进

新天坑的发现不断涌现

2016年汉中天坑群的发现

不仅让中国的天坑家族又一次壮大

更重要的是

它 把中国天坑的分布北界

拓展到了北纬32°

我国已发现天坑的分布位置和数量如图所示

(以2016年底前发现的天坑为准)



首先

我们来了解下

什么是天坑


在朱学稳和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Tony Waltham 教授联合署名的论文《天坑释义》中,他们是这样定义天坑的:

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征,发育在连续沉积厚度及其含水层包气带厚度均特别巨大(地下水位深埋)的可溶性岩层(以碳酸盐岩为主)中,从地下通向地面,平面宽度与深度从大于100米至几百米以上,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此外,在观赏方面是否具有稀有、壮观、雄奇、险峻、生境独特和生物多样性等等综合属性,也应该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失去地下河行迹或周壁的完整性遭受严重破坏的天坑,可称为退化(剥蚀)天坑。


汉中天坑群的一大特点是

这些天坑都处于原始森林之中

摄影 / 税晓洁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样的地质条件

导致了汉中天坑群的发育?


陕西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级高工 何建社介绍

天坑群的形成与演化

需要有如下几个条件:


1、天坑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海相沉积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的碳酸盐岩地层;

2、碳酸盐岩地层底部和顶部应具有泥质类岩石(隔水层)沉积要素;

3、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天坑群分布区地壳运动相对处于稳定的抬升与凹陷盆地的聚水条件;

4、温暖的气候和充沛的降水量以及水介质条件要素;

5、裂隙构造、节理构造相对发育的局域构造条件。


坑口为直径超过100米

坑深度超过150米

这样规模的天坑

在汉中天坑群中只是非常普通的存在



对于汉中天坑群来说

它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

扬子板块的西北缘

到晚二叠世时该地区仍为深水盆地

三叠纪以后沉积环境开始变浅


在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中

扬子板块向北俯冲

其北侧的勉略洋关闭

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随之结束

这一过程使得天坑群形成地区发育着一套

距今已有2.5亿年的海相沉积地层

总厚度173 ~ 980米不等


根据统计

古老的海相沉积岩石主要有:

灰岩、泥质-硅质灰岩、生物灰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等

这是天坑群形成的岩层基础


天坑群形成区域内

主要发育的构造形迹有:

断裂构造、裂隙构造、节理构造和褶皱构造等


其中

裂隙和节理构造

对天坑群的形成与演化起着

严格的控制作用

褶皱构造则对天坑群的形成与演化

显现出不利因素


通俗来讲

裂隙和节理构造

明显对岩石起到切割和破裂作用

使地表水能更好地渗透和渗流

达到对碳酸盐岩的溶解和溶洞的形成

为下一步天坑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汉中天坑群喀斯特系统中

不仅有大大小小的天坑

也有暗流涌动的地下河、相互连通的溶洞等



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

天坑群分布区地壳运动相对处于

稳定的抬升过程

使汇聚的水一方面沿下切的裂隙、节理构造下潜

造成溶洞进一步扩大

达到上覆岩层重力支撑极限后坍塌

这时天坑或天坑群就可以形成了



 思 考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天坑的知识?


内容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6月

撰文 / 税晓洁 摄影 / 孙佳骐 等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宋文 地图编辑 / 陈云

数据提供 /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



往期知识

别错过


什么是“城隍”| 昆仑山

民族美色的秘密 | 名湖的诞生

少见的人面碉楼 | 兰州牛肉面

 贺兰山,银川平原的守护神 



▼ 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