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2017-11-20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 


夸父逐日、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每个中国人幼年时期的神话启蒙

几乎都是从这些故事开始的

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处

那就是《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很多人把《山海经》当做“古今语怪之祖”
鲁迅先生在散文《阿长和山海经》里
说从小就渴望得到一本

绘图的《山海经》
因为那里面净是些“人面的兽
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
没有头而以两乳当做眼睛的怪物”
可见鲁迅也把它当做怪书来读
事实上

《山海经》并非古人无中生有、
遣情怡性的笔墨游戏
在看似凌乱怪诞的文字背后
其实隐藏着一个纲纪严明的结构

为了理清《山海经》复杂的源流

我们来说明一下吧


《中华遗产》2016年04月 绘画/孙晓琴

当代学者王红旗考证的《山海经·五藏山经》图局部,据他研究,《山海经》世界里神域的中心昆仑山,在今天河套一带,即图中黄河“几”字弯内上部。在后人的演绎中,“昆仑山”已然成为万仞高山、巍峨峻岭的代名词,而自《山海经》起,山林已然成为神魔灵怪集中出没之处。


《山经》

今本《山海经》由《五藏山经》和《海经》组成。《五藏山经》一般简称为《山经》,记载的五个方位的山川所涉范围大致相当于战国时期华夏各国的地域,依次记述了数百座山的名称、位置以及动物、植物、矿物等各种资源,并详细描述了动、植物的形态、习性、药效、象征意义等等。这五篇原属另一本名为《山志》的书。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经学家刘歆子承父业,为朝廷校书,将《山志》五篇与父亲刘向整理的《海经》十三篇合并为一本书,这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十八篇本的《山海经》。


方位四神

《中华遗产》2016年04月 绘画/孙晓琴
“鸟身人面”的东方神句芒,是春神,也是生命之神,他本是西方天帝少昊之子,后成为东方天帝伏羲的辅臣;南方神祝融同时又是司夏之 39 37759 39 14985 0 0 1072 0 0:00:35 0:00:13 0:00:22 2651神、火神,是南方天帝炎帝后裔;蓐收也是少昊之子,是西方刑神、金神,专司无道,恭行天讨,又是司秋之神;北方之神禺强字玄冥,也是北海海神,又被当作北风风神、司冬之神,他算是黄帝的孙辈。与《山海经》几乎同时代问世的《易经》也有四 象之说,可见华夏民族重视方位之文化端倪。


《西山经》

地域范围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陕西榆林东北一线,西南抵鸟鼠山、青海湖一线,西北可能到达新疆东南角的阿尔金山,但不包括罗布泊以西以北。


《东山经》

地域范围北起莱州湾,东抵成山角,西包泰山山脉,除东次二经南段大致到达今苏皖二省北境外,其余三经首尾全在今山东省境内。


《中山经》

其中的中次九经地处巴蜀,是夹在西山经和南山经之间的一个西南边区。


《北山经》

地域范围是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南起山西中条山,北至内蒙阴山以北直抵北纬四十三度迤北一线。


《南山经》

地域范围东起今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闽赣粤湘五省地,不包括今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也不包括广东西南部高、雷一带和海南岛。


《海经》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山海经》十三篇,其实是今本《山海经》中的《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和《海内经》,统称《海经》。这是汉成帝时经学家刘向奉旨校书时所整理的本子。


《中华遗产》2017年04月 绘画/孙晓琴


在此之前

《海内经》四篇原本只有一篇

由于秦皇汉武开疆拓土

当时的学者将新纳入版图的

一些郡国、山川

增补进《海内经》


这样一来,篇幅就膨胀了

故又一分为四——

《海内南经》、《海内西经》、

《海内北经》和《海内东经》


换句话说,《海经》原本是十篇

即《海外南经》、《海外西经》

《海外北经》、《海外东经》

《海内经》、《大荒东经》

《大荒南经》、《大荒西经》

《大荒北经》、《海内经》


这十篇又可分为两组

前五篇为一组——《海外经》

后五篇为一组——《大荒经》


两者分别构成了一个由

东、南、西、北、中五方组成的空间结构



那不是一个妖怪出没的世界




在科学的生物学形成之前

那时候的学者们

如何向别人描述一种陌生动物的形象呢?


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

将这种动物与人们熟悉的动物做比较


譬如

一个人要向从来没见过猫的人

描述一只黑尾巴的猫


他大概会说

猫的身体大小如兔子

皮毛长得像老虎

却有黑色的尾巴

面孔有几分像人

叫起来像婴儿啼哭


用《山海经》的口气

就成了“有兽焉

其状如兔而人面

其文如虎而黑尾

其音如婴儿。”


没见过猫的人

恐怕真会以为这世上有种长着

兔子身体、人的脸

老虎的皮毛

还会像婴儿一样哭泣的怪物

《山海经》里那些长相怪异的鸟兽虫鱼

大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中华遗产》2017年04月 绘画/孙晓琴

《中华遗产》2016年04月 绘画/孙晓琴

《中华遗产》2016年04月 绘画/孙晓琴

《中华遗产》2016年04月 绘画/孙晓琴


奇山异水原本只是图画



在《海经》十三篇中

这个世界既有有女无男的女子国

又有有男无女的丈夫国

既有牙齿皆黑的黑齿国

又有大腿黝黑的玄股国

既有长生不死的不死民

又有死而复生的鱼妇

既有三首一身的三首国

还有三身一首的三身国

既有小人国,又有大人国

既有胸口长洞的贯胸国

……

无奇不有,匪夷所思


因此,自古以来《海经》诸篇

尤其是其中的《海外经》、

《大荒经》诸篇

就被视为异域地理方国志

人们坚信

文中涉及的地理范围远远超出了华夏九州

西汉人刘歆在就认为

《山海经》是大禹治水的“副产品”:

大禹率伯益治水

他们走遍华夏九州、四海绝域

一边治水

一边考察地理、记录博物


关于中国地理的记录就是

《尚书》中的《禹贡》

而关于海外地理的记录就是

《山海经》


那么

《海经》果真如前人所相信的那样

是一部描写海外异域的地理博物志吗?


我们先从《海外南经》中节取一段文字: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结匈(即“胸”)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尽十六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


透过这段文字,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一处奇景:


西南是结胸国,那里的人都长着像鸡一样凸出的胸脯。东南有座南山,从山里出来的人把虫叫做蛇,把蛇叫做鱼。比翼鸟在东边,羽民国在东南,羽民国的国民各个都有长长的脑袋,全身长满羽毛。还有个叫二八的神仙,他手臂连在一块,在旷野里为天帝守夜。毕方鸟在他东边,也在青水的西面,这种鸟只有一只脚。南边是讙头国,国中百姓相貌与寻常人并无不同,只是背上生有一对翅膀,脸上还长着鸟嘴,他们可以用这鸟嘴捕鱼……


阅读这段文字时

脑中很容易形成一幅画面

仿佛作者是在看图说话式地

面对一幅静态图像进行描述


最初的《海外经》和

《大荒经》只是两幅图而已


二者依据的图画

与其说是旨在呈现地理空间的地图

不如说是旨在写照时间循环的岁时图画



先来看《海外经》

《海外经》四篇每一篇的结尾

都描述了一种当方之神

这四神即是《吕氏春秋·十二月纪》、

《礼记·月令》

中所说的春夏秋冬四时之神

我们用上图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海外经》所据的古图

就是一幅“图画月令”

图的东、南、西、北四方

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时

整幅图画的四周

按照一年四时十二月的顺序

依次描述了每个月的

物候、农事、祭祀、庆典等场景

画中那些奇形怪状的人

或为身着奇装异服乔装打扮的节日人物形象

一言以概之

这幅古图并非“异域地理志”

而是“岁时风俗志”


观察山川,确定时节


《大荒经》的内容与《海外经》颇多重合之处

它所依据的古图也与岁时月令有关

不过《大荒经》又并非单纯的“时间图画”

因为其中确实存在大量关于

山、川、海等地理因素的记载

但是,《大荒经》记载四方群山

最初目的却不仅仅在于“俯察地理”

而是旨在“仰观天象”


《大荒东经》上说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接着,作者描述了一组奇异的“方国”:

有一座波谷山,大人国就在这山里

那儿有大人做买卖的集市

一个大人正蹲在上面

张着两个招风大耳

有个小人国,国民叫靖人

有个人面兽身的神人

有座潏山,杨水就从这座山里发源而出

有一个蒍国,那儿的国民以黄米为食

还能驯化虎豹熊罴


接下来的表述看起来似曾相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而紧随其后的

又是一组奇人异事


这种叙述如同一个模板

在《大荒东经》和

《大荒西经》中反复出现

使得《大荒经》所记的四方群山里

东方的七座“日月所出之山”

和西方的七座“日月所入之山”尤其抢眼



《大荒经》记载的七对日月出入之山

就是古人用来据以判断季节和月份的

太阳在日月出入之山之间往复移动

七个山峰标志了六个区间

6×2=12

恰好对应于十二个月或十二个中气

这七对日月出入之山

可以说就是一部展现在大地上、

逶迤于群山间的天然历书

实为古人以山峰为标志

观测太阳出入方位

以确定节气的“天文坐标系”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带“日月山”符号的尖底大口尊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尖底大口尊上

刻画了一种非常特别的图案

上方是圆圆的太阳,下方是山峰

中间则像是一弯新月

考古人员把这个符号称作“日月山”

尤以莒县陵阳河遗址发现的图案最为典型

我认为

“日月山”就是《大荒经》中

“日月出入之山”的形象写照

陵阳河遗址的东方正好有一座寺崮山

莒县当地的考古学者

为了验证图案与历法之间的关系

曾连续多年在春分和秋分时节

到陵阳河遗址观察日出

他们发现

每年春、秋分这天的早晨

站在陵阳河遗址中央

正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

寺崮山的顶峰附近升起


对于天文观察来说

最重要的前提是要端正四方的方位基准

建立准确的方位坐标

《大荒经》古图中明确地标明了

作为这样一个四方基准的四极之山

东极之山为鞠陵于天

西极之山为日月山

南极之山为去痓山

北极之山为天櫃山

而四极之山又和七对日月出入之山

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观象授时体系


日月出入之山和其他与之蝉联相及的群山一道

构成了《大荒经》世界的四方边缘

它所呈现的只是华夏世界内部某处

方圆百里之地的山川、人物、风土和神明

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性”世界


-《中华遗产》-

2014年12月

撰文/宋之林 责任编辑/郭婷 图片编辑/吴西羽

又一个崭新时代来临了,《山海经》化身在小说、动漫和游戏中,闯进我们的钢筋水泥国度,为我们重新点亮远古祖先眼中的神奇世界。


你读过山海经吗?

别错过


左手西藏,右手新疆

这5条自驾路线,错过等一年

金秋已至,这些风景你无法拒绝

中国最宜居的四个城市——“三海一门”,你向往哪个?


楼兰,从这里走来

中国的世界地理之最

11个饮食文化圈,你刷了几个?

没有到不了的远方,只有吃不完的广东


从前的时光慢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绍兴之桥,生来便是风景

乔戈里,这么近,那么远

山花烂漫时,不妆红粉,由自慵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