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知识 | 传奇猕猴桃

2017-12-11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今天我们讲


猕猴桃


早在两千多年前

猕猴桃就以“苌楚”之名

出现在《诗经》里

但它在中国的地位却一直都是野果

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开始对猕猴桃进行资源开发研究和规模栽培

短短40年

中国已经成长为猕猴桃世界产量第一大国



中国野果 → 奇异果


1904年

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来到中国

带了一小包

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的种子

回到新西兰

这包种子顺利开花结果


在伊莎贝尔之前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也在中国发现了猕猴桃

1900年,这些猕猴桃种子在英国生根发芽

但直到1911年之前

英国人都没收获猕猴桃果实

美国农业部也试种过1300多株的猕猴桃

遗憾的是,这些植株也未能结出果实


后来调查发现

英国和美国培育的首批猕猴桃植株

都…是…雄…的… 


幸运的伊莎贝尔

带回新西兰的种子繁育出的三株植株中

有一株雄性植株,还有两株功能性雌株


植物既有可以产生花粉的雄蕊,又有可以产生胚珠的雌蕊,这两者相互配合就可以实现授粉受精,结出果实。

苹果和桃子等常见果树都有完整的两性花朵。但猕猴桃是功能性的雌雄异株植物——雄性植株就只有雄蕊,只能产生花粉;而功能性的雌性植株,虽然既有雌蕊又有雄蕊,但是这些雄蕊都只是摆设而已,根本不能产生合格的花粉,这些外表上的两性花都只是雌花而已。

因此,所有猕猴桃都必须由雄性植株和雌性植株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开花结果。


▲ 1914年,世界上最悠久的植物学杂志《柯蒂斯植物学杂志》刊登了一张由时任英国皇家植物园的首席画家玛蒂尔达·史密斯绘制的中华猕猴桃彩色插图,可这位画家并没有把猕猴桃果实绘入画中,当时的英国人只是把猕猴桃这种藤本植物当做庭院园艺植物来栽培和观赏。



美味猕猴桃于1910年在新西兰挂果

20世纪30年代

美味猕猴桃在新西兰掀起了一场猕猴桃热

1924年

新西兰种植者在果苗中发现了

猕猴桃的传奇品种海沃德(Hayward)

这种猕猴桃属于美味猕猴桃

个头大、果形漂亮、

酸甜适度、储藏性能优良

堪称为市场而生的水果


新西兰人为了将美味猕猴桃推广到国际市场

把国鸟几维鸟的名字(kiwi)赠予猕猴桃

将其命名为“奇异果”(kiwi fruit)


后来,奇异果一炮而红

甚至让我们忘了

这种水果其实就是美味猕猴桃

它们的老家在中国


猕猴桃属是个大家族


▲ 供图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这张猕猴桃家族的大合照

也许颠覆了很多人对猕猴桃外形的认识

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

全世界的猕猴桃属植物有55种

我国至少有52种


然而人们通常见到和吃到的猕猴桃

只是猕猴桃属的其中两种:

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

这是目前人工栽培最多的两个品种

在全球范围内

美味猕猴桃的种植面积约占85%

中华猕猴桃约占15%

软枣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等有少量栽培

而其他品种则都是几乎未被驯化的野生种


▲ 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附近的京梨猕猴桃,它最特别之处在于果实表面有明显的淡褐色斑点,当地人称之为“马奶奶”。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

中国的园艺学家利用嫁接或者扦插繁殖的办法

将选育出的美味猕猴桃优良品种推广开来

直到20世纪90年代

一种黄色果肉的猕猴桃出现在市场上

这并非由美味猕猴桃选育出的品种

而是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猕猴桃的果肉颜色是由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三类色素共同决定的

通常来说

猕猴桃在果实未成熟之前

叶绿素都是最优势的色素

这点我们在番茄和苹果身上也能有直观感受

随着果实的成熟

叶绿素会逐渐减少

展现出成熟果实的颜色

(黄色、白色或者红色等)

但美味猕猴桃中的叶绿素在成熟时不会减少

所以传统猕猴桃品种的果肉都是绿色

中华猕猴桃的叶绿素会随着果实成熟降解

逐渐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特有的黄色

——这正是水果商们梦寐以求的果肉颜色


目前市面上的黄心中华猕猴桃主要有

我国武汉植物园选育出的“金桃”和“金艳”

以及新西兰培育出“Golden3”和“Golden9”


红心的中华猕猴桃近年来也异军突起

最具代表性就是“红阳”和“楚红”这两个品种

因为富含花青素

靠近果心部位的果肉就显露出鲜艳的红色

这两种是土生土长的中华品种



话 题 

你喜欢吃哪种猕猴桃?


内容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7月

撰文 / 史军  摄影 / 李晋

责任编辑 /  何云雯  图片编辑 / 宋文

微信编辑、排版 / 小肉



往期知识

别错过


渭河流域环崖丹霞

海参 | 画像石

幻日 |  | 黄土高原

岷山地震带 | 贝母

什么是藻井 | 遥感考古



▼ 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