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碧色寨的芳华岁月

2017-12-25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一次铁路的偶然改线
使盛极一时的蒙自县城
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所取代
而那个原本只有十几户人家
被称为“壁虱寨”的地方
也因为有了铁路
在几十年间无限风光……

如今

一部电影《芳华》

让这座小村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摄影/王牧

从特等站到四等站,车站外墙上挂着的这件法式钟表,见证了碧色寨一百多年来的兴衰变迁。空荡荡的轨道,人去楼空的洋行,一个曾经属于碧色寨的浮华时代,悄然结束。


1898年3月
法国驻华公使吕班照会大清总理衙门
要求由法国政府或法国公司出面
修建一条自越南边界海防通往云南昆明的滇越铁路
清廷答复:“可允照办”
从昆明到越南的滇越铁路
原计划从蒙自县城穿过
并在此建枢纽站和铁路公司
然而
几桩突发事件打乱了计划
法国政府在1905年更改了滇越铁路的设计路线
把原先打算设在蒙自县城的枢纽站
挪到了距县城东北11公里的碧色寨

昆河、蒙宝线铁路线路图
图中由昆明至河口的铁路即是当年滇越铁路的滇段部分,而个碧石铁路已在1959年消失,碧色寨至蒙自的寸轨路段被拆除,其余的寸轨也大都改造为米轨,名称变更为蒙(自)宝(秀)线,作为个碧石铁路支线的鸡个线,也在1991年停运。在图中的放大区域里,还能看到当年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的一些站点。


法国人将改线的原因归咎于地质地形
事实上
滇南边陲的地形、地质大体一致
相反
改线后线路海拔高差更大
碧色寨海拔就比蒙自县城高出223米
铁路有80%穿行在巉岩峻岭间
需凿山洞150处
架桥梁425座
滇越铁路改线只为省事、力求快通
法国人的目标并不在沿途各地
而是要直驱昆明


铁路走远了
蒙自县城的区位优势也跟着一落千丈
原来的滇南物资集散地日趋惨淡
相反
一个名不见经传、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碧色寨
很快取代了蒙自的地位
开始了它的新命运

滇越铁路的开通,使原本主要依靠骡马输出的云南商货,通过铁路直接运往国外,大大缩短了资金周转的时间。上图是民国时期火车到站时人们蜂拥上车的情景。


碧色寨是一个彝族山寨
原名“坡心村”
但城里的汉族士绅则叫它“壁虱寨”
建铁路前
这个小村庄只有几条坑坑洼洼的红泥土路
而法国人在这里建造了滇越铁路的特 43 35277 43 15265 0 0 3173 0 0:00:11 0:00:04 0:00:07 3172等车站
级别比当时属一等站的昆明火车站还高
“碧色寨”这个名字也应和着法国人的浪漫诞生了

滇越铁路全线通车后,碧色寨车站的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2.8万人次。在这张法国发行的明信片里,可以看到火车通过碧色寨车站时的情景,而上方的邮戳,还保留着当年汉人对这里的称呼“壁虱寨”。


一条铁路
让碧色寨成为充满商机之地
仅在1929年
碧色寨车站货物发送运量就达到了10万吨左右
原本聚集在蒙自的外资公司、洋行和商号
跟着铁路一道陆续搬进了碧色寨
曾经属于蒙自的“速成奇迹”再一次在碧色寨上演
据说
当年的碧色寨号称“小巴黎”
仅国内就有18个省、108个县的乡民和商人在这里闯码头
附近的百姓都知道
“蒙自城买不到的东西,碧色寨买得到”

20世纪初,法国人出资金、出技术、出设备、出管理人员,无怨无悔地在中国西南边陲修建铁路,只是因为这里有世界上第四大贵金属——锡。工业革命后,西方对锡矿的需求量猛增,云南个旧丰富的锡矿资源正是法国人历尽艰险修建滇越铁路的直接诱因。


1910年五月
滇越铁路刚刚全线通车
锡矿商人李光翰召集了一批有识之士
联名上书云南政府
要求自建个(旧)碧(色寨)铁路
以赶在法国人之前守住矿山
这一次
铁路不再甩掉蒙自
然而
这条铁路要修多宽的轨道
一度引起士绅们的强烈争论
有人主张修米轨
以便和同为米轨的滇越铁路衔接
有的股东认为财力有限
600毫米寸轨的修筑费用可比米轨节省40%
同时又避免了和法国人的滇越铁路相通
保持了主权的独立
时任个碧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陈鹤亭权衡再三
最终决定按米轨建设
但先铺寸轨
留待将来时机成熟再改米轨

而起初对铁路存有抗拒心理的蒙自乡民,也慢慢觉察到火车带来的好处。他们强烈要求将铁路修进蒙自县城,于是在碧色寨,这边是滇越铁路的米轨车站,两百米外则是连接蒙自与碧色寨的个碧石铁路寸轨车站,两种轨距并存而不相通。图为施工人员在两种轨道交汇处的留影。


于是在碧色寨这个枢纽站内
相隔200米之间
一边是滇越铁路的米轨车站
另一边是个碧石铁路的寸轨车站
两种轨距铁路并存
两座同名车站并立
铁路史上或许仅此一例


个碧石(石屏)铁路通车后
碧色寨年运量从10万吨节节攀升至88万吨
而两车站中间相隔的这200米地段
也成了滇南一带响当当的客货中转地
人和货到了这儿要换车转乘
硬是催生出一批经营转运业务的商号
鼎盛时期曾经达到30家
当时的碧色寨
成为滇南一带首屈一指的不夜城
“小巴黎”的名号就是打那时起流传开来的

在铁路通车前,云南的茶叶、烟草、矿产主要依靠人背马驮向外输出。滇南一带山高林密、气候湿热,马帮队伍不仅要穿越峭壁深涧,还需随时提防猛兽和土匪的袭击。1887年签署的《中法续议商务专条》,使蒙自正式成为中越通商口岸。海关、领事馆、电报局、邮局、洋行、银行、商号、教堂、妓院一时间纷纷涌向这座滇南小城。


抗战爆发后
由于日军的严密封锁
滇越铁路成了外援物资入境中国的惟一通道
同时
日军欲借道滇越铁路北犯云南的意图也昭然若揭
为此不得不拆毁滇越铁路
1940年9月1日
国民政府下令炸毁南溪河上的中越铁路大桥和河口隧道
并火速组织拆轨队
日以继夜地拆除了从碧色寨至中越边境河口县的177公里长的铁路

1958年,铁道部将滇越铁路滇段更名为昆河铁路。自2003年6月中旬起,昆明到河口、蒙自、宝秀等地的米轨客车全部停运,仅保留货运。碧色寨车站偶尔会有几趟火车经过,却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忙。熟悉了列车过境时间的村民,习惯坐在铁轨边上唠家常。而对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来说,长满了杂草的寸轨轨道就是他们消磨时光的游乐场。


时速慢、运力不强的小火车和寸轨铁路
最终还是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1959年
碧色寨至蒙自的寸轨路段被拆除
原来个碧石铁路蒙屏段的寸轨也被改造为米轨
并更名为蒙宝线(蒙自-石屏宝秀)
个碧石铁路与滇越铁路的连接站
由碧色寨迁往几里外的草坝
与此同时
汽车运输的优势开始显露
20世纪70年代后又有了成昆铁路、贵昆铁路
碧色寨从此人去楼空
从特等站沦落为四等站
回到了历史的原点

今天的碧色寨车站,作为一个四等小站,这里早已没了当年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喧嚣。


时至今日
碧色寨早年的建筑大都墙体剥蚀
只留下南国的扶桑花、本地的甜石榴、巴西的叶子花开得如火如荼
站房墙体上刻记的北回归线标识还在
告诉人们这条神奇的23度27分纬线在这里与滇越铁路交会
每个夏至
太阳直射到地球最北端的那天
似乎是大自然给予世人的预言:
碧色寨曾经如日中天
但这辉煌却十分短暂
成了昨天的太阳

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通车后,希腊人哥胪士兄弟把洋行的分店开进了碧色寨,兼营百货、酒吧和饭店。这是其中的一处店铺,现在由一个越南华侨改成了咖啡馆,吧台墙壁上装饰的老照片里呈现了各式各样的越南风情。摄影/王牧


纠错啦

说到电影《芳华》让人泪奔的最后一幕,很多人认为拍摄地就是碧色寨。

事实上,这是位于云南蒙自的芷村车站。这里曾是滇越铁路的一等车站,随着滇越铁路的兴建,使这里成了文山、蒙自、屏边三县的一个重要物资中转站,中、法、越文化的汇集与让芷村繁荣。当时芷村商号林立,餐饮业兴盛繁华,形成了崇山峻岭中的“小城市”。但随着滇越铁路客运的停止和货运的萎缩,芷村火车站已逐步淡出人们的记忆。


其实,电影中野战医院的取景地,才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碧色寨火车站。

以上四张图片截图自电影《芳华》预告片,与海报。



— 本文选自《中华遗产》2011年07月—

撰文/和中孚 摄影·供图/邢毅 等

责任编辑/郭婷 图片编辑/余荣培



微信编辑、排版/Jackie


你身边有哪些陪你一起“成长”的建筑吗?

比如,车站、学校、四合院、弄堂

评论里告诉地理君吧



精选内容 别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