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征︱夹缝中的生机

2018-04-19 附刊 中国国家地理

长征︱夹缝中的生机

上篇:政治势力的夹缝

01

史诗般的逃亡

      “这一史诗般的逃亡,行程约6000英里,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翻越了十几座大山,跨过了二十几条河流。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即时行动的例子。” 

——《剑桥中华民国史》

      这所谓“史诗般的逃亡”说的便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深秋,当中共中央党政军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8万余人,通过摇摇晃晃的浮桥渡过于都河时,震惊中外的长征便开始了。

  长征路线示意图                                         制图 / 麦朴旅游


      在耗时368天的长征中,红一方面军有235天在白天行军,18天在夜里行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里才能休整一次,平均每天前进74里。这支队伍翻越了18座大山,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渡过了24条河流,而于都河正是这24条河中的第一条。从中央苏区到陕北,每前进1公里,就有4名战士倒下。也就是说,每12个长征的参与者中,只有一个能活着到达目的地

      这是一次夹缝中进行的长征:它既是政治势力的夹缝,也是地理山川的夹缝,还是民族分布的夹缝。正是从这些夹缝中,红军将士发现和创造了生存的可能。

 大山夹缝里的大金川                                      摄影/姜曦

02

夹缝之路

      中央红军所经行的夹缝之路,就是在中央军合围之前突围而出,艰险地通过陈济棠、何键、王家烈、龙云、刘湘、刘文辉、杨森、马步芳等军阀的政治势力夹缝。这些夹缝,本质上是各大军阀势力的交界地带,各大军阀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只要红军不来抢地盘,而是从边界上借路,那就不和红军拼命。

      长征之初,蒋介石准确地判断出,红军最有可能奔往湘西,同贺龙会合。对此,蒋介石的想法是:命令中央军在红军前后追赶、挤压、堵截,迫使红军放弃西撤计划,从而变为南下,也就是将红军迫进两广。

      红军一旦进入两广,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势必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而与红军血拼;更为重要的是,中央军也正好趁此机会深入两广,不论是陈济棠还是李宗仁,到时都没有阻碍中央军的理由。

这的确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只不过,蒋介石没有意料到的是,陈济棠和红军早就有密约在先。

   云贵高原上的苗岭山花烂漫                          摄影 / 东方IC

03

突破三道防线


五岭山地全景图


       利用陈济棠的拥兵自保,红军顺利通过了第一道封锁线;第二道封锁线虽有部分何键的湘军,但主力仍是陈济棠的粤军,红军抬着大量笨重的机器设备和五花八门的生产生活用品,闯过了第二道封锁线;第三道封锁线是湖南军阀何键。由于陈济棠的第一、二道封锁线根本没起到预期作用,何键的第三道封锁线还没来得及完成全面布署,红军就在1934年11月15日,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

湘桂走廊上雄浑瑰丽的丹霞

04

湘江之战

      接下来,就是有名的湘江之战。5天5夜血战,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所以,熟悉党史的人都知道那句话:湘江一战,红军折半。

湘桂走廊以及湘江战役示意图

05

失算的贵州王

      浴血湘江后,红军从湖南和广东交界地带翻山越岭,从陈济棠和何键的夹缝中,进入到了王家烈的贵州。王家烈虽被称为贵州王,但整个贵州其实处于割据状态,王家烈真正能够指挥得动的部队,只有两个师加五个旅。

      蒋介石在贵州所执行的策略是,表面上支持王家烈,暗中却怂恿各路军阀保持割据,以此牵制王家烈,而王家烈为图自保,和广东的陈济棠、广西的李宗仁订立了三省互助联盟,暗中联合起来对付蒋介石。但这个三省互助联盟被蒋介石知道了。

         雪批乌蒙                                                   摄影 / 马勋勇


      1934年夏天,面对蒋介石要求各路军阀会剿红军的严令。在反复掂量之下,王家烈决定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一面尽力给红军以打击,使其早日离开黔境;一面伺机同两广联系,保存实力。

      但是,由薛岳率领的中央军在黔军和红军作战时,却在一旁作壁上观。1935年元旦后数天,薛岳直接接管了贵阳,控制了贵州大局。

06

土城战役遇挫

      中央红军一度打算从四川南部的泸州、宜宾一带渡过长江北上,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为此,中央红军发动了土城战役。这一地区,属于黔军和川军之间的夹缝,按以往经验,红军认为,黔军战斗实力不强,因而先占土城和赤水县城北渡赤水再渡长江的计划很容易实现。事实证明,这一次夹缝之战却遭遇了麻烦。

      土城战役打响后,毛泽东亲自指挥,在青杠坡建立了指挥所。按以往对付黔军的经验,这场战役只需几个小时就可结束。但令人意外的是,虽然红军将士一如既往地英勇顽强,对手却越战越勇,丝毫没有被打垮的征兆。原来,与红军对阵的,不是黔军,而是刘湘的川军。

      面对越来越多的敌军和越来越危险的战况,军委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并一致决定,黄昏时分停止战斗,取消攻下土城和赤水县城进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由土城附近西渡赤水。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长征︱夹缝中的生机·下篇》

      排版:冯诗涵      责任编辑:冯诗涵


特刊纪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