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PK柴达木盆地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柴达木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类火星环境
深空摄影,守望宇宙深处的暗光
川西石渠,雪豹高密度分布的栖息地
应城粉笔,延续在家庭作坊中的流彩经济
粉红椋鸟、“国漆”生漆、幺妹峰
冰景观、比基尼环礁沉船森林
……
更多精彩
尽在《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3月刊
☟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期杂志 >
柴达木“克隆”火星
离地球最近的火星,有可能曾经孕育过生命,有可能现在还有生命,还有可能未来还能孕育生命。研究火星,就是在破解宇宙生命的密码,在地球上的类火星环境,是火星研究的重要参考。
主打文章
火星PK柴达木盆地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似可在柴达木盆地找到线索
撰文·供图/李一良 摄影/李一良 等
(李一良:香港大学天体生物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
生命如何产生?在哪里产生?到哪里去?
这些是人类思考的最终极问题。虽然地球是我们迄今所知宇宙中唯一驻有生命的星球,但地球生命起源的一个重要理论却是 “宇宙起源假说”,该假说认为地球生命的种子来源于火星,因为火星早于地球在40亿年前就进入了“宜居行星”阶段,因此可能更早产生生命,而生命则是经由火星陨石带到地球上来的。
柴达木盆地是地球上最大的类火星环境,对其进行的科学考察则能为世人瞩目的火星探测提供极为重要的类比资料。
2018年8月,作者在柴达木盆地的西部进行了类火星环境的考察工作,考察队带回了大量可以和火星环境相类比的柴达木盆地的照片,通过对两个行星相似度很高的地表环境影像的类比解读,我们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现象生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好奇。
◎ 柴达木盆地西部广泛分布的雅丹地貌区里,常能见到演化到晚期的已经成为近似球状的雅丹地貌体,对它们的研究,也许能为火星上的不明球状地体的成因提供参考。
(摄影/杨勇)
更多文章
火星与地球相似性研究基地遍布全球,柴达木的综合优势最大
撰文/肖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行星科学研究所所长
卷首语
要不要航拍“神女峰”?
撰文 / 单之蔷
几天前,我看到一组拍长江三峡巫峡中的景观——神女峰的图片。我过去看过很多神女峰的图片,这组图片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组航拍片,有的图片是用无人机拍的,还有的是乘直升机拍的,总而言之,这些图片拍摄的角度是过去没有的。
由于这组照片用无人机遥控拍摄,围绕着神女峰(这里的神女峰是指那块像神女的人形巨石),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几乎穷尽了所有能拍摄的角度,可以说此次拍完,几乎把关于神女峰的拍摄角度都已经穷尽。今后谁再拍神女峰,剩下的变量只是与时间相关的那些因素,如光线的变化、云雾的变换和季节的更替等,它们可能带来不同的景象。
这组照片有一些拍得很好,出现了过去从未看到过的视角,但是总感觉这组图片给我带来的不是兴奋,而是一点遗憾。过去神女峰在我心目中的神秘性和神圣性消失了,我看到了一堆石头。就类似于这样的感觉:你的心目中一直有个偶像明星,现在由于某种原因,偶像的人设突然崩塌了。
这失望不是对图片的失望。就图片和摄影技术而言,摄影师拍得很好。这失望是对图片所表现的那个对象的失望。
而且摄影师使用的拍摄工具——无人机和直升机——让我有一丝隐忧:摄影工具的技术进步会对摄影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 为神女峰“祛魅”的影像
在无人机摄影出现之前,神女峰的图片很少,而且能够架机拍摄的机位有限,因此为神女峰拍照的摄影师只能在有限的构图空间中追求光与影变幻的神秘之美,这种摄影体现的是神女峰的神秘和圣洁之美,这是摄影的设备和技术所决定的。当无人机摄影出现后,这种摄影已经被超越了,无人机的机位近乎有无限可能性,它能做以前摄影师所做的,也能做以前摄影师所不能做的。或者说,无人机摄影向着一个给自然彻底“祛魅”的方向发展。摄影是追求“赋魅”还是“祛魅”成为了新问题。(摄影/鞠芝勤)
川西石渠
太阳部落亦是雪豹栖居地
撰文/李凯 摄影/吕玲珑 等
生活在高山雪线附近的雪豹生性凶猛却也低调、警觉,很少有谁能在野外目睹其风采。在四川西北角的石渠县,摄影师吕玲珑通过艰苦的长期蹲守,观察并拍摄到7只雪豹的真实生活状况。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这片被称作“太阳部落”的川藏青三省区交界区域,竟然是雪豹高密度分布的栖息地。
◎ 最近距离拍摄的雪豹照片,诞生在四川石渠
一只雌性雪豹在绽放着点点白花的亚高山草甸上回头张望。近年来对于雪豹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在野外亲眼目睹过野生雪豹的人屈指可数。在不干扰雪豹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想如此近距离地拍摄雪豹,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在四川西北部的石渠县,摄影师奇迹般地拍到了花海中的雪豹。(摄影/吕玲珑)
生漆
它有“国漆”之名却急需再发现
撰文/钱烨 摄影/田宗利 等
生漆,一种从漆树皮层采集的汁液,一种用途广泛的天然涂料。在我国,生漆也叫“国漆”,已出土、最古老的漆器距今有八千年历史,髹漆在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今,生漆在我国的产量却日益减少,漆树广泛分布的区域内,传统割漆人逐渐流失到其他行业,割漆的手艺也面临失传的风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生漆,再次发现这一神秘的“东方树液”。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开始使用生漆。此后,历经商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国人对生漆的使用技艺日渐成熟,并趋向多样化。时至今日,生漆仍是一种重要的涂料。生漆采割时为乳白色,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蛋黄色、栗壳色、深棕色,最后变成黑褐色,这个过程俗称“转艳”。(摄影/朱熙勇)
更多文章
生漆的性能优势,是任何化学合成涂料无法比拟的
撰文/张飞龙,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生漆》杂志主编
粉红椋鸟
汇聚在新疆草原的鸟类“浪潮”
撰文/徐峰 摄影/刘璐 等
每年4月,新疆北部的草原地带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由南亚远道而来繁殖的粉红椋鸟。和其他的椋鸟物种一样,粉红椋鸟有很强的社会性,通常会结成几千只甚至上万只的大群活动。
庞大的椋鸟群对肆虐新疆草原和农田的蝗虫种群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它们整齐划一的飞行动作,使得密集的鸟群如一条丝带,在空中舒展飘动,呈现着令人惊叹的自然界奇观。
◎ 颜值第一:每一只椋鸟都是发型师
在繁殖季节,雄性粉红椋鸟头部的羽毛会形成标志性的“大背头”羽冠,但这并非它们唯一的“官方发型”。有时它们头部的冠羽会因为争斗、情绪变化和其他因素变得蓬松,形成“飞机头”、“爆炸头”等炫酷的造型。细细观之,每一个都像刚从美发店钻出来一般。人类依靠发型师为自己设计各式各样的发型,而这些椋鸟“绅士”可谓是天生的发型师,形象设计工作全部都是DIY。(摄影/许传辉)
幺妹峰
壁立千仞,登山家的极限秀场
撰文/刘团玺 林婵
虽然通向珠峰之路总是涌动着络绎不绝的商业队伍,可真正的登山高手却着迷于四姑娘山区中并不知名的幺妹峰。它的南壁上记载着中国顶尖攀登者的黄金时代,它的北壁则是世界级登山家的狂野战场,中外登山者在它的岩冰雪地形上留下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
◎ 攀登幺妹峰需要高超的攀冰技术
在幺妹峰南壁攀登,大量路段需要用到攀冰的技术,幺妹峰所在区域属于海洋性冰川,冰体不是特别坚硬,流动速度极快,更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随着气候变迁,幺妹峰的攀登难度也在逐年发生变化。图中,登山者正在尝试攀爬幺妹峰南侧的冰壁。(供图/曾山)
守望宇宙深处的暗光
撰文/陈海滢 摄影/章佳杰 等
无尽星空,除了璀璨的星光,还有许多肉眼无法看到的美景。它们隐匿于深空,散发着暗弱的光。拍摄深空星体并非易事,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天文爱好者热衷于此。他们挑战人类的观测极限,欣赏着与传统认知完全不一样的夜空。
◎ 措嘉冰川上空,流星雨与红色星云如焰火般绽放
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的措嘉冰川,因为临近中国与不丹国境线上的第40号界碑,所以也被叫做40号冰川。双子座流星雨爆发之夜,摄影师江文韬来到冰川脚下,驻扎在海拔5300米的位置,希望拍摄一张流星雨之夜攀冰的照片。通过同一地点、使用相同焦距的镜头、面向相同视角连续拍摄而获得的画面多次叠加,最终的图像呈现出星坠如雨的奇幻景色。不同于以往的流星雨表现手段,红外改机拍摄出的红色深空星云与流星雨、冰川以及攀冰者的灯光形成独特的冷暖对比;低角度的月光与天空中的气辉,让画面的背景增添了些许明亮色彩。(摄影/江文韬)
更多文章
盘点著名的深空天体
制图/章佳杰
夏季到阿拉斯加东南部
看精彩绝伦的冰景观
撰文·摄影/潘玮浩
提起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都是它北部广渺的荒原、变幻的极光、巍峨的雪山等,但在本文作者眼中,阿拉斯加最为特殊和精彩的却是它的东南部地区。
这是一片狭长地带,其上有着诸多精彩绝伦、因冰而成的景观——末次冰期冰川塑造的奇峻峡湾,峡湾水道中漂浮着泛着蓝宝石般光泽的巨大浮冰,高耸的雪山角峰陡峭,雪山之间是绵延的冰川,在冰川之下还隐匿着神奇的冰洞……
◎ 大地上的抽象画,竟是由冰川绘制而成
乘直升机从两千多米高空俯视阿拉斯加东南部的亚库塔特湾,你会被地面上的巨幅“抽象画”所震慑——黑白相间的线条在大地上旋转、交错、卷曲,给人以莫名的触动,忽而觉得汹涌激荡,忽而又觉得扭曲躁动。实际上这幅“抽象画”是马拉斯皮纳冰川的杰作,棕黑色的线条其实是由冰川的冰碛堆积而成。马拉斯皮纳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山麓冰川,这幅由冰川绘制的“抽象画”是阿拉斯加东南部冰景观的代表,却并非唯一杰作,在这片区域里还有众多精彩绝伦的冰景观。(摄影/潘玮浩)
应城粉笔
延续在家庭作坊中的流彩经济
撰文/胡学军 摄影/胡学军 等
对于很多人而言,从启蒙教育开始,粉笔就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每个人都在老师吱吱喳喳的板书中度过了自己的校园时光,粉笔可以说是我们年少时光中最深刻的记忆。然而,不为大众所知的是我们平日里用的粉笔绝大部分都出自于应城的家庭作坊中。
湖北省孝感市下辖的应城市因为拥有丰富的石膏矿藏,生产了全国近80%的粉笔,应城的这些粉笔作坊延续了中国农村自古以来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传统,既是当地人的经济来源,更是他们寄托了诸多情感的所在。
◎ 以家庭为单位的粉笔作坊是对中国农耕社会经济结构的延续
粉笔村中,家庭成员协作加工粉笔随处可见。这与几千年中,中国农耕社会里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社会结构一脉相承。虽然如今中国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传统仍然保持着稳定和延续,粉笔作坊就是体现这一现状的微观主体。小作坊就是全家人平时生活的场所,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柴米油盐的故事都在这里上演,随着时光沉淀,伴着岁月流淌,对于每个粉笔匠人而言,都对小作坊充满了浓厚的感情。(摄影/胡学军)
比基尼环礁沉船森林
核爆70多年后,伤痕犹在
撰文/张帆 摄影/张帆 等
上世纪中期,美国将比基尼环礁作为核试验场进行了多次核爆,不仅带来了严重的核污染,也让大量军舰沉入这片海域。7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比基尼环礁近况如何?岁月和海洋的修复力是否已将种种创伤包裹掩盖?
张帆及其队友作为第一次潜入比基尼环礁的中国摄影师,给我们带来最新的第一手记录。
◎ 核爆威力的记录者,林森号的荒凉残骸
图为林森号的主炮。在“十字路口行动”的第一次核爆中,林森号驱逐舰被炸沉在比基尼环礁海域,高温和冲击波严重破坏了林森号的船体。同其他热带水域及沉船遗迹相比,受核辐射等原因影响,比基尼环礁海底的珊瑚生长密度和种类都明显稀少,能看到的珊瑚种类主要是柳珊瑚。灰白细长的它们在钢铁残骸上生长,像是墓碑前的荒草。(摄影/张帆)
就先透露这么多内容吧
购买本期《中国国家地理》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