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工程都是景观败笔?那可未必!

地理君 中国国家地理 2019-12-0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前言

大地上腾起的建造工程

往往是景观的终结者

人造建筑在自然环境里显得如此突兀

破坏了原本和谐的构图

很多人也因此有了这样的领悟

“改造自然的企图,都是画蛇添足”

建设在山体上的张家界百龙电梯,曾引发不小的争议

河道上的水坝可能会破坏周边景观的完整性

土木工程的兴建

一定伴随着天然美感的流失吗

大自然与大工程真的难以兼容吗

远方呼啸的大风给出了最好的反例

风电工程

它既是点亮万家灯火的能源大计

也是苍茫大地上的景观传奇

内蒙古宝力格风场

摄影 / 黄斌

01

风驰电掣

荒原上的飞沙走石

与此刻你手机屏幕发出的光亮

可能来自同一股风的驱动

塞外呼号的狂风

是怎样变成通往屋宅的电力的

早期的传统风车上装有木制的风轮

一般由4片大立式帆组成

当风推动帆时

帆带动中轴及一系列齿轮旋转

从而驱动石磨或水泵

传统风车

而具备发电用途的现代风车

被称作风力发电机

由高大的塔架支撑起叶片和机舱

这是因为在没有地面障碍的高处

风力更大且更稳定

贵州轿子顶风场

摄影 / 黄斌

叶片造型是复杂的三维扭曲曲面

因此通过的气流能产生显著的推动力

当风带动巨大的叶轮旋转时

增速机使转动的速度提升

齿轮进而带动机舱内的发电机运转

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

生成源源不断的电流

风机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自《博物》2005年07期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每一个风力发电机组发出的交流电

都先通过电缆及导电轨

从机舱顶部传送到风机下的箱式变压器

升压至35kV

再经风电场区内的集电线路(地埋或高架)

送达邻近的升压变电站

升压至110kV或220kV后

接入国家电网,通向千家万户

内蒙古宝力格风场升压站

摄影 / 黄斌

02

风口浪尖

风力发电机

是矗立于风口浪尖的庞大造物

在狂风拂卷、罕有人迹的遥远地带

该如何搭建起一座风车呢

内蒙古宝力格风场

摄影 / 黄斌

建在哪里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足够大的风力

是风电场选址时的要义

海岸、山脊、草原、戈壁

在这些地形开阔、了无遮挡的环境里

我们常常能遇见风电的倩影

四川昭觉特口甲谷风场

摄影 / 黄斌

风车组件的运输也同样是个难题

数十米长的叶片要如何运抵工地

特种设备运输车辆给出了解决方案

此类车上设有特制的固定工装

它能牢牢咬合住叶片的底端

还能通过转向与升降

完成地形复杂的山地运输任务

叶片运输

摄影 / 黄斌

巨大的风机叶片

摄影 / 黄斌

在风机基础浇灌完工后

施工队将使用大型吊车

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搭建风车

向左滑动下图

见证一座风车的诞生

1

将塔筒(分段式)安装在风机基础上


2

把机舱吊至塔筒顶部固定


3

在地面把轮毂和叶片组装成风轮


4

将风轮起吊到高空,与机舱对接固定


江西蒋公岭风场的风轮吊装

摄影 / 黄斌

03

风起云涌

风电产业在中国

呈现出风起云涌的发展态势

截至2018年中国累计装机210.6GW

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风电目标

同时陆上新增装机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风电已超越核电

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电源

江苏如东海上风场

摄影 / 黄斌

数据来源:全球风能理事会

中国的风电扩张

得益于充沛的风电资源及友好的政策环境

计划开发风电的企业

根据与政府合作协议明确的范围

开展前期的测风工作

经论证能满足开发的要求后

便可启动相应的报批程序

整个项目从开始到投产

周期控制在四年左右

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8期

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直径不断增大

额定功率也不断提升

技术的革新与突破

让中国从“风电大国”成长为“风电强国”

2019年8月21日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10MW海上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

在东方电气集团研制成功

据悉该机型风轮直径将达到185米

是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

04

风月无边

内蒙古草原的田园牧歌里

风电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离离野草中一座座白色巨塔拔地而起

牛、马、骆驼们悠然穿行其间

游牧与科技在这里产生了交集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风场

摄影 / 黄斌

内蒙古宝力格风场

摄影 / 黄斌

而从客机上俯瞰草原

密匝匝林立的白色风车

像是一株株三叶草扎根在原始之境

航拍草原风电

摄影 / 黄斌

风力发电机组成气势磅礴的阵列

面向在原野上升起的太阳

焕发出蓬勃的力量美感

云南羊雄山风场

摄影 / 黄斌

每当夜晚降临

风机机舱尾部的航空障碍灯就亮起红光

漫天星辰下

叶轮静静旋动出时间的形状

贵州轿子顶风场

摄影 / 黄斌

晦暗的黑云

令风电机组显得威仪肃穆

当云开日出时

沐浴在金辉里的风车

仿若大地上崛起的古老图腾

内蒙古宝力格风场

摄影 / 黄斌

四川昭觉洛尔风场

摄影 / 黄斌

风车装点了逶迤的山脊线

却未曾惊扰山坡上繁茂的植被

每当花季到来

花海中高矗的风车

优雅得不像是一尊冰冷的机械

四川昭觉特口甲谷风场

摄影 / 黄斌

四川昭觉特口甲谷风场

摄影 / 黄斌

05

风流人物

壮美的风电景观背后

是基层风电工人的兢兢业业

他们是新能源时代的弄潮儿

是大国工程的先锋队

这群勤恳敬业的追风者

为华夏大地供给着清洁的电力

叶片修复

摄影 / 黄斌

他们有的人驻扎值守

电场为家,与风车相伴

确保风机设备运行无碍

有的人四处漂泊

饮露餐风,与亲友话别

在荒山野外登高作业

思乡

摄影 / 黄斌

哪怕是最低矮的风机

塔筒高度也超过了70米

检修的工作人员须穿戴好保护

徒手攀爬至风机顶部展开工作

他们一般随身携带着干粮

中午便在高悬的机舱内将就果腹

个中辛苦只有自己清楚

空中午餐

摄影 / 黄斌

叶片内部修复

摄影 / 黄斌

本文中这些精彩纷呈的风电图片

正是来自于一位“风电郎”的镜头

黄斌

他曾是驻扎在藏区的军人

在退伍以后

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服务祖国

作为风电企业的一名基层员工

在走南闯北十二年的差旅生涯中

摄影成为黄斌唯一的爱好

每次远行他都会带上相机

记录下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

为生命中抵达过的每一站

留下念想与回忆

自08年以来

黄斌致力于记录祖国大地上的风电奇观

他的镜头定格下无数动人的“风”景

那壮美的风车

为我们回答了开篇的问题

风电工程从不是景观败笔

工业文明也能造就景观传奇



话题

哪些工程是景观败笔

哪些工程是景观传奇

说出你的想法,我们评论区见


-  END  -

供图 / 黄斌

编辑 / Colt


别错过

在好奇宝宝眼里,各省是什么模样

大地上的眼影盘

口口声声说爱我,却认不出我

三叠字,汉字中的华夏风物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dili3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