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疫情刚稳定就要继续普及垃圾分类,这有什么作用?

地理君 中国国家地理 2020-12-1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可满足人类身体的需要

也予人以智慧、道德、社会和精神滋长的机会

由于科学和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类已经具有以无穷的方法和空前的规模

来改变环境的能力

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否也随之提升呢?

就让我们从垃圾分类说起吧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已被正式确定为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

具体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在中国则延续“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主题

旨在响应环境日的行动,增强民众环保意识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

让大家十分关注环境与健康

除了疫情初期关于野生动物的讨论外

另一个持续了快一年的环境话题就是

——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来了!


“你是什么垃圾?”

这个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成为了上海居民的日常

这一切源自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标志着上海已率先进入垃圾分类时代

2020年,北京、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

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5年,将普及到全国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的是四类

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

由于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垃圾分类

而且类别比较复杂

尤其是干湿垃圾之分,简直要逼疯上海市民



所以当时流行起了用

“猪能不能吃”为标准判断垃圾类别的梗



就在大家为上海人该怎么丢垃圾操心的时候

北京垃圾分类它来了!!!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新规

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但不同于上海的垃圾分类

北京垃圾分类的标准没有那么让人迷惑

分为四类:

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这种分类方式充分发挥了其他垃圾的“容错性”



网友们编了句顺口溜来帮助记忆:

能卖钱的蓝桶桶,易腐烂的绿桶桶

有毒有害红桶桶,沒人要的灰桶桶


当北京市民还没搞明白分类规律

武汉市民也要开始接受垃圾分类的考验了

5月12日,经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

《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计划于7月1日起施行

分类和北京一样:

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对单位和个人,也作出了奖惩规定

对违规单位,最高罚5万元

对不分类的个人,将处50元—200元以内处罚

其实早在疫情开始之前武汉就已经被列入

第一批垃圾分类重点城市

去年,武汉市就在87个街道办事处的

217个社区、811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所以,和上海市长到湖北任职没太大关系)



现在很多城市居民依旧搞不清楚每种垃圾的类别

人类要养成一种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各个垃圾桶旁边有居委会的人监督

再加上无处不在的垃圾分类科普

相信我们不久也就不需要查阅垃圾分类app

而清楚地知道“你是什么垃圾”了



垃圾污染遍布全球


在垃圾中,有一类高聚物制品

也就是我们说的塑料、橡胶、合成纤维

是极难降解的

一旦进入自然界,将会对生物造成极大伤害

下面是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



全球每年进入海洋的垃圾总量大约有640万吨

而每天大约就有800万件进入海洋的垃圾

其中大约有70%将会沉降至海底

15%漂浮在海面,15%存留在海滩


众所周知,亚热带环流会把塑料碎片聚拢到一起

但是研究发现

塑料垃圾并不仅限于图上这种海洋“垃圾场”

最小的塑料粒子分布在世界一些偏远地区

例如副极地区(南北纬60°附近)

这意味着环流会像碎纸机一样“撕碎”大片塑料

并把较小的碎片散布到其他区域


有人曾在偏远的太平洋岛屿上发现

信天翁因为吃了太多塑料碎片

它们的胃里塞满了这些垃圾,最后被活活饿死

尖锐的外来物体还划破了它们的消化道内壁

有人还在别的地方发现海龟的胃里塞满塑料垃圾

因为它们一般会把塑料袋误认为是水母

据最近估计,在海滩上发现的死亡海鸟

90%摄入了塑料



在中国,专注海洋垃圾的公益机构

在海岸线设立了49个监测点

一年监测6次,每年出一份监测报告

为了确切知道海滩垃圾是怎样的状态

通过几年的监测,他们得出结论:

南方海岸线比北方污染严重;

垃圾数量密度最高的是青岛,重量密度最高是深圳

海滩垃圾98%来源陆地,2%来自海上活动;

海洋垃圾中绝大部分是塑料

预计到2025年,一 网打下去

鱼和塑料的比例是3:1

到了2050年会达到1:1


当然,垃圾的危害不只在海洋

还有中国的湖泊

滇池,作为昆明城的母亲湖

其污染已在长年累月的媒体报道中成为常态

水体污染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

到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经过一直不懈的努力

如今河道生态环境和水质改善明显



更令人诧异的是,来自城市的产品

变成了卡瓦格博转山路上越积越多的垃圾

2015年10月梅里雪山管理局组织了一次

在外转山路上清洁环境的行动

清捡垃圾百余吨


摄影:韦国栋


垃圾分类效果如何


从上海垃圾分类执行以来已经快一年了

那么,实际的情况如何呢?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年报”4月15日出炉

数据显示,可回收物回收量、

有害垃圾分出量、湿垃圾分出量大幅增加

干垃圾处置量明显减少

“三增一减”,说明经过分类

原本混在干垃圾里的其他三大类垃圾被挑了出来

专门投放进了对应的垃圾桶


数据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截至2019年底,上海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

平均每天4049吨

有害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0.6吨

湿垃圾分出量平均每天7453吨

而干垃圾处置量平均每天17731吨

比2018年底减少了17.5%



尽管在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小区志愿者已经撤出了

但是大多数的市民依然表现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分之二的小区依然表现达到优秀的水平

三分之一的小区略有下降

高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场所的分类仍有待提高

快递、餐饮、旅馆等行业源头

如何推进源头垃圾减量等,仍是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在社会上形成 了强大的生态文明观念启蒙

和生态保护动员效应

促进了民众对卫生观念的认同

疫情结束后的三到六个月

应是垃圾分类政策的最佳“窗口期”


而垃圾分类不仅是对于普通市民环保意识的培养

也要求垃圾源头的分类与减量

“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使得

产品的销售商家需要对其商品

使用后产生的垃圾负责

对部分包装材料标明回收,努力减少垃圾回收量





当然,垃圾分类也面临不少质疑

有的地方分类过于繁琐,造成生活不便

有人认为疫情结束当务之急是经济复苏

而不是先实行垃圾管控

这件事确实不能片面地看待

但我们上面也说过,疫情之后世界各国

对于环卫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

大量消耗资源的状况也需要改变

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实现城市垃圾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

也是刻不容缓的

环境资源的枯竭可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

重视垃圾处理,重视环境保护

重视经济增长,这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问题

所以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

花点时间对垃圾进行分类吧




参考文献:

傅才武.“疫后窗口期”如何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质[J].人民论坛,2020(10):66-68.

储胜,张艳馥.垃圾分类立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物流的影响[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0,25(04):134-136.

谭伊白,倪蒹葭,白汶平.全世界都在指责中国污染环境,他们做出了反击[J].区域治理,2019(20):29-35.


话题

你是怎么看待垃圾分类的?遇到过什么问题?


-  END  -

图片 | 网络、123rf

编辑 | 干脆面


别错过

亚历山大、汉武帝、唐太宗眼里的丝绸之路

 我国南海岛礁标准名称公布,连起来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

“河西四郡”是哪四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dili3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