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联君真能处,有“武林秘籍”TA真发!
项目名称:《Visdar:基于全景立体视觉的实时环境感知与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
指导老师:黄凯、陈刚
项目介绍:“Visdar:基于全景立体视觉的实时环境感知与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是针对现有机器人感知系统的不足设计出的一种价格更低、设计更轻便、感知效果更全面的新型实时全景环境感知系统,该系统包括项目组自主研发的计算模块和新型环视立体相机,以及搭载在硬件平台上的智能感知算法,能够在先进硬件设计和智能感知算法的配合下,低功耗、低载荷、低成本地完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该项目有望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效果替代汽车ADAS、无人机等多种领域的感知系统。项目的部分核心技术也已经获得了相关领域国际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以及国家发明型专利授权。
// 项目感想与体会 //
团队成员:非常荣幸这次能够参加“挑战杯”的全国决赛并获得一等奖,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们的项目也在不断打磨、不断完善,答辩时各位评委老师细致的提问和点评让我们对自己的项目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我们提供了之后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方向。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实验室团队、计算机学院和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以及学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我们将继续努力,让项目真正落地,为国家的AI智能产业添砖加瓦,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这次挑战杯的比赛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资源对项目进行完善,最终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难题,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笃志前行,勇于创新,提高自身水平,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尽一份力!
项目名称:《益生活性海藻多糖的制备及应用》
指导老师:游丽君
项目介绍: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海洋强国战略,本团队以南海特色海藻为原料,围绕海藻多糖的高效制备、结构鉴定、益生活性机理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活性海藻多糖高效制备技术,制备出具有显著益生功效的海藻多糖,并揭示其结构基础和分子机制,解决了海藻多糖制备效率低、益生活性不显著、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参赛团队成果丰富,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7篇(SCI Top期刊论文1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1项),获得国家级获奖2项,并得到多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的肯定和推荐。研究成果已实现产业化,近年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累计新增销售额3500多万元。
// 项目感想与体会 //
团队成员余泳薏:从大二便加入游丽君教授团队,至今从事海藻多糖研究已有四年,已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四次。余泳薏认为团队成员通过比赛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准备申报书、说明书、PPT等材料的时候会互相探讨、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增进了感情,更重要的是还拓展了视野,提升了各方面的技能,每个成员都能从彼此身上学到一些东西,或者是知识层面的,或者是技能层面的,又或者是其他各方面,对于队伍里的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
团队成员黄韦璇:参加挑战杯比赛跟我们平时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很不一样。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表现,在指导老师和专家的帮助下不断完善我们的作品。在整个参赛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学会了许多新技能。最重要的是,这段难得的经历给我的研究生生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指导老师游丽君: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首先在项目选题上,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突出人民健康问题,培养学生挖掘基础科学问题或者行业内卡脖子技术难题。接着,应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内涵的挖掘和传承示范,传授学生“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和优化→实践工作开展及反馈→项目落地实施”的研究范式,点面结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全过程指导。最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启发与引导学生逐个攻破难点,一步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游丽君教授始终坚持以赛促学理念,围绕华南理工大学培养“三创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切实发挥创新创业竞赛的育人作用,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2项和省级特等奖1项。
项目名称:《双色飞秒全光纤激光及其多模态多光子光学成像》
指导老师:杨中民、韦小明
项目介绍:本项目解决现有激光难题,打造高性能激光器产品,引领激光理论、技术、应用三大重点创新:在理论方面,我团队全球领先地进行了全光纤激光动力学理论研究,相关成果已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子刊上;在技术方面,研制了GHz高重复频率的双色飞秒激光器;在应用方面,实现了多模态光学显微成像。已发表论文9篇,国内外专利32项,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壁垒,得到了姜中宏院士等激光领域权威专家的大力推荐。所研制的激光器已通过国内外科技查新和中国工信部检测证实了技术的新颖性和产品的可靠性,进入了产业化阶段。产品已与军工龙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南玻集团、德国马普研究所等达成合作,成功应用于激光雷达、手机屏幕加工、激光医疗等,助力激光应用的突破。
// 项目感想与体会 //
团队成员文晓晓:本次“挑战杯”竞赛期间,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和团队成员无数个日夜的密切讨论与实验,我们的作品终于能登上“挑战杯”国赛的大舞台让更多人看见,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科研竞赛尝试。这些经历和磨练,让我体会到不仅是我选择了科研,科研也选择了我。本次国赛能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离不开老师们风雨无阻的指导和帮助,感恩一切相遇和经历,我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另外,在研究过程中我领略到了发展我国自主创新性研究的重要性,希望我能继续如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勇闯太空的航天员一般,探索激光领域的国之利器,做到心中有“光”,脚下有力量!
指导老师杨中民:“挑战杯”是一项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打磨过程中锻炼了参赛学生的技术创新、解决问题、交流等能力。同时比赛过程中学生能够认清自身不足,克服困难,是一次系统性能力提升。感谢“挑战杯”提供的大舞台!
指导老师韦小明:作为“挑战杯”竞赛的技术导师,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剖析技术难题、设计解决方案、提升技术性能,促进了与学生的默契配合,这种“教学相长”的形式也使我受益颇丰。感谢各位老师和专家的支持,希望团队能越战越勇,继续前行。
▲项目团队合照
项目名称:《基于中红外可调谐激光的医用呼气无创诊断仪》
指导老师:郑华丹
项目介绍:呼气诊断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疾病诊断方法,可以通过测量人体呼出气体浓度来实现疾病的无创诊断。本项目作品就是就这样一款检测仪器——基于中红外可调谐激光的医用呼气无创诊断仪,可以实现“一口气”完成检测。作品具有灵敏度高、准确率高、便携性强、可实现实时检测的特点。基于以上成果,本项目参赛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共申请发明专利8项,国际PCT专利1项,已形成工程样机,具备较高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 项目感想与体会 //
团队成员林灏杨:自2018年末立项以来,从院赛、校赛、省赛再到国赛,我们团队一路走来在不断地成长。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努力是有回报的,在精益求精的路上在意细节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从0到1,从无到有,在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十分感谢暨南大学校团委以及理工学院的老师们的倾力相助,让我们有强大的后盾,在挑战杯这个舞台上展示我们青春活力的一面。
团队成员林乐晴:感谢学校所有部门以及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们帮助和支持,这给予我们极大的底气去面对全国各个高校的团队,让我们能够更加安心、全力以赴地进行答辩比赛。感谢团省委给予我们信任与机会!感谢全校各部门给予我们团队支持与鼓励!一次次的陪我们排练进步,一次次带领我们精益求精,在一次次的训练中,给予我们极大的底气去面对全国各个高校的团队!在比赛前,我们一直在不断修改我们的PPT,争取做到细节上的尽善尽美,甚至比赛前的九小时里,我们仍在修改完善,想让PPT的逻辑更加清晰,表达更细致直接,努力精益求精,让专家评委能够更好的理解我们的项目作品。现在挑战杯已经完满结束,忙碌的日子慢下来了,那就重新收拾,整装待发,继续投入我正常的学习生活吧!
指导老师郑华丹:我们瞄准快检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巨大需求,发展了结合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技术和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技术的呼气快检设备,只需要对着仪器呼一口气,5秒钟即可得出检测结果。这种快检仪器在大规模筛查和流动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项目一经立项,即得到了暨南大学校团委的重点关注,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年时间研制出工程样机。在这里,要感谢暨南大学团委、理工学院和光电工程系的大力支持!
▲项目团队合照
项目简介: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信息技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依托《广东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第三方评估项目》,以广东10市为调研对象,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对各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深度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万份份、分类访谈794人,并运用数据模型进行科学分析。针对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加强统筹协调与区域联动、推进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完善教师信息化培训体制等对策建议。
// 项目感想与体会 //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卢晓中认为学生做科研首先要选好题目,要选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密切相关的题目,其次是要做扎扎实实地做研究,注重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严谨的研究,第三个是要依托专业知识基础,做到“学以致研”,第四是要积极寻求各方面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提升科研质量。
▲项目团队合照
项目名称:《面向物联网感知层的低功耗电源管理芯片研发》
指导老师:曾衍瀚、王志杰
项目简介:本项目面向物联网感知层,针对无源感知设备低压低功耗电源管理芯片的关键模块低压输入Boost变换器,低功耗压阈值全CMOS电压基准电路进行设计,同时项目开发模拟集成电路自动优化平台用于辅助项目相应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项目设计的电源管理芯片以无源感知节点为作用对象,针对低压低功耗约束,成功实现了将温差,光能,机械振动等环节能量对应的微弱不稳定电压转换为满足负载正常工作的稳定输出电压,确保无源感知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正常启动及工作。
// 项目感想与体会 //
项目负责人吴添贤:这次比赛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历经两年,我担任负责人以来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从能力到科研水平也在攻克项目一个又一个难题中得到提升,这次拿到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整个团队的团结协助,因此,这个奖不仅属于我自己,还属于这个团队,电信学院和广州大学。
指导老师曾衍瀚:挑战杯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和导向性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引导了一大批青年大学生,积极投入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培养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不仅在既有社会和知识体系中有更佳的表现,更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敏捷和独创性,更体现在对未来学科、领域和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引领。 同时,具体到本获奖学生团队,他们通过参加挑战杯,完整地经历了芯片设计、芯片投片到芯片测试的全流程研发,证明本科生也可以参与集成电路设计这类“顶天立地”的研究,培育和鼓舞了同学们勇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精神。
▲项目团队合照
因为热爱,所以奔赴
TA们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让梦想的种子
在“挑战杯”一路开花
挑战无处不在,奋斗成就未来
青们,快来挑战吧!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