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我朋友知道了我的微博…”
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交名词青听说过吗?
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青们在生活中又是否有所经历?
“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演唱会搭子”“运动搭子”“摄影搭子”……最近,各式各样的“搭子”关系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在年轻群体中日渐流行。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主打“垂直领域”“精准陪伴”。
@何不休:
“搭子式社交”在某些时刻填补了年轻人对陪伴的需求,而且因为“需求精准”,社交效率高,社交成本低。可能会有人说这是“快餐式友谊”的浅社交,其实不一定。如果三观、兴趣一致,在陪伴的时间里不也可能发展出深厚的友谊吗?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因为网上信息比较杂乱,找“搭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信息甄别,保护好自己。
“文博游”持续走热,看展式社交也应运而生。约上三俩好友,逛各种好看、有趣的展,或是打卡创意设计,或是欣赏潮流艺术,或是体验新奇活动,一边看展、交流,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动态,使得看展的社交属性不断增强。
@佚名:
志同者道合,“看展式社交”的出发点是兴趣,彼此结交的是一群“同频”的人,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就我自己来说,每次看展都能遇到很多知识储备丰富的爱好者和志愿讲解员,大家一起讨论,相互分享,约着下次一起打卡一起逛,真的非常开心。
我觉得这样的社交质量很高,也没那么功利。以前在网络虚拟社交上花了太多时间,放下手机,才发现生活里有更多美值得去欣赏、感受和探索。就从看展开始,一点点找回我的“周围”吧。
一顶帐篷,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交需求,比如小朋友的生日会、商务人士的工作交流、健身爱好者的“运动会”,都可以通过“约帐篷”一起搞定。
@苏苏:
现在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约几个好朋友家庭一起露营,每家带几个菜,缺什么还可以点外卖。大人们聊天、吹吹风,有工作要处理就带上电脑户外办公;孩子们骑车、玩游戏,既亲近自然,又见了好朋友。大家都挺放松。
剧本杀,一种在年轻人里特别流行的新型社交。几个人读完一个剧本,然后围坐在桌前演绎一段设定的人生。
这种社交方式,能够让互不相熟的人快速找到共同话题,通过几个小时的剧本演绎,沉浸式地经历一段戏剧人生,不少人因此成为生活中的朋友,甚至情侣。
@佚名:
喜欢那种短时间内和一群人一起努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以及沉浸在别人故事中而落泪的畅快感。
升职加薪或拿了奖金,大概率是要请同事喝个奶茶的;工作日的下午累了,一句“喝奶茶吗”也常常能得到其他人的回应;感谢同事朋友的帮忙,请他喝杯奶茶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以说,如今奶茶的社交属性越来越强,已不仅仅是人们闲暇休息时的饮品,也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存在。
@盈盈小仙女:
下午茶的出现,总能让枯燥的办公室变得热闹生动,对同事间的感情也有促进作用,难怪会如此流行。不过,还是希望能随意一点,不要把“奶茶社交”变成压力和“规矩”。
看到消息会下意识用“意念”回复对方,并误以为自己已经打字回复了。直到对方来质问:“你为什么不回复我?”打开对话框一看,发现原来真的没回。
@岚山:
这事我常干,真不是故意不回复,有时候,看到对方的消息,心里会先想下要怎么回复,在腹内打个草稿。
这个“揣摩”的过程,很容易让自己误以为已经回复了。要是转头又去忙其他的,就更容易忘了。
会以功能类型来划分和什么朋友聊天,不同话题找不同的人聊天。比如有专门聊护肤美妆的朋友,也有专门聊人生的朋友,还有专门聊八卦的朋友。
@格尔:
找到一个各方各面都聊得来且愿意聊的朋友真的挺难的。有人能跟你聊电影小说,但他对游戏可能就毫无兴趣。我觉得这不是“功能类型”,而是在交往中,我们彼此靠近,找到双方重合的那部分。
在“社恐”和“社牛”之外,单独划分出来的一类人。他们并不是怕见人或怕社交,就是懒得见,懒得社交。
@黑尾鱼:
我真的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把自己劝退在家里。就是觉得家里很好,与世隔绝很好,精神隐居很好,被窝很好,小猫很好,电影很好,音乐很好,书也很好。
简单来说,就是社交大号——安静打卡,热爱生活,情绪稳定;社交小号——时而放飞,时而激动,时而emo(情绪低落)。
@小野:
唉,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同事之间问彼此微博号是不礼貌的。给他们知道工作上“雷厉风行”的我在微博上完全不同的样子,我还怎么见人啊!
指人际沟通中的“话里有话”。
@佚名:
有时候,“我不喜欢麻烦别人”的意思是“我也不喜欢别人麻烦我”。
有时候,“晚安”的意思不是要睡了,而是“聊天到此结束,我想自己玩会儿”。
有时候,“那还去吗”不是在询问,而是表示“我不太想去了”。
有时候,“你饿吗”这句话不是在问你饿不饿,而是在说“我饿了”。
有时候,“哈哈哈”的意思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但总得说点啥”。
有时候,“理论上可以”就是不行,“理论上不行”就是可以。
指在人际交往中,语言和行动恰到好处,有分寸感,不给其他人造成困扰。和他们相处,会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比如,给他看手机里的照片时,他不会随便左右翻看;这次请他吃饭,他下次会找机会请你喝咖啡或看电影;面对不想多聊的话题,他不会刨根问底……
@小涛:
我觉得所谓“社交自觉”,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彼此尊重,说话有温度,做事有分寸,相处有边界,心中有他人。
每个人性格不同对于社交的需求、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于是各种社交名词不断涌现
当然啦,丰富有趣的社交方式都在彰显着青们无限的活力也阐述着大家对于更舒适、更美好生活的理解
每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编辑:陈李彦庆
校读:安海燕
责编:李钰
初审:李秉寰
复审:辛琦
终审:陈宇鹏
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广东学联综合整理。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