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东北三省衰落的根源在哪里?
作者:ty_尤德才
本文来自“ 关天茶舍”版块
原标题:东北三省衰落的根源在哪里?
感谢作者为天涯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文东北三省 共和国长子
从中国大陆各地的经济数据中,中国北方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南方,而且不断扩大的差距。1945年东北的工业规模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的日本本土,成为了亚洲第一。建国后,底子雄厚,一度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如今,在中国各省GDP增速排名中,最后垫底的都少不了黑吉辽东北三省的影子。
为什么身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三省始终振兴不起来?众说纷纭,有文化观念、体制性、结构性等之说,从经济学家到卖菜小贩,都加入了论战中,至今没有定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北三省未老先衰?
本人对东北三省现状资讯都是从新闻媒体获得,哪怕是片面不客观,也不防碍对东三省衰落问题根源的探讨。
东北三省衰落不是偶然的。这并不是东北人不勤奋进取了,缺乏聪明才智。相反,东北人勤奋进取精神,聪明才智不会比其它省份差,可从全国各地都有东北人身影看到他们勤奋进取精神。从直播网红的“中国式成功,东北人占半壁江山,能说东北人缺乏勤奋进取精神,或缺乏聪明才智?
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北三省未老先衰?
所谓“万物皆有灵。”生命现象不仅只有人,动物、植物有生命。任何社会组织和人都遵循着一条不变的自然规则--从生长、发育、成熟直至衰老、死亡的生命周期。天地万物都有其生成衰亡的生命过程,没有什么能逃得过,再伟大的组织也要走向失序衰落,东北三省哪怕有几百个,几千个问题,东北三省衰落是必然的。
每个组织都有它自己的内部结构,因而造成差异。同人一样,其生命力差距十分悬殊。百年老店仍可灵活如初,有的组织初创不久却出现官僚无比。有些组织进入壮大的阶段,进入"成熟期’后已积劳成疾,出现迟钝、麻木,未老先衰,而毁于一旦。
组织像任何有机体一样有其生命周期。一般组织的生命周期要经过初创时期、个人时期、职能化时期、官僚时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官僚危机、死亡(或变革重生),或参与管理(如股份制)等阶段。但是,社会组织和人虽有生命周期,所不同的是,组织的发展可以长久,或者经过一个停滞时期,还会继续成长。因为构成组织的人可以新陈代谢,不断循环向更高组织形式发展,而人和其他生物则做不到这一点。
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规模,就会出不同的问题和疾病。不同阶段实行相应的管理思维和方式、制度和结构等治疗方法。例如,组织发展初期,可以人盯人,靠个人,靠亲戚朋友去管理。但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阶段(如几千人、几万人),不可能用人去管。只能要用制度、结构、组织文化等职业化去管理……。
需指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并非每个组织必须经历这几个阶段,有的组织没经过职能化时期就直接进入官僚时期,或经过创业时期后就夭折了。组织所处的阶段常常带有其它阶段时期的成份,互相交错,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最后一个阶段却不知不觉到来。篇幅关系,着重论述官僚管理危机。
官僚管理危机也可从事物的新陈代谢功能来说明。一个社会或组织越有活力表明它自我新陈代谢、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功能越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其中,新陈代谢犹如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一样,在生长、发育和衰老阶段是不同的。幼婴儿、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物质来建造自身的机体,因此新陈代谢旺盛,同化作用占主导位置。到了老年、晚年,人体机能日趋退化,新陈代谢就逐渐缓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主次关系也随之转化,身体、精神、意志、能力等衰弱退步。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新陈代谢功能是社会组织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发展的过程。
新陈代谢问题对一个社会或组织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对一个组织而言,忽视新陈代谢功能问题,社会和组织就很难健康发展,理念往往老旧陈化,官僚习气极重,裙带关系盘根错节。同人一样产生衰老、缺乏活力,生命力衰竭。遗憾的是,新陈代谢问题不仅是政府和理论界忽视或不够重视的问题,我们体制也缺乏新陈代谢功能。从而使我们社会和组织未老先衰,进入官僚管理危机。
如果看到一个社会或组织机构臃肿,官职增多,人浮于事,大致判断这样社会和组织大多数缺乏自我新陈代谢,自我更新功能,进入官僚管理僚机阶段,进入老化状态,缺乏活力,势必至少产生以下弊端:
机构臃肿,官职增多的组织里,势必造成繁多的制度和复杂的手续。如果一个机构在几个月之中还没发一份文件,就有可能被怀疑为多余机构,于是文件成堆,会议成灾,管理人员深陷组织事务无法超脱。正如《帕金森定律》中所讽刺那样:机构和人员增加,可是办同样的事,反而比以前更忙,并且谁也没有闲着,原因是人可以互相制造出一些事情来的。这种繁文缛节必然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果断性。即使卓有能力的管理人员,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它慢慢在繁文缛节环境下小心谨慎窒息而无能为力。
机构臃肿,官职增多的组织里,造成指挥系统过于复杂。在繁琐、重叠的机构背后,必然会形成克格勃式的相互制约的人际关系。明争暗斗,造裙带势力严重,重视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排斥。选拨管理人员不是按能力选拨,更易重用唯唯喏喏的人,造成管理人员素质整体下降,这就带来人才不足的危机,限制人们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做好被挤掉,做不好被换掉,惧怕失败,缺乏创新,不敢向风险挑战的现象。优秀的人才也会慢慢被官僚管理的小心谨慎窒息而死或产生变形,行尸走肉。
机构臃肿,官职增多,繁文缛节的组织里,于是出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四、五个和尚呢?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功人人抢,有过个个推。一切照抄、照发、责任推诿。工作分而不管,事情议而不决。甚至拉帮结派、编织关系网、造成官场朋党盛行,民主气氛淡薄,人人循规蹈矩,遵守官场习俗,不敢改革创新现象……。
总之,一个组织机构臃肿、官职增多、人浮于事、组织缺乏共识和凝聚力、创新精神泯灭、士气低落、管理人员素质下降、繁文缛节、资任推诿、行动迟缓、急功近利、面向内部,缺乏社会性,忽视质量和效益、人心涣散等等。官僚管理危机晚期表现都是缺乏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缺乏自我调节、自我新陈代谢,自我修复的免疫力功能,出现生命力衰竭老化现象。
事实也如此,著名美国麦肯齐咨询公司的彼得斯和沃特曼二位学者研究中发现成功企业组织的共同特点:这些企业中上层的管理人员尤其少。常常可以看到不到一百个管理人员的公司在经营上百亿美元的事业……。任何朝代建国之初常常是朝气蓬勃、清正廉洁的。也可以从初建组织为何有活力,但到了官职增多,机构、制度健全时,腐败更多,活力减少去理解。即使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国有企业,大都是大企业,不是有活力企业。
遗憾的是,社会政治文化历史等原因,东北三省未老先衰地步入“官僚管理危机阶段”。现在东北三省衰落是官僚管理危机提前爆发的结果。
媒体报道:机构臃肿,官职增多的现象在东北三省表现得极为明显。有笑话说,在南方扔下一个砖头,砸到10个人,其中有9个是老板。那么在东北扔下一个砖头,砸到10个人,就会有9个是“官”。根据中央巡视组的通报,仅黑龙江一省,超配干部就达几万多人。另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比重在全国最高,大量国企高管也被看作是官员,其超配问题要甚于政府部门。这么高比例的官员的“官文化”和“圈子文化”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性,效率性,摧毁东北三省的活力,从而加剧或引发各种各样的危机。出现诸如低效与腐败、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缺乏公平公正等现象。对于问题常常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这样的社会组织就会处于不稳定混沌状态,难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挑战。不及时有效的变革,长期积累各种矛盾可能因偶然事件爆发而进入动荡,或衰落!
由此可见,东北三省衰落问题,就是整个社会官僚管理危机和国企的官僚管理危机提前爆发的现象。东北振兴,就是解决“官僚管理危机”问题,进入参与管理阶段(如股份制、或重组、或健全民主法治体系)等阶段。如果不对症下药,健全民主法治体制,公共权力势必异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振兴东北?
作者在天涯社区还有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编辑 | 小火炉
审核 | 心一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