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29年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前因后果
作者:ty_谢金领
本文来自“关天茶舍”版块
原标题:1929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前因后果
感谢作者为天涯提供优质原创内容
引言
萧条主因是债务杠杆泡沫破灭。
这篇文章是以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主题,有人问为什么选这个课题?这样说吧:
经济危机发生前人们一脸幸福一无所知。经济危机发生后人们一筹莫展一片茫然,政府是一脸无辜,经济学界是一头雾水;
四是想挑战一下自己,我敬佩的几个导师都对这次“经济危机”转“大萧条”做了一定研究,并给出了他们的结论。
但我还是不满足,我想象能不能找到一个确定而简单的经济模型,让我们就如平常照镜子一样,把模型对照现实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对比,就知道经济发展在什么阶段,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不,应该叫事故。(一)
在那次大萧条已离去近百年的今天,我不想看见某些人面对经济危机时依旧还和一个闯祸的孩子一样,手足无措,以至于错过治理经济危机的最佳时机,让可能是正常的经济波动演变成真正的经济危机,进而形成经济大面积的萧条。大多数人把1929年的经济危机归罪于股市的崩盘,让我带你们透过表象看实质,希望你有所获。中国人对长篇大论都有一种恐惧,我也不例外,怕你们读不下去,我只有先抛出自己对1929经济危机的主要观点:第一:家庭储蓄过低,国民负债水平过高。信贷消费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商业模式,不仅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平滑运行,还限制了人们的各种投资机会;第二:房地产投资的“产出比”过低,房地产创造的不是现金流,而是双负债,消费者负债买房,房地产企业负债建房,货币乘数也自然为零。不仅造成生产率低下,还挤压了本该用于能产生更高生产效率的实体行业的投资资金;第三: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扩张与上涨,投资演变成投机。股市体量的扩大与连续稳步上涨在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赚钱效应的出现,极大地形成了“羊群效应”,吸引更多的投机者参与。大多数人都知道股市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必然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当实体经济的资本收益低于虚拟经济的资本收益时,必然导向资本‘向虚去实’,对资本形成了虹吸效应。经济学家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事实也证明了这个观点是对的,只是股市是经济的反向晴雨表;第四:当时政府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如《银行法》《证券交易法》的不规范等,致使资本投机过度,杠杆过高,政府对参与虚拟经济的资本没有一定的限制标准;第五:在房地产发展中政府的短视。 法国历史学家保罗·芒图说:“工业的种子播种在地上,便会长出一群城市”。现实是很多政府和房地产商们会反其道而行,各级政府玩命的卖地增加财政收入,政府成了倒买倒卖的投机者,工业发展成了房地产的配套与辅助,目的就是为了卖出更多的房子,因为这种操作不需要技术含量。第六:当时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层的职责与权力在美国总统的领导之下,联邦储备没有发挥出最后贷款人的责任 。有人把“经济危机”与“大萧条”混为一谈,而我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危机——顾名思义,危中有机,说白了经济危机就是正常经济周期波动。根据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的波动是任何一个经济体在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如技术周期、产品周期和金融周期等,每个经济体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周期波动,从繁荣到衰退到再繁荣的过程。经济危机来的时候很多人在经济周期的高潮阶段已经酒足饭饱,桌子上就是一些残羹剩饭,此时人们只要跟着经济周期的节奏,一起转场去下一场未曾开桌的酒席(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能鱼和熊掌兼得。
(各种经济周期表,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大萧条,则是经济危机的后遗症,有时候是由于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应对不当造成的鸡飞蛋打,落下的一地鸡毛。很多的时候是因为众人的贪得无厌,在经济危机到来前的经济增长期,大部分人都能衣食无忧,但已经酒足饭饱的家伙因为贪心不足的原因,醉的忘乎所以,结果把已经吃下去的东西都吐出来了,有些人甚至还因此进了ICU,一部分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另一部分人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一个人假如不能驾驭内在的天性,他将无法掌握他身外世界的一切存在。他可以‘理解所有的奥秘和全部的知识’,但倘若他不能支配他自身,即使是最高级的、完善的专项技术也对他毫无裨益”。
(经济周期中人们的心理情绪周期)
有人说大萧条是人类动物情节的后遗症:非理性。股神沃伦·巴菲特也说过这样的话:“贪婪和恐惧是大多数人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经济危机其实也是人们在经济周期过程中的情绪表现,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人们表现狂热、贪婪,在经济衰退时人们信心丧失,对消费和投资都充满恐惧。贪婪和恐惧虽然不是经济危机的源头,但一定是经济危机的加速器,是经济危机走向大萧条的桥梁。(二)
经济危机变成了大萧条后,我们的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二人合著《美国货币史》)认为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之所以演变成“大萧条”是货币供给的收缩引起,责任在美联储应对不及时。而根据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分析发现1929—1931年期间的货币存量并没有太大变化,变化的是真实收入水平的下降,从1929年的880亿降到1932年的500亿,降幅达76%;还有一个明显下降的指标是货币流通速度,从1918年的高点一直在下滑,到了1929年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存量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从2直接下降到接近1,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流通速度是先于货币存量下跌的,也证明了当时资金的悲观情绪空前,也是美国货币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在《美国经济史》一书中作者这样描述:“银行里充斥着闲置的资金,尽管利率低于1%,仍然没有借款发生”。由此可见美联储虽然不能置身事外,但也非罪魁祸首。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前十年(从1921年到1929年)货币存量和国民收入一直是稳定上涨的。
(图片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货币的供给是可以给出现问题的经济带来流动性,但是,当货币供给陷入流动性陷阱时,央行最终会无能为力。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流动性陷阱的定义:“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央行在一段时间内迫使利率降到一定水平时,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已感觉迟钝,对利率调整没有了响应,就此宣告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失败”。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后的金融政策操作结果,是解释流动性陷阱的最佳教材,当时,美联储连续推出QE1、QE2,利率几乎为0,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让美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因为钱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了。因此,弗里德曼所说的货币供给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不成立的。1929年前,美国经历了无数次经济危机,都是转危为安,而这次经济危机却直接进入了“大萧条”,其真正原因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几个观点。在我看来,任何一次的经济波动,也不论这种波动的大小,但都不可能是只有一个单一的因素。我相信,引起经济危机的因素不仅是多种多样而且还是千变万化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多种因素的共振才让一次简单的经济波动演变成“大萧条”。所以,我们只有找到经济危机的关键因素,才能避免令人闻风丧胆的大萧条。
(三)
对于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演变成大萧条的因素,经济学家约翰·梅娜德·凯恩斯持有与弗里德曼不同的观点,凯恩斯认为引起这次大萧条的主要因素有三个:(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了消费不足;(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即在经济危机时期投资者对未来迷茫造成了投资不足;
(3)流动性偏好,当经济发生滞涨时,经济中的货币需求是无尽的,资本市场如一个无边无际的沼泽,而货币的投入似泥牛入海无声息。不急于下结论,让我们小心翼翼寻找,看能不能在历史数据中找到发生危机的真实原因呢?并且看一下有没有一些数据是支持凯恩斯先生的。“1921—1929年这段时期没有大的衰退,并且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这段时间人们很乐观,所以被誉为‘新时代’”。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J.施瓦茨在其著作《美国货币史》中的一段话。我们根据美国交通部的数据可以看到:当时的美国私人汽车的拥有从1921年千人100辆到1929年变成千人219辆,上涨幅度接近120%;除了汽车其它耐用消费品平均每年也上升了8.3%,如:家具、收音机、家用电器等。
1920—1930年美国乘用车销售量、注册量和家庭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图书馆)
与此同时的美国建筑业也开始了大跃进,从1921年到1930年美国的建筑总量翻了整整一倍,平均每年10%的增长率,每年有超过80万套新房建成,而这10年的美国人口增长率却在1.5%左右。经济学家阿瑟·伯恩斯和威斯利·米切尔在《衡量商业周期》一书中总结说:“建筑业周期在美国经济中是有规律和明确界定的”,看来,美国政府没有相信他们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建筑业大繁荣,使建筑业创造的总收入增加了80%;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这可能是导致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之一,但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其影响还不足以产生经济大萧条。对此,经济学家伯尔曼·希克曼认为:“这个时期的无计划的发展模式延长了30年代的萧条”。对此,很多经济学家表示赞同此观点。《美国经济史》的作者乔纳森·休斯、路易斯·P凯恩在其著作中说:“20世纪20年代是扩张的年代,可以用‘沸腾的20年代’这个词来形容这十年,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历史中的一个传奇“。只是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个传奇的背后有一个阳谋,“商业模式创新”:分期付款或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1916年《联邦储备法》修正案以及1927年《麦克法登法案》开始允许国民银行发放非农业不动产贷款,而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的不动产贷款仅仅适用于农场。同时,分期付款金融尤其是汽车金融开始流行。现代信贷消费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消费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制度基础。请记住,从这一刻开始,恶魔也被放出来了。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的统计资料表明:1919-1929年间,美国人的消费总量占GNP的比例从67.63%上升到73.17%,其中耐用品消费(尤其是汽车)在信贷制度的推动下增加了75.9%。
1928年第二季度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与汽车档次比(%)
(数据资料来自:国家图书馆)
到1926年的时候美国家庭消费的70%的家具、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买的,美国进入了全民购物狂欢时代。同时,美国也进入了一个高负债的时期,而这才是美国经济周期危机转变成大萧条的真正罪魁祸首:“全民负债”。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储蓄,这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命题之一。“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这是我的经济学导师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而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又由它未来的储蓄和投资多少而决定,储蓄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储蓄较高而企业家就能拿到更多资源用于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投资,进而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在企业因新设备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国民收入,并形成了良性循环,经济才得以持久发展。
图片数据来源:国家图书馆
(从上面两个数据来看从1916年开始人们已经进行了储蓄大搬家到消费)
有经济学家把1921—1929的这段时间称为“享乐主义时期”。关于这个时期的享乐主义兴起,有人是这样解释的:美国经济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工作机会多,待遇优厚,人人都在享受经济发达带来的繁荣,同时中产阶级也开始买得起私家车,可以自由驾车旅行,不再受制于火车了。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开始流行。天性乐观的美国人,现在更是花钱如流水,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美国人相信,20世纪的美国将会“永久繁荣”。从1922年到1929年平均产业工资增加了17%,而工资上涨的同时消费品价格却比较稳定,即使在经过股市崩盘的1930年,从该年度的实际货币供应量和价格趋势上即使是职业经济学家也无法预知将要发生的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普通民众更是乐在其中了。
单位:十亿美元,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透过一系列的数据(参考上图),我们看到的是凯恩斯的3个观点基本不成立,为什么说是基本不成立?第一条消费不足完全不成立;第二条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也不成立,除了消费价格稳定,制造业生产指数也是稳步上涨的,而且,当时股市的赚钱效应非常明显;而第三条也有偏差,当时人们的消费观念没有变,只是消费变成了投资,钱基本都流进了疯狂的股市,这个我在后面会讲到。(四)
现在说一说房地产,早在1910年,美国的城市化规模已经达到45.7%,1840年,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仅仅10.8%,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3个,100万以上的为零;而在1910年这个数据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50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三个。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美国城市化现状已经不需要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了。
(图表数据来自国家图书馆)
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在1974年研究认为:美国的城市化在1920年已经完成。经济学家博尔特·希克曼研究也证明:1923年—1929年间,实际住宅建筑面积是前10年的2倍还多。一边是城市化完成后的需求减少,一边是房地产企业疯狂投资的无脑供给,就在1930年居民住宅投资相比1925年被迫减少了49%,结果还是大量的现房无人购买。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数据能说明当时房地产的疯狂:据统计,在1925年的时候,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两千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7.5万人口,其中竟有2.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房地产买卖的,看来炒房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发明。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房地产的真正可怕之处是其在经济活动中产出比过低,而一旦其虚拟资产炒作过高就会和股市一样崩盘,这就是房地产被称为虚拟经济的原因。任何一种实体的物品也好,虚拟的也好,如果不是以实用为原则的加以炒作都是有风险的。下面是美国经济分析局,对各行各业的产出比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得出了如下数据:
乘数效应(各部门壹美元GDP产生的经济活动)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是制造业,投入一美元的产出是1.42美元,这个时候的经济蛋糕是越做越大。再看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的产出比是多少?1:0.65 美元,意思就是投资到房地产金融保险方面的钱越多,经济蛋糕就会越来越小。这就是为什么房价越来越高,在看似繁荣的经济层面下,大部分人都过得如兵荒马乱的原因。无论是政府或者企业,又或者是个人,我们的资源配置都错了,我们把本来就稀缺的经济资源配置到产出比最低的虚拟资本上了。我们的盲目投入,没有给我们预期的回报。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现在的中国,都误入了歧途。很显然,仅仅靠经济局的数据有人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房地产的产业链的确也给GDP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人忽略了一条:房地产的春天是靠资金杠杆撬起的,房地产的繁荣造成了“双负债”,房产的大额消费也造成了资金的集中度过高,而货币的周转率却更低,造成消费需求慢慢地萎缩。一旦所有人的腰包都被掏空,经济就会断崖似下跌。一边是一群负债十年二十年的人,省吃俭用地还房贷;一边是一群贪得无厌的地产商拼命举债并肆无忌惮地扩疆建土。试想,一个负债累累没有需求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已经用“失去的十年”做出了解释;2008年,美国也再次用次贷危机做了实验,可谓是屡教不改了。2021年8月17日,中国恒大地产董事长许家印卸任,公司负债1.96万亿,会计报表显示公司净资产2.37万亿。负债是真金白银,而资产恐怕就有点捕风捉影了,先不说现金流为负,仅仅存货一项就1.4万亿,这个1.4万亿是根据市场价来估算的,其中的水分不言自明,说恒大已经破产也不为过。就在恒大美元债务违约的同时,又有几家房地产企业债务违约,冬天来了。在经济中,现代工业的是否发达就意味着未来城市的发展。美国的城市化甚至在殖民时期就已通过商业、交通和小规模的生产而开始,而工业化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这一进程。对大部分美国19世纪的城市来说,可通航的水路和铁路、包括燃料在内的原材料以及产品市场,是决定城市地址的主要因素而不是房地产。邓小平南巡后,对深圳进行特区规划的卓识与远见,也来源于这样的思考吧。
天涯社区首个数字藏品开售!
戳我⬆️⬆️购买元钻
▼
往期精彩回顾▼更多精彩互动,点击阅读原文追看原贴哦!
编辑/青红萝卜粉丝
审核/心一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转发”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