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除了单体面积最大,海口免税城还有啥看点?

台风雨 天涯社区 2022-12-02


和靠谱的人聊一聊海南的行业、商业、企业。在天涯海角,一起天涯海聊!


喜欢本篇内容请点赞并点“在看”以利传播,谢谢!
1,海口免税城开业当天究竟卖了多少货?是7个亿还是6千万?4.4万人中究竟有多少是“代购”?

2,为什么国际顶奢品牌这次还是没来?三亚海棠湾没来,海口万象城没来,这次还是不来,是这些国际顶奢品牌真的看不上海南还是另有隐情呢?

3,海口本地人去免税城能干什么?岛民免税还要等多久?如果不能买免税品,仅仅是去看看展览逛逛美食,海口本地人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免税城呢?

4,谁是海口免税城开业最大受益者?是海口人还是湛江人?未来的海口与徐闻是否会成为香港与深圳?琼州海峡是否会掀起“代购”狂潮?

5,海口免税城开业,中国中免股价为什么大跌?H股破发,Q3利润大跌近八成,海南免税概念股还有未来吗?

10月28日,农历壬寅年十月初四,宜开业宜出行。

早晨的湛江徐闻港,正是一派繁忙景象,深秋南国,气候正好,同一条海峡,同一个世界,琼州海峡两岸同此凉热。

如今的徐闻,如今的海安,已不再是当年十万闯海人去往天涯海角路途上一个默默无闻的通道站点了。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推进,近几年来,徐闻方面相关迎合动作力度之大和速度之快似乎有点出乎意料。

许多海南人可能还不知道徐闻港早已号称是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了。

这个新港口总投资接近18亿,于2020年9月26日开港。



比海口免税城开业足足早了二年,并且实现了琼州海峡全天24小时公交化客滚运输,最短十分钟一趟,有时比海口公交等待时间还短。

今天是个大日子,因为海峡对岸号称世界单体面积最大的海囗免税城终于开业了。

其实徐闻人民等待这一天也好久了。

一个世界最大滚装码头,一个单体最大免税城终于在琼州海峡实现了隔海相望,遥相呼应!

早上八点二十分,黄总踏上了“五指山”号滚装船,不出意外的话,九点半左右,船将抵达对岸的海口新海港码头。

黄总是潮汕人,在海南做水产养殖多年,常常往返海南湛江之间。

和往常有些异样,黄总发现今天的过海班轮上几乎是座无虚席,而且,操粤西口音的居多,大家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今天开业的海口免税城。

言谈举止看得出来,这些人似乎比海南人还要关心海口免税城建设进展,更盼望海口免税城早日建成!

毕竟,对他们而言,如今的免税之旅就是一张41.7元的单程船票,说走就走,就这么简单。

因此,在他们心目中,这个新开的海口免税城也应该是他们的主场!

下船后,海口免税城正当开业之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黄总费了好长时间才突出交通拥堵重围赶往澄迈的生产基地。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在返回海口市内时,黄总正好要顺路经过位于新海港边上的这个免税城。

对这个新崛起的庞然大物,黄总其实并不陌生,这几年往返湛江,澄迈,路过不知多少回了,差不多算是看着它一步一步建成的。

讲实话,对海口免税城的开业,黄总还是很有期待的,那就是作为一个本地人能否在这里方便地买到自己想买的免税商品。

不过,确实有点遗憾,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么久了,大部分海南本地人还没有在海南当地如愿以偿买过免税品。

因此,海口免税城基本上能如期开业,黄总在内心还是挺赞赏的。

毕竟疫情三年,太多意外了,毕竟前几年海南免税业的风头都被三亚抢走了。

当然,海口免税城开业也再次证明了中国人民在实体基建方面的实力绝不是浪得虚名!

不过,当黄总站在海口免税城大门囗时,第一印象觉得整体造型风格有似曾相识之感。

同行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听说海口免税城和三亚海棠湾免税城是同一个法国设计团队,难怪这么像!

原来,海口免税城不过是三亚免税城的“大号版”,同样的投资主体,同样的理念模式,同样的货品渠道,同样的服务品质,甚至连建筑风格都一样,不愧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在省会城市一个投资过百亿的项目为什么不能设计个性一点,造型别致一点?难道又是为了赶工期,省成本?

黄总是29号下午去的,他本以为是周六,应该会比开业的周五那天人更多,但没想到,人流反而少了好多,听旁边有人调侃:是不是今天没有人组织代购和学生来了?

逛完之后,黄总的感觉是逛了一个一线城市的时尚大型购物中心,确实是很炫很酷,但是出来之后还是要回到三线城市的现实。

逛了几个小时黄总啥也没卖,也没什么可买。

据说此次免税城开业国际大牌来得并不多,却来了不少“独家”,不少“首店”,不过黄总之前是一个也没听说过,逛完后也一个没记住。

或许是“首店”和“独家”来太多了,消费者已经明显不够用了。

很显然,作为一个定位于国际一流的免税城,引进再多所谓概念性的“首店”和“独家”来撑门面还不如引进几家消费者最期待的国际大牌,毕竟市内免税城也好,机场免税店也好,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内购物中心!

看来,中免在海南虽然很强势,但在国际大牌面前,议价能力和话语权似乎依然还是偏弱。

黄总本来答应了要给老婆换个包的,但是转了一圈,还是没有看到有满意的,不过,同行的湛江朋友倒是买了不少,满载而归。

难怪这个湛江朋友和黄总打趣道:海口免税城真的太方便我们湛江人民了,里面好看好吃的这么多,走之前还可以随意买免税商品带走,以后周末有空都可以过来,往返船票还不到一百块,真是太好了。

听到湛江朋友的调侃,黄总内心确实是有点哭笑不得,五味杂陈,感觉这海口免税城似乎不是为咱们海南人民,也不是为广大海口人民而是为对岸的徐闻人民、湛江人民打造的一样,真是岂有此理?!

虽然黄总不是出生在海南的海南人,但是,在海南生活这么年了,对海南感情很深,真的是希望海南好,尤其是希望海南能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自贸港建设机遇。


说心里话,个人能否买到心仪的包包化妆品事小,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事大!如果万一不成功了,海南岂不是更难了。

对此,黄总还是有点着急的。因为黄总是一名潮汕人,潮汕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低调务实,不搞花架子,不喜欢吹牛。

比如有一点,黄总就有点不明白,明明海口免税城开业当天只卖了6000万,第二天的新闻标题都是:海囗免税城开业,首日卖了7个亿。

许多人如果只看标题而不认真看新闻内容的话还真以为海口免税城开业第一天就卖了7个亿,简直太牛了。

这个报道说的当天7个亿销售额其实是全省11家免税店总销售额之和,其中有中免的,也有非中免的,有线下的,但更多是线上的,其中中免当天线上卖了5个亿。

那么开业当天,海口免税城卖了多少呢?答案是6000万,按照4.4万人流量,人均购物金额为1363元。

那么,这个成绩好吗?

如果按照“平效”指标,这个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比不上2014年9月开业的三亚中免海棠湾店,当年面积只有12万平米的海棠湾免税城开业首日也有3700万营业额,进店人数也接近3万人。

“平效”就是指终端卖场1平米的效率,一般是作为评估卖场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很显然,从“平效”上看,此次开业的海口免税城甚至不及8年前开业的中免三亚海棠湾免税城。

甚至也比不上今年6月底开业的海口万象城,在B1高化没有开业及一,二楼有大片围档的情况下,海口万象城首日销售额也达成了3356万,所以,11万平米的海口万象城在“平效”上也是超过了28万平米海口免税城的。

此外,4.4万的开业首日入场流量也不算多,只是某些“黄牛”代排队现象造成了某种人山人海的错觉。

海口的友谊阳光城2021年总流量为1805万人次,平均一天也有4.9万人次。

海南从2011年开始离岛免税到自贸港建设这么多年了,有几个痛点一直没有解决:

一个是畅销品类总是缺货;

一个就是知名重奢品牌迟迟不上岛;

一个没有形成海南免税的爆款特色产品,只有去海南才买得到的产品;

一个就是和其他渠道如跨境电商,官网等相比,价格优势其实并不明显;

另外一个就是相关配套如物流包储,服务环境等还跟不上。

如果商品品类依旧单一不够丰富,如果热门商品总是断货,如果价格优势依旧不明显,如果国际顶奢继续不进场,如果继续以国企垄断模式经营,如果岛民免税迟迟不落地。

岛外消费者又凭什么来海南?去香港等其它地方不是更“香”吗?

岛内居民又怎么去体验获得感与幸福感呢?海口市民为什么要去免税城呢?单体面积再大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海口市内购物娱乐不是更方便吗?

因此,再多的免税城开业又有什么意义?开放再多的免税牌照又有什么意义?人均购买额度增至十万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后果就是岛内居民既没有获得感,岛外游客也颇有失望失落之感,买不到想买的免税商品,额度总是用不完。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8100万人次,离岛免税购物人数672万人次,人均购物金额7368元,只用了总额度10万元的7%。

另一个就是价格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即使苹果电脑,在海南免税店买有时也比在苹果官网买贵。

黄总有个朋友小孩今年夏天考上985大学,想买台苹果电脑,结果在日月广场逛了一圈,不管是专卖店还是海控免税店,要么比官网上贵要么是沒货,最终,黄总朋友还是花了8749元在官网上买的,结果一对比,比免税店还便宜了好几百块。

海南师大自贸港研究中心刘锋教授认为:从目前整体状况看,海南离岛免税行业仍处于较为“粗放”的、持牌者“跑马圈地”的特殊发展阶段,存在的“槽点”和问题不少。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离岛免税消费环境建设,要持之以恒加以系统性推进,加快实现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在免税品品牌、品种、价格方面与国际上完全同步,保障货源充分便捷的供应,尽最大的努力破解游客们“想买的买不到、可买的不称心”的消费矛盾,让游客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曾经有内地来的一些高净值人士对离岛免税购物不无吐槽,大体意思是:在海南想花个万儿八千很容易,但花个十万、几十万就比较难了。

其无外乎想说明,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有些时候是有需求、无供给,抑或者是有效需求、无效供给。

例如,海南离岛免税商品品种增加到45个大品类看似不差多少,但SKU的丰富度以及价格竞争力方面与欧美日免税市场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岛封关日益临近,选择什么运营模式对海南至关重要。

其实,综合看,全岛免税的“香港模式”对海南是最有利的,也是可以做到多赢的,这样做可以吸引更多的免税消费,把收入都留在海南岛,如果这样,海南的民间商业活力和老百姓获得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同样地,对于奢侈品的品牌商而言,香港模式无疑也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可以自己开店,营收都抓在自己手里。

这也是为什么四大顶级奢侈品品牌包括LV至今都没有来海南的原因。

他们的产品本来就不愁卖,也不想渠道失控,更不想受制于人当乙方,做供应商。

但是,香港模式对中免这样的免税垄断运营商显然是不利的。

它们当然希望能保留特许经营的资质,通过全产业链构建把钱一家全赚了,牢牢扼住渠道优势,继续享受政策垄断的红利。

不过,我们不要忘了,党中央批准的是建设海南自贸港,而不是垄断免税商的自贸港!

在这个问题上,海南应该多发出一些自己的声音!

其实真正细究起来,包括海口免税城其实也不一定由中免集团自建自运营。

中免应该像香港海港城一样搭建一个免税平台,收取租金,让各大市场主体与知名品牌平等与自主经营。

共享共成长,当地主收租金,省力省心,何乐不为呢?

海港城不仅仅是香港零售业的龙头老大,也是全球最赚钱的商业中心。

海港城一年的销售额是380亿,大约占了香港零售业的10%。香港有七成左右的奢侈品是通过海港城销售的,而香港的奢侈品销售又占了全球10%的市场。(相关内容详见本公号《免税加持,海南商业江湖大洗牌》一文)

海口免税城如期开业了,也是海南尤其是海口自贸港建设的一件大事。

不过,挑战才刚刚开始,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解决对本地人的吸引力。

其实,开业期间,在诸多的本地自媒体网络留言中,本地人表达的最大困惑就是是本地人去免税城干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免税城?

这些诘问实际上也反映包含了某种困惑和对岛民免税迟迟不能落地的失望之情。

另一个挑战就是海口免税城定位问题。

如果仅仅定位于离岛人群,那么,海南一半游客在三亚,真实流量约一千万人。而且,这部分偏高端游客主要是道过机场离岛。

而据2021年数据,通过琼州海峡出岛人数约为629万,出岛车次183万辆,整体离岛免税的蛋糕就这么大,不管高端还是中低端,也不管飞机轮船自驾游,差异化竞争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如果海口免税城没有差异化,这些人为什么要绕道从海囗走?

如果海口免税城未来最大目标客户群是以自驾游或个人短途离岛客为主了,那么,将来海口与徐闻的关系是不是真的会类似于香港与深圳的关系了?

在这种情况下,蚂蚁搬家式的水客就很可能演变成代购狂潮,成为一个琼州海峡两岸需要长期面对且解决难度很大的一个课题了。

黄总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业余炒炒股,说实话,这几年还是亏了不少。

上半年买了点中国中免和ST海航,不过,7月份,在中免H股上市前,他已经在200元左右全部清仓。

果然,10月28日,虽然有海口免税城开业利好刺激,中国中免还是不涨反跌,10月31日,再度大跌4.23%,一度差点失守160元关口,而中免H股在香港股市表现则更加疲软,多次跌破发行价。

据报,2022年前3季中免营收同比下降20.5%,利润则下降45.5%,尤其是Q3归母净利下降更多,将近78%。

作为一个真正的在市场经济里摸爬滚打过的资深生意人,黄总并不看好中国中免,也不看好海汽集团等所谓免税概念股,作为一个生意人,他深知国企与民企在市场搏杀中的优劣势所在。

特别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没钱了,消费降级了,富人与中产都节衣缩食了,将来谁来买奢侈品和高中端免税商品呢?

因此,黄总认为,作为海南免税港建设最大获益者的陈发树等投资人前期减持中免还是挺有远见的。

免税概念最甜的一段“窗口期”已经过去了,不过,黄总认为海峡航运倒是可以关注,如果海口免税城可以做起来的话。

进入十一月份,国内A股以及港股开始大幅反弹,某些朦胧利好传闻在市场流传。

与此同时,香港在疫情防控方面也迈出了放松管制的关键一步。

看来,随着未来国门重新开放,留给海南自贸港的时间是越来越紧迫了。



撰文:台风雨排版:T_n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涯海聊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转载请在消息栏回复“转载”查阅须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