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20年,国内发行为零,却在日本票房高达8亿:父爱,并不伟大
他不知能陪你走多远,
但他愿意一直为你遮风挡雨。
致父亲
今年北京电影节上,一部影片的修复版重映引发轰动。甚至还有日本影迷千里迢迢赶来观看。
这就是第五代导演霍建起拍摄于1999年的经典力作《那山那人那狗》,可在国内上映时却遭遇了票房惨败。
被媒体形容为:“国内发行几乎等于零的电影。”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影片被日本片商以8万美元的价格引进日本上映之后,却成为现象级爆款。
日本票房高达8亿日元,打破了当时国产片在日本的票房纪录。
电影也因此一炮而红,先后在国内外的金鸡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中斩获大奖。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湖南西部深山里。
故事一开始,便是如沈从文笔下湘西的如画山景。
电影从儿子接替父亲第一次跑邮路开始,那时,儿子跃跃欲试,以为是很轻松好玩的工作。
然而这是一条不好走的路,淌冷水,走好几里地也见不到一个人,甚至有些地方没有路,用绳子拉上去。
就在儿子出发前,一向陪父亲跑邮路的黄狗老二却怎么也叫不走,父亲无法,决意亲自陪儿子走一趟。
看似是因为黄狗所以父亲亲自陪儿子走一趟,又何尝不似《背影》里的父亲,万般割舍不下,还是决意亲自送儿子。
儿子少年意气一直在前面走,父亲落在后面,父子二人几乎无话,父亲常年跑邮路不在家导致亲情的疏离与不解。
累不累?
这是父子间异口同声也为数不多的交流。
路过第一个村子,乡亲们知晓父亲是最后一次走邮路,都出来送他们,可出村的时候,父亲却一眼都没有回头。
山路一片青翠,彼此的心事渐渐展露,理解也一步步加深,儿子开始体会到父亲走邮路的艰辛,以及父亲的善良。
山上的五婆独立一人生活,儿媳难产而死,是五婆将孙子养大,孙子读书很好,考上大学,然而后来再没回来过,就算儿子去世,孙子都没有回来。
五婆哭儿子想孙子,竟哭瞎了眼。
父亲每次送信都会给五婆送去一封空信和一点钱,假装是孙子寄来的信。他念给五婆听。
就是这一封假信,成了五婆最期盼,最开心的一件事。
每回收到信,五婆都要将信贴在胸口好久,再一遍遍地用手来回摩挲。
看见五婆也勾起儿子的回忆:
小时候,母亲笑的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父亲也在家的时候,三个人都在一起,但是父亲常常不在家,母亲就一直在家等待着。
就像五婆等待她的孙子。
走到下一处,他们遇见了少数民族的婚礼。
一盏红灯笼,在清冷的山里,须臾间便将婚礼的美显现出来,像一朵悬崖上的花,美丽而高贵。
在歌舞狂欢的婚礼之夜上,父亲也想起自己的婚礼,他骑着自行车将身穿红衣的妻子带回家,在一片麦浪中,分外青春娇艳。
儿子也在这里遇见自己心动的侗族女孩,那是一位分外美丽有趣的姑娘,她用小罐盖在录音机上,放出的声音更好听,就像立体声。
告别侗族村子后,他们走到蹚冷水的溪边,儿子对父亲说:以后有我在,您就不用下水了,享受一下。
父亲听后,呆滞半天,坐下来轻轻对黄狗老二说:我这辈子独往独来,还没享受过。
儿子背着父亲,想着小时候觉得父亲特高大,如今背着父亲,却觉得父亲清瘦。
被儿子背着的父亲,一个大男人,眼泪却忍不住流下来,他想起曾背着儿子赶集,那时候他才多大呀。
时光匆匆,有人长大,有人苍老。
过河之后,老二刁来一根木头,父亲解释说:老二弄来柴给烤火用。
儿子不以为意说不必烤了,父亲却说:烤烤吧,老二的一点心意。
人与狗之间的心意与温暖,一句话便展现无遗。
也是在儿子的背上,父亲发现儿子脖子上有块疤。
问及缘由,才知是儿子15岁那年受伤所致,可他却不让母亲告诉父亲,这道疤,就似父子间的裂痕。
多年隔阂,多年漠然,如今父亲发现了儿子身上的疤,也走过了亲情疏离的河。
他们分享着彼此的生活,也在分享中沟通起过去的岁月。
父亲也说起儿子出生的那天,他跑外乡,三个月没回家,妻子写了封信给他,他欢天喜地,把自己吃饭的钱给大伙买了酒喝。
笑言嘲笑自己:虽然总给别人送信,但是自己收到的信也就那一封。
柴烧尽了,他们也该上路,一次炉边谈话结束,意外的惊喜却来了。
儿子说:爸,该走了。
父亲喜出望外,儿子已经多年不喊他爸了。
麦浪上飘飞的萤火虫,就像他们每个人心底的喜悦,喜滋滋,却也静悄悄。
宛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纯朴的像世外桃源。
行至陡峭山下,等在山上为他们扔绳子的少年,懂事而富有青春气息,他活波善良,就像山里蓬勃生长的一颗树。
少年的作文在杂志发表,他有着成为记者的梦想,临走前冲着他们喊:下次你们来了我采访你们。
一片少年的天真与喜悦。
可父亲却叹一口气:我没有下次了。
儿子望着父亲孤独的背影,他心疼起父亲。
从埋怨不解,到谅解,再到心疼,走完一条山路,也用了整个过去的时光。
沉默间父亲问:你为什么不想娶山里姑娘?
“我怕她们也像我妈,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
“小时候我问我妈,山里人为什么住在山里,我妈说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子里,舒服。”
父亲黯然:你妈跟了我,等了一辈子。
儿子却说:“您也不容易”,他不再误以为父亲多年不在家便是心里没有家。
这一句理解,父亲等了太多年。
影片最后,儿子对父亲说话再也没有隔阂与尴尬,唠家常,说心里话,他把父亲真正当成家人。
父亲抽支烟,看着睡熟中的儿子,他百感交集却最欣慰。
当半夜里儿子翻身搂着父亲胳膊,父亲绽放出全剧最灿烂的笑脸。
血浓于水,父亲对孩子,要的不多,他们只盼望孩子平安喜乐。
导演将深沉无言的父爱,父子间那种含蓄克制的亲情,以及老乡邮员对生活和事业的爱,在一段深情的故事中慢慢展开。
就像缓缓打开一副失落多年的山水画卷。
电影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华丽的拍摄手法,但整部影片却蕴含着无尽的温情与感动。
父爱或许并不感天动地,没有那么伟大,是如此平凡。
可父爱却存在于平凡生活的日日夜夜,它平静如水,深沉若山,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父亲心上荡起涟漪,自从有了你,这一生,他都以父心关爱你。
影片导演霍建起是学美术出身,在画面和构图上非常考究。
一一帧画面都宛如一幅幅深远写意的山水长卷,浸满诗意般的美感。
湖南山野青翠欲滴,音乐细腻入微,以及生活场景的还原,整部电影就像浸泡在水中的草,美轮美奂。
知乎上有人说:风景如画,真正的洗涤心灵小清新又让人潸然泪下的片子。
也有人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干净的电影。
电影中的插曲轻缓静谧,也好似就像怕打扰这一片梦境。
沧海遗珠20年,也像一个孩子的成长周期,父亲慢慢变老,变小,孩子慢慢长大,也越来越明白父亲两个字的沉重。
有人说:满天的谷雨在酝酿,不及深秋的故乡父亲那杯酒。
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它是无涯的荒漠,最短的也是时间,很多爱来不及便已是终点。
在网上看到有人说:
我的父亲2002年去世,活着的时候经历的一切没觉得不对,去世后满满的都是回忆,由此开始觉得有了时间短的概念。
父母在,完整的生命都在,父母去,人生的某一部分便永远离去了。
还有人站在生命的前面与我们共赴此生,多么庆幸!
来源:艺非凡
编辑:春儿
-THE END-
延伸阅读
➤ 70岁“肉麻大爷”家里为老伴开摄影展,这阵势谁顶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