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天然气的供应形势原来是这样的,迎峰度冬这样做才行
无论是天然气公司还是天然气用户,关于天然气最关心的莫过于价格和保供。恰逢秋高气爽,一场秋雨一场凉,气温渐降,此时燃气公司都开始做冬季的保供应急预案。历来冬季都是天然气用气高峰,对于燃气人来说冬季保供的日子确实不好过,那么今年冬季的保供形势怎么样呢?
共1475字|建议阅读时间3分钟
文 | 林天海
影响天然气迎峰度冬的核心因素是供应和消费,影响天然气消费的因素有气候温度、价格、政策,影响供应的因素有气源、储气设施、管道、气候。这些因素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气候温度,尤记得16年1月份的极寒天气,让燃气人着实捏了一把汗。
2016年1月23日-1月25日:北京地区平均气温-10.5℃,去年同期0.4℃;上海地区平均气温-2.5℃,去年同期8.5℃;湖北地区平均气温-2.2℃,去年同期9.5℃;广州下起了第一场雪。
1月23日-1月25日期间,日高峰用量达到7.5亿立方米,是全年日均用量的1.4倍,超过了1月份日均用量5500万立方米。1月24日北京地区日用气量达到1.0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4000万立方米。
压力可想而知
分析出现这个高峰的原因:1)气温是首要因素;2)各地鼓励天然气发电等下游;3)天然气价格下调(2015年11月20日天然气门站价格下调0.7元/立方米,超出预期,各地也陆续下调终端格。);4)正常的增长。
在如此极端天然气下,没有启动全国性的应急预案,没有发生“气荒”,安全平稳过关。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1、科学预测,提早准备;制定防范预案,加强防范措施,妥善应对极寒天气灾害。2、上下游一体化,统筹调配。从储气库调峰到销售,提前部署、积极备战,增加气田产量,紧急调配LNG,组织进口气源,确保天然气稳定供给。
今年冬天天然气供应形势如何呢?从气温、价格、消费三方面分析一下:
那么2017-2018的冬天是寒冬还是暖冬?
据预测,新一轮的厄尔尼诺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爆发,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当然判断气候,只能通过气候周期,监测水温、洋流、季风的等数据结合判断概率,厄尔尼诺大年后1、2年出现拉尼娜现象概率大,如果拉尼娜现象出现的话,我国2017至2018年会是冷冬。走一步看一步,从目前气象部门研究数据来看,未有足够证据表明今年极寒天气,也有可能是明年后年。
价格是把双刃剑,可以促进消费又可以抑制高峰
今年天然气价格整体而言呈高位运行,有资讯媒体发布消息称,今年9月份-10月份,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或将下调0.08元/立方米。价格的下调促进煤改气的进行和激发消费,冬季用气高峰调整门站价格保障供应。今年冬季门站价格上浮10%-15%的可能性极大。
消费增速明显,冬季保供压力大
今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发改委快报统计,上半年天然气消费量1146亿立方米,增长15.2%。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经济形势稳中向好,另一方面说明各地“煤改气”效果逐渐显现。
近年来煤改气力度不断加大,燃煤锅炉批量取缔。近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京津冀及周边地方政府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京津冀等地区的用气量将大幅增加,今年冬季天然气保供压力很大。
应对冬季用气高峰需要科学研判、统筹调配、合理运行
科学研判:冬季供暖开始后,峰谷差会进一步扩大,气温变化对供需平衡的影响会愈加明显。加之储气调峰能力依然不足,预计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仍会呈现南松北紧局面,京津冀地区矛盾较为集中,如遇持续低温天气,保供形势将十分严峻。
统筹调配、合理运行:生产到管输,从储气库调峰到销售,提前部署、积极备战,增加气田产量,紧急调配LNG,组织进口气源,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的统筹协调调峰,确保天然气稳定供给。
极端天气下,以前由于没有科学的研判和分析,时有发生“气荒”,经常启动应急预案,结果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招致社会的不满。同时,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害怕因为发生“气荒”而追责,对于应急预案处理办法是“能启动就启动,能早尽早”。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如果由于处理不当,提早限产限用,也有可能给社会制造紧张气氛,若预案不合理,也浪费资源。所以说,天然气应急预案的制定是一个科学方案,它的作用应是警示,而不是恐吓。它的功能是协调,而不是切割。
参考文献:《科学研判 统筹调配 合理运行 安全过冬——在极寒天气下天然气安全保供后记》杨建红
【重磅】| 多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多行业错峰生产(附原文)
【政策】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布局方案(2017—2025年)
标准天然气 | 因专注而专业
微信ID:stdgas
独立 · 专业 · 思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标准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