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他们也在一线!
为抗击疫情,武汉市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后,一些肾移植手术后的患者遇到了难题:肾移植术后,需要定期抽血检查、定期服用抗排斥药物。交通不便、出行不便、去医院检查增加感染风险......
怎么办?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迅速决定:上门!
送检查、送药上门!
壹
今天凌晨
武汉新闻综合广播记者巴超跟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医护人员,到几位需要进行术后检查的病人家中采血、采样,这也是他们从武汉市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后,推出的“无偿送药到家”爱心行动的一部分。
//早上六点半,从科室出发
贰
清晨六点半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护士刘玲怡就准备好了采血、采样所需的医疗器械,前往第一位患者家中。
//自驾上路
这是一位从东北来武汉进行肾移植的患者,为了就医方便,他和妈妈租住在医院旁边的小区。
//穿防护服
记者:这些病人都已经提前预约好了?
刘玲怡:对,因为他们是我们做完手术不久的病人,他们做完手术后都要吃抗排斥的药,他们免疫力就会很低,尽量的就不让他们出门了,而别是来医院的话就尽量的少来。
记者:这样的病人多久需要抽血一次呢?
刘玲怡:他们手术后三个月内每个星期都要来抽。
记者:等于说这样的工作你们每个星期都要去做了,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
刘玲怡:目前这几个估计是的。
叁
患者家门口
//戴口罩、穿鞋套
为了确保不会交叉感染,刘玲怡开始了入户前的一系列防护措施。因为没有镜子,完成后还请我帮忙查看一下是否全部防护到位:
刘玲怡:耳朵没有露出来吧?
记者:没有。
刘玲怡:好的,那就进去了。
为了避免增加病人的感染风险,记者没有跟随刘玲怡进入病人家中。刘玲怡入户后很快就完成血样采集和尿液取样工作,临走还不忘叮嘱病人进行全面消毒。
记者:是疫情开始之后你们就再没有去过医院做采血的检查?
病人:对对对,这是昨晚肾移植后第一次检查,不敢去,因为现在我们免疫力特别低,医院里检验科现在人特别多,特别危险。咱这个医生不怕危险大老远过来,这时候疫情多严重啊,我们不敢出去,我连这个门我都不敢出去,买菜都是送外卖送上来。
记者:你自己多注意安全。
病人:谢谢,医生谢谢你啊。
刘玲怡:好的,再见
病人:再见。
收拾好相关用品后,记者跟随刘玲怡又赶往了下一家病人的家中,这是一位从新疆来到武汉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
又一次重复防护准备工作后,刘玲怡进入了病人家中采血、采样。这位来自新疆的患者操着不太流利普通话向刘玲怡表示感谢,并叮嘱她一定做好防护工作。
病人:他们真的辛苦了,他们是第一线嘛。他们在最重要的工作岗位,希望他们把自己保重好身体,把自己的防控工作做好。谢谢。
武汉市采取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后,一些肾移植手术后的患者亟需解决服用抗排斥药物紧缺、术后检查难等问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迅速推出“无偿送药到家”爱心行动,通过电话随访、微信登记等方式,把市区内肾移植病人的需药情况、家庭住址整合划分成若干送药片区,要求医护人员在不影响院内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和现有的交通方式,严格执行防护措施,把急需的抗排斥药按时无偿送到每个病人家中,最大程度缓解病人的焦虑心情。
肆
29号上午
刘玲怡一共走访了三位患者。这种冒着被感染风险的额外工作状态,在疫情解除之前已经成为器官移植科全体医务人员的常态。但是在刘玲怡看来,比她们更辛苦的还是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同事们。
刘玲怡:我们好多同学、同事还有老师们都是在这个一线,所以一定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们都好好的,都平平安安的。
记者巴超今天还充当了一把志愿者,因为就只有他和护士两人,记者开车带着护士去了两位病人家,回医院后护士帮记者把车全部消毒了一遍。
//图为记者:巴超
钟南山院士说: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无论是一线的医护人员,
还是穿梭于前线的记者,
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FM88.4 AM873
武汉新闻综合广播
巴超丨采访
陈挚丨视频
殷悦丨制作
陈波丨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