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青春 | 亲爱的小孩,我们一起再看那片晚霞
朗读者:肖博成(湘潭大学)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卢伟祥,中国海洋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
初遇:期许与憧憬
离开南白前往乌中的那天很热,我们四个人的行李几乎塞满了整个房间,也装满了乌中接洽的小皮卡。从七楼到一楼的距离,一早上丈量了N遍,每个人都湿透了,但对未来的生活,是期待的,是憧憬的。
初至乌中,映入眼帘的是唯一的一栋教学楼,心中难免有几分忐忑。惊喜的是,学校操场LED屏上写着“欢迎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一行字在我心中始终如同一片静谧的湖水,波光粼粼,深沉而有力。从这时候开始,“乌江梦·海大情”具象化了。
相识:走进孩子们的青春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第一堂课上立下五条“规矩”,也立下了“严师”人设。后来孩子们告诉我,当时真得被我“唬住”了。但随着交流愈深,我的“人设”崩塌了。他们给我取了很多外号,偶尔会当面喊出来,我也都会笑着应答。有时候看着不认真听课、不写作业的孩子们,我把我的老师说过的话说给他们听,想叫醒的是我的学生,也是14岁的自己。在某个瞬息里,纸飞机仿佛又飞回了我手里。
真正和孩子们相熟,要从团建开始。我和队友请孩子们来家里吃饭,小曹背了一口大锅来,当这口锅放到我们面前时,我是震惊的。很难想象他背着这口锅走了多久,坐了几趟客运车。看着大家在小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远在异乡的我十分感动。
一年时间里,我们家访了十几次,看到了太多破碎的家庭,每位受资助的学生都有一段特别的故事,真正走进他们内心后才发现,他们是那么的坚强。诚然,苦难就是苦难,我们不应该感谢那些痛苦的经历,我们应该感谢苦难中依然向上的品质,感谢在苦难中走出的自己。
挑战:在磨练中成长
收获:一场特别的相遇
“山里的孩子就像坐观光巴士,遇见我们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窗外路过的风景,虽然当下不能改变什么,但也许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做过的一个举动,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我想,也许这就是支教的意义吧,只要能培养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草。
一年不长的时间,我与孩子们一同做了许许多多自己年少时没能做到而又渴求的事情。正是这些零散的时光碎片,拼出了过去一年的全景,书写着独属于我们的一撇一捺。多年以后,在我回想这段日子时,我可能早已忘记缺水时的窘迫,但会永远记得在黔州大地上还有我爱的、爱我的孩子们在等我回家,一起再看那片晚霞。
告别:下次见,未来见
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卢伟祥投稿
编辑:李欣云(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海报:王雪娇(山西大同大学)
插图:千库网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