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志青春 | 致我曾遇见的“花儿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木棉i宁夏 Author 愿夏日永不完结的



朗读者:索昊榕(中国海洋大学)

  本期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苏宛莹,厦门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高级中学。



致亲爱的同学们

见信如晤,展信舒颜。


此刻,我正坐在家中的院子前,阅读着大家写给我的信。骤雨袭来,打落了蔷薇花枝,雨珠肆意地跳着,风中带着闷热的潮气。这是南方的夏日,带着暖风和雨水,与黄土高原的夏天很不一样,不是吗?如果有机会,欢迎你们也来见见这不同的风光。


福建风景(左)和宁夏风景(右)


记忆中,宁夏的夏天有缕缕的凉爽微风,湛蓝的天空会持续到第一个晚自习结束,仿佛盛夏永不凋落。可惜,夏日总是这般稍纵即逝,我与你们在夏日相遇,却在又一个夏日告别。





开学前,对于自己即将面对的学生,我充满着好奇与想象,更是忧虑,我的讲授可以得到你们的好评吗?怀着这样的忐忑心情,我站上了讲台,讲授了第一堂课。我这个尚且初出茅庐的老师就这样子和清澈可爱的你们不期而遇。


大家还记得吗?第一节课最后的结尾是:“在秋天俯身种下种子的人,来年会拥有整个春天。”


这一年的语文课,也曾种下许多文学的种子。

独立寒秋,在橘子洲头,我们听毛主席抒发指点江山的少年情怀;爆竹声响,那场冬雪中,我们一起见证祥林嫂于封建礼教迫害下悲惨的离世;我们曾与孔子师徒对坐,畅想暮春时节,风乎舞雩的盛世太平;亦曾与朱自清漫游夏日荷塘,赏荷花灵动曼妙得夏日的宁静……




如今,秋天已过,你们是否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呢?如果是的话,恭喜你们收获春日的灿烂鲜花;如果尚且没有的话,也请你们不要气馁,总有些花儿开得稍微晚些,只要不断地耕耘与灌溉,终会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绚丽。在我心中,你们一直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闪光处。





秋冬春夏,日月扭转,我们习惯了每日定会如期而至的语文课;习惯了旭日初升时,走廊上捧书朗读的朗朗书声;习惯了黄昏暮色下,教室内低头书写的沙沙轻响。不知不觉,和你们相处的时光,日复一日,如指尖细沙,转眼堆叠为一年。

这一年的时光,我见过大家上课时渴求知识的专注眼神,下课时插科打诨的活泼轻快;见过书桌上放着的一本本参考书,课本中密密麻麻的笔记。


一点一滴,皆是大家青春奋斗的足迹,我很高兴,陪伴你们走过了这一年。愿它能成为一缕独特的清风,助你们青云直上,乘风好去。


我们一样热爱着这个苍茫的黄土地,却也见证或经历了小县城难免不足的一面,或许在地域上,或许在行为上,或许在思想里。但请你们努力去看更广阔的世界,视野不被束缚。请你们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永远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勇敢地做自己。


还记得最后一节课时的那首诗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或许平凡的我们都像那苔花,没有热烈的阳光,没有肥沃的土壤,但春天到来,我们也都能如牡丹般迎来绽放。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一年光阴转瞬即逝。


我无数次想象和大家分别时的场景,会是伤心不舍抱头哭泣吗?会有什么惊喜吗?或者是和平常一样普通地度过。这一年的相遇,或许只是人生道路上偶然遇见的一缕清风,但我想做些纪念。


于是,我以《记·念》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将平日里拍摄的片段剪辑成一个视频,打印下每张和你们的合影。我和大家的时光,珍藏在屏幕里,珍藏在相册里,愿多年以后,它能带我们战胜时间,清晰如初地回望曾经的时刻。


我做好了一切离别前的准备,却不曾想大家也在悄悄谋划着。即将告别的那个夜晚,走进教室那一刻,你们齐声唱着《再见》。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


歌声的最后,你们集体起立,和每节课结尾时一样,朗声道“老师再见”并鞠躬。这一刻,我的支教生涯落下了最完美的句点。





同学们准备的告别






我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这是一场我们之间的双向奔赴。我收到了许多大家的留言和来信,收到了大家送来的小礼物,每一封信我都认认真真的阅读过,每一个礼物我都好好的珍藏着。你们说,一个杯子,就象征着“一辈子”,我收获了许多个“一辈子”。和大家相处的这段经历,是我人生这辈子最灵动闪亮的回忆。
又是一个盛夏,在千里之外的福建,我买到了一个宁夏特产硒砂瓜,不知道会不会和在海原时的西瓜那样红、那样甜。想来扎根在黄土地上顽强生长的,在收获时终会是甜蜜的吧。
夏日总是这般稍纵即逝。亲爱的同学们,唯愿你们的盛夏永不凋落,秀雅风姿将永远翩翩。
祝:
春祺夏安,秋绥冬宁。

苏宛莹2024年8月
End

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微信公众号“小木锦i宁夏”

编辑:李欣云(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插图:千库网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青年志愿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