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朱永新:共同阅读,可以避免成为同一屋檐下的陌路人

2016-09-30 曾瑞鑫 王晓霞 中国网教育频道
改变,从阅读开始|节选
常识告诉我,不是所有人都会赢得最终的比赛,不是所有的努力最终都能获得我们所理解的成功。世界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不具备人类才有的情感和道德,甚至于不会对你表达善意。更多的时候生活的主题是失败与平凡,正像我们推广阅读,阅读能够获得知识,这一点没错,但是它不能保证给我们带来金钱和荣耀。我们更不应该承诺阅读必然能够改变命运,但是阅读确定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

9月28日,是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诞辰日,也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诞辰日,千余位阅读机构代表共赴由新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16首届领读者大会,见证“领读者联盟”成立,共话“阅读的力量”。二十余位国内外教育大咖分享阅读引领的生活改变。中国网教育频道编辑整理了朱永新在论坛上的主题发言《改变,从阅读开始》。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Part1
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这些年来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大家一起为阅读做了一些事情,为中国的明天做了一些事情,整个中国的阅读生态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前两年我在某省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小学图书馆推荐的图书清单中,看到了一些书,比如说《最新医院院长工作全书》上中下三大本,《老年内科系统疾病》、《肾综合症诊断与治疗》、《下岗职工再就业指南》等等。这些书能到我们中小学图书馆去吗?真正值得孩子读的好书在他们的推荐书目中并不多见。
 我每年都要来走访近来百所学校,到学校我必看图书馆,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学校的精神食堂。在某省的一个小学,在书架上我看到了这样的书:《这样做生意会赚钱》、《玩转广告》、《赢在营销》、《小资本赚钱100招》、《成功的商人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这样的书在我们的中小学里也绝对不是个例。 我也一直关注少儿阅读的现状,每期儿童阅读畅销书排行榜我必看,特别是开卷。比如今年5月份的开卷是每一周图书畅销榜前十,其中有一套书占了7个,这一套书是属于悬疑、恐怖的。6月份10本里仍然占了5本,这样真实发生的荒诞让我们坐立不安,怎么把好书送到孩子的手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1年我出版了一本《我的阅读观》,从五个方面讲述了新教育的阅读观。我觉得最重要的,大家能认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2014年,我从另外的纬度讲述了新教育阅读观。我提出: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弥不公的改良工具。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
  
Part2
两个问题读什么?怎么读?

阅读的地域价值仍然有继续阐述和研究的必要,但是我想我们今天更多的,不是讨论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因为我们都有共识,我们都是领读者。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在已经或者说逐步形成的全社会推动阅读共识的基础之上,解决方法论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多思考,怎么读,这两个问题是关键。

第一个问题,读什么?

费尔巴哈说过:人是自己食物的产物,我们读什么书,看什么影视作品,过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就会形成怎样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几年的全国两会,我每年都提出要建立国家基础书目,举办丰富多彩的精彩作,品导读导赏活动。新阅读研究院不仅会发布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企业家的基础书目,还将发布教师和父母的两者基础的读物。美国有很著名的教育家写过一本书叫《造就美国人》。他认为,一个国家精神食粮就是伟大的书形成的,我们也会选出一些这样的书推荐给我们的国民。 所以究竟应该读什么?今天,每年出版30万到40万新书,数量惊人,良莠不齐,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也非常短缺,不能承担巨大的便民推荐图书的工作。从国家层面也缺少基础书目的引导,这时候需要我们先行地去做一些探索,承担更多的重任。

第二个问题,怎么读?
这是阅读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再好的书没有人阅读就是一堆废纸,没有好的阅读,无法让人真正地去汲取营养,所以让更多的人热爱阅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我们领读者的重要使命。 在这个方面,我们曾经在2007年提出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共读是一种有效的对话,教育学习就是建立在一种有效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的文本对话、教师和学生的对话、父母和孩子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文本是其中的中介。只有共同阅读,才能形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和愿景,共同编织阅读分享的生活。只有共同的阅读,才可以避免成为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Part3

理想的图书馆我们国家的精神客厅

我们知道,在全国范围内,真正的理解接受新教育理念的学校还是属于少数。大量年轻父母因为对孩子的期许,加入到一场轰轰烈烈的推广阅读的活动中来。但是坦率地说,他们中很人多并不知道孩子应该读什么书、怎么去读书。我们也知道,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他们沉浸在各种事物中,抱怨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而所谓的各种聘书,帮你读书等机构现在也开始应运而生,快餐式的读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时髦。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想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理想的图书馆,理想的图书馆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精神客厅,理想图书馆应该有最经典最美好的书,应该有善于精湛用心推荐好书的专业馆员。理想的图书馆要快捷方便没有门槛,要成为阅读推广中心。我们在这里以好书为友,以爱书人做朋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在这样的知识流动中得以传播和流传。
 我们还应该建立各种理想的书香宾馆,我希望它应该成为我们的好书之窗,我们身处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流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印第安人以流浪为生命的常态,他们说过:别走的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宾馆、旅店是我们旅途中的驿站,不仅我们的身体需要休息,心灵更需要休息和调整。所以我们不妨在宾馆的每个房间陈列一些好书,不妨在宾馆的总台配置一些好书让大家借阅,可以通过这样的宾馆的让人们对当地书画进行了解,让人们对当地充满喜爱和尊敬。 我们应该构筑理想的农家书屋,这样的书屋应该成为我们的心灵牧场。有了农家书屋不等于有了阅读,有人有书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前提是,必须有一批热爱读书的农民,我们知道让农民读书很困难,因为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需要培养的,所以最有效的方式是把农民的子女拉到阅读行列中来,让父母通过亲子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从拯救农村孩子阅读习惯入手,改变农民阅读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还需要倡导理想的书香家庭。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阅读的毛细血管,因为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开始播下的。父母榜样式的阅读和引领式的阅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我曾经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发现,童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人们认识,童书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悄悄地藏在一个一个动物中,借此构建孩子的价值观。 还是应该大力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现在我们校园里的书越来越多了,但是这些书到底好不好?老师和孩子们到底爱不爱读?会不会读?我们有没有一所教室可以有这些设备,从这些方面来看,书香校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还要推广书乡机关的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阅读。我们希望领导能成为这个国家的阅读推广者,要成为这个国家阅读真正的领读者。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曾经说过,只有读书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上行才能下效,领导干部读书了,下面的人才会跟着读起来。所以领导干部的阅读会带动整个社会的阅读。

Part4

真正的读者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个问题,我想跟大家讲讲领读者。领读者这三个字出现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群体和两个人。一个群体:马拉松的领跑者,我们刚刚看了奥运会,我看到那个领跑人做的是什么,他不是想自己去拿冠军,他是为了提高这些运动员成绩,为了他们,他用匀速速度带领着大家往前走,可能没到终点他就退下去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拿名次,就是为了带领大家往前走有更好的成绩,这就是领跑者。 同时我想到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苏霍姆林斯基。而且他们的诞辰日都是今天。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奠基人,在他那样的时代精心地选择了诗、书、礼、义、春秋等等,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导航。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的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想同知识源泉打交道,这是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所以这两个人和这样一个群体就是我们心目中领读者的楷模。

什么是领读者?
我想领读者首先应该是读者,一个有着较高阅读趣味和阅读能力的人。一个人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学会阅读,较高的趣味能力是在疯狂阅读中实现的。
 我记得自己刚读大学时我的同学里很多是老三届的学生,他们不仅社会经验丰富,而且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外语非常好,读书非常多。在他们面前感觉到自己的苍白,所以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借书。差不多每个星期我都从图书馆里抱一大堆书来读,甚至读到图书馆管理员都怀疑到底有没有读?因为读的书太多,读书速度太快了。就这样一边读着一边做着笔记,一边做着思考,没想到,我的阅读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命运。大三时学校要招一批未来的教师,正巧我有两大本关于教师阅读笔记,给学校领导一看,他说这是真正热爱教育的人。 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我们每个人拥有不同的职业,但是读者可以成为我们共同的身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他就应该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读书就应该成为他自己的生活必需,读书就应该成为他生活的乐趣,读书就应该成为他幸福的源泉,真正的读者应该拥有自己的阅读品位和鉴赏能力,要加入到人类文明建设中去,真正做一个文明人。


Part5

阅读未必改变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


作为一个领读者既是要给人示范看,同时要带领大家读书。1999年,我读了一本书叫《管理大师德鲁克》,他对学生说,走到了这个年纪我才知道,仅仅有理论是不够的,除非你能够改变生活。我被这句话打动,我想我应该怎么样去改变生活?怎么样去改变我们的教育,而不是满足于自己写书,拼命发表著作。

2006年我也读过一本,让我热血沸腾的书,那就是《如何改变世界》。书中描写的不是那些伟大的人,都是平凡不能再平凡的人,他们有普通的老师、医师和普通的记者,甚至就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群人悄悄地改变着。在南非有一个霍桑的女人,发起了一场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病人的护理模式,改变了政府的卫生医疗政治;在巴西有一个叫罗莎的女人,他让数十万计边缘农村的居民用上了电,并且使巴西无数的大草原得到了保护;在印度,有人创建了儿童热线,为千万儿童提供救援。这些人可能没有权利甚至身无分文,但是凭着他们的理想和创造精神最后感动了有权有钱的人,从而长期出非凡的业绩。 我想在座的领读者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也没有权利,没有金钱,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真正相信阅读的力量,真正依靠我们的理想、热情和坚韧,凭着学习和创造精神,我们同样也能够创造奇迹。 一直以来,我们所进行的与阅读相关的人类活动依然被少数人拥有,从人类漫长进化史来看,不久以前阅读可能还是属于奴隶主的高贵的事情,即使今天机遇普及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不读书、少读书,很多人没时间读书。这些年来,我和大家一样对阅读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探索,在学校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研究阅读、推广阅读。 常识告诉我,不是所有人都会赢得最终的比赛,不是所有的努力最终都能获得我们所理解的成功。世界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不具备人类才有的情感和道德,甚至于不会对你表达善意。更多的时候生活的主题是失败与平凡,正像我们推广阅读,阅读能够获得知识,这一点没错,但是它不能保证给我们带来金钱和荣耀。我们更不应该承诺阅读必然能够改变命运,但是阅读确定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

那么我们还要热爱阅读吗?
我们还会热心地推广阅读吗?我想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中,我们才成为领读者,痴心不改地推动阅读。
我前不久写了一篇文章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好学近乎知。正像一个蚂蚁的群落,我们将可以完成单个蚂蚁无法想像的事物。 有句话我很喜欢“我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我想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的改变,改变从阅读开始。



记者:曾瑞鑫编辑:王晓霞美术设计:刘昌来源:中国网教育频道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微信:educenter微博:侃教育    打造中国教育的声音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