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因噎废食?高考若取消英语科目,是外语教育的倒退!

2017-03-06 王晓霞 中国网教育频道


全文约6000字,预计8分钟读完




今日,“两会”进入第四天的议程,

教育依然是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在众多提案与议案中,

都把视线投向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等领域。


两免一补、校园欺凌、传统文化教育等话题

抢占各大网站头条!


亲爱的网友:

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你希望我们讨论什么话题?

请你在此挖坑 ;


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你希望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请你到此砸砖


……


你所关心的,正是我们所关注的!

小编是个三观正确、态度诚恳的好青年,

一定不辜负大家对两会的期待!


……



独家策划

高考若取消英语科目,是教育的倒退!



(▼下面即将进入精彩正文,请观众老爷移个步。)


人大代表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你赞同吗?

 

3月4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宇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把中小学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竟然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


李光宇表示,以高考为导向的英语学习大大加重了学生负担。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国际化形势下出国留学的需要,但更多的是在高考指挥棒下无奈的选择。


这一提案引发了网友热议,文章评论和回复数以万计,微信社群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有网友感到愤懑,“作为高三老师我是愿意的,作为家长,这个是不可或缺的科目。”


然而留言最多的仍为赞同,理由基本不外乎 “学英语没有用武之地,学了也是浪费时间。”“很多专业不需要精通英语”等等。


    支持方

vs


这是正能量,不像有些所谓的专家拿着英语挣钱,即使学英语也没必要这么高的分值。如果公投,高考英语绝对会取消。英语分值比理化高有什么道理啊?


其实我很佩服李光宇代表,敢提高考取消英语,作为选修课程这个提案,虽然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也得罪了从事英语教育的不少人呀!


我赞同以兴趣为导向的快乐英语学习。其实中国需要兴起的是家庭教育,让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怎么教育小孩子,懂得如何发掘孩子的天赋,因材施教。与其强调英语,倒不如从高中到大学都增加心理学作为必修课。



反对方

pk


如果以有用程度来论的话,那更应该取消的是数学等等;取消高考英语并不能改变功利化的目的,反而让学生少了一个学英语的理由,少了一个看世界的方式。


对于硕博来说,没有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做研究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但是在具体考察的时候可以在政策和考察形式上更为灵活。


在当前现状下哪怕教打麻将都可能是负担,相比来说英语还能教出趣味,比如说放英文电影、美剧,让学生们排练短剧等,兴趣很容易调动。




专家点评


这些争议中

不同人所持有的不同观点。


“高考取消英语科目”

是否是可行性的建议呢?


为了将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呈现给大家,

中国网教育频道专访了外语领域的几位专家,


想不到

他们竟异口同声

……


 

前方高能,一大波专家来袭~


王 蔷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英语课标组副组长。


学习外语不是单纯有用的问题

外语教育不能再折腾


当我在新闻上看到这个提案时还是蛮吃惊的,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在全球化的时代,还有人提出“高考取消英语科目,把中小学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我不太了解提案人的背景,初衷和意图。把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和效率不高都归结于英语的学习,缺少充分的依据。


首先,我感觉提案人对中小学外语教育的历史和这些年的发展缺乏了解。从中小学外语教育的历史来说,从19世纪60年代,中小学生开设外语课程,取得今天的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


特别是这十五六年的时间,国家实行课程改革,整体外语教育水平提升很快,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进步非常大,目前已经基本杜绝了哑巴英语的现象,而且给很多中小学生的发展带来了特别多的机遇。你会看到,学习外语的中小学生无论从性格品格,沟通交流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我认为,高考取消英语科目,将会带来是整个外语教育的倒退。回顾起来,自建国以来,外语教育已经经过了多次折腾,这几年发展得很平稳,也很有成绩,外语教育真的不能再折腾。


其次,学习外语不是单纯的有用问题,不是每个人都会用到外语。但是在中小学开设外语课,对孩子的性格品格,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了解不同的文化非常有益。


学习外语可以打开一个窗口,让孩子们发现不同的语言背后不同的思维以及文化价值观,很多丰富的文化知识都可以通过外语获得。没有学习外语,就缺少这个渠道。所以学习外语并不仅仅是有用,外语教育是学校人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三,从外语教育本身来说,目前的确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评价的方式也需要不断优化。但是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学习负担都归结为外语教育。


外语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提高外语教师的水平,研究教育教学的方法来解决外语教育中的问题,努力提高质量,而不能因噎废食。


第四,从国家发展来看,要注重国民素质和修养的培养,提升大国地位,国民的外语水平非常重要。从个人来说,外语能力也不可或缺。在全球化的时代,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开放的,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无法断定某个孩子在未来就不会用到外语, 学一门外语就多一个发展的机会。


从教育公平来讲,如果国家不能为每个孩子创设学习外语的机会,就相当于剥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孩子发展的权利。因此,将中小学英语修改为选修课是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的。


第五,高中课标正在修订,教育部对于高中毕业生的外语要求已经做了一些调整。高中外语原来是10个学分的必修课,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减少到6个学分。现在高中外语教育将实施的是对不同的人分层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每个人多多少少要学一点外语,这符合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另外,我们在高中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设计了大量的选修课,学生可以选择符合他们的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我认为,通过英语高考,我们可以确保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外语能力, 因为作为大学生, 他们需要通过外语获得国际先进的学术文献和资讯,为开展前沿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他们也需要参与国际学术研讨,发表和交流自己的研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因此,高考英语不能取消。


当然,社会上有一部分人没有学好外语,或者他们目前的工作也用不到外语,因此,他们认为外语科目不应该开设。我觉得不能用自己的经验去做判断,而应从国家的发展和每一个学生的未来考虑问题。


◎王蔷


龚亚夫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主张英语作为选修课

是认识上的严重错误


第一,这是认识上非常严重的错误,好像只有出国的人才能用得上英语。现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把掌握一门外语作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养。比如美国提出的21世纪技能,把用外语与人交流看作21世纪人才的主要能力之一。


欧洲27个国家,其中13个国家教学生外语的时间是7岁,10个国家在8~9岁之间外语作为义务教育,4个国家在10~11岁之间开设外语课。外语作为人的综合素质,不能仅从工具的角度考虑,用得上就学,用不上就不学。学习外语对于人脑的发展、人的综合素养、心态、品格等还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即使从工具的角度来说,世界上92%的科研论文都是通过英语发表的。想要科技兴国,教育兴国,不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不可能接触到国际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靠别人翻译,都是二手的。


另外,从实用角度来说,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通讯、体育、金融、科技等各个领域,连我们高铁的座位号都使用英语符号,停车场的标志也是英语。不掌握英语,如何在国际上立足?


第三,如果英语作为选修课,只能加剧教育的不公平。50%左右农村地区的孩子,就会失去国家义务教育提供的学习机会。现在英语培训市场这么大的需求量,只有中产家庭才能付费学习。如果单靠这个,农村的孩子首当其冲是受害者,这就加剧了教育不公平。只有国家投入,这些孩子才有学习外语的机会。


如果英语作为选修,越是没有条件的农村、小城市的孩子,就更会失去机会,只有大城市的富裕家庭才能负担得起学习的费用。


第四,一提起学习英语就把增加学生负担,甚至把学生汉语水平低联系起来,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看法。学生学英语确实花费很多时间,但是课业负担不仅仅是学了英语就增加了。甚至有人认为学了英语会影响汉语水平。


那么民国以来那些大师级的人物,比如辜鸿铭、陈寅恪、鲁迅、钱钟书、周有光、汤用彤等等都是会外语的,很多在国外拿的博士学位,老舍不也是在英国、美国都生活、写作过吗?他们在汉语、历史、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世界级的成果。学习英语和汉语这两者并不矛盾,这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五,大家对英语教育不满意,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学习没学会,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不是英语教育价值的问题,不是该学不该学的问题。我们的英语教育在目标、内容、课程设置、教学途径等方面有很多深层问题需要解决,这是真正影响英语教育有效性的问题,从事外语教学的人也需要认真地反思。


我们中小学还是遵循国外,为了移民到英语国家的学习路径,有的小学一年级就开英语课,一个星期学两节,因为接触的频度太低,所以学了很长时间也学不好。学语言不在于接触语言的长度,而在于接触语言的频度。


第六,我们在对外语的要求上确实有些需要改革。现在凭职称不再要求都得考外语了,这就是进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学生的外语水平,可以看他到底在这个领域引用了多少国际上的最新研究,而不是看考试得多少分。目前国家正在尝试不依靠高考这一种手段去评价学生。


今后考试的改革是综合能力的考试,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品格、思维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多维度地评价学生。以为如果不考英语就能减轻学生负担,是外行人很幼稚的看法。


龚亚夫


张连仲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全国基础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莫为浮云遮望眼

英语改革一直在强力推进


我们有几个全国外语界的微信群讨论得也比较热烈,有的老师说这是个伪命题,从国家利益、市场需求到个人发展,英语学习都具有特殊的位置和作用。


首先,我认为作为人大代表,从对人民负责的角度可以做任何议题的提案,这是他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要全面解读他的提案。他的逻辑上是说,从他看到英语学习当中痛苦很多,浪费很多,他认为高考英语这种运作模式要改变,同时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要保留,所以他提出的方案不是简单的退出或消灭。


前几年,也闹过一阵风——英语要滚出高考。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英语学科不是替罪羊,在基础教育改革上应该是领头羊。英语的意义是它可以和世界直接接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英语存在有其特殊价值。


这位人大代表指出了英语教学当中的很多弊病,包括全民学习,大量投入效果不好,这里边有社会的问题,也有英语教学的问题。但希望他深入了解教育改革大背景,应该说十几年来,英语教育在不断地变化。


如果做过调研你会发现,英语学科是在改革中的,现在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英语学科在为落实核心素养设计新的课程标准,高中课程标准马上就要出台了。我们现在所推进的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强调英语本身是素养的组成部分,学英语的过程有利于拓展思维,换角度看问题,有利于学会学习等等。


高考当中,英语已经向前引领了一步,英语作为高校升学的重要选取标准仍然存在, 但考试的标准和形式都在专业团队研究中发生着有利语用能力检测的深刻变化。


我们要转变理念,迎接三新。首先,两会之后,修改后的高中新课标将会出台,各个学科形成一个大盘子,一起向核心素养的学科层面落实;第二,各个出版社在紧罗密布地修改教材,明年可能就会使用。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和着力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上都有新思路、新变化;第三是新高考,英语学科在静静地变。比如试题形式变革,大力压缩单选题, 从考察单技能的读改为从读到写,  这是一个巨大的深刻的变化,我管它叫静悄悄的革命。


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各地的老师们都在进行课改。英语教育与国际比较接轨,在理念和操作上还是比较超前的。社会上有些炒作,教学中有些压力是普遍现象,不是某个学科的具体问题,英语学习在两会引发讨论是好事,但英语学科的进步和发展还是希望大家看得到。


所以不应根据存在一些问题,就简单提出否定和退出的说法。 开句玩笑说,这位先生的提法可能有点像看到交通事故,要取消汽车差不多,解决方案略显简单。


◎张连仲



张 剑

北外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全国中小学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专家组组长、英国伦敦圣三一学院国际英语口语等级考试中国区考官。


通过互联网将优质资源整合

实现教育公平


第一,国务院和教育部这两三年关于外语学科有一些文件正式出台,关于外语学科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很明确,这些政策是经过全国专家和顶级人士探讨了好几年。我建议所有关心的人士可以看一下国家有关外语的政策。


第二,这位代表提到的有个问题挺好的,比如英语学习效率不高,耗时很多,师资薄弱。在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值得关注的是,国家互联网很发达,教育部正在进行信息化普及工作。我们应该探讨的是,如果把互联网和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学校信息化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将优质资源整合,实现教育公平。


尤其是英语,像微语言这样的互联网机构,他们有很多的外教师资和互联网平台,如果与学校合作,不用花很多钱就可以让乡镇的孩子们和外教一起上课。我们需要探讨的是现在教育部大力推进的互联网+教育、教育的信息化和优质资源的整合,而不是探讨英语学科高考取消或者选修。


张剑



席玉虎

英语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兼任中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我们还是停留在学习语言

而没有使用语言的过程


高考不可能取消英语科目,我们已经是全球化的国家,而且贸易自由化,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英语作为外语,是一种国际语言。我们要融入世界,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互通有无,需要掌握这门语言。


世界上大多数的科学论文都是用英语发表的,我们要看懂最前沿的科技文献资料,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语言。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考如果取消英语学科,学生就失去系统学习英语的机会,对学生的成人成材不利。


现在的问题不是高考要不要取消英语的问题,问题是现在的教育不是一贯制的,学习目标达标落实不到位,小学学习4年,中学学习6年,10年学习英语,确实要花费很多精力。现在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没有完成,就到了下一个阶段。


如果小学集中解决听说的问题,初中解决语法和阅读的问题,到了高中就是解决写作或者翻译的问题。现在问题是小学听说读写,初中和高中同样考听说读写,大学也一样考。我们还是停留在学习语言,而没有使用语言的过程,这是我们整个教学设计,课程设置需要反思的问题。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还不均衡,小学的师资配备良莠不齐,有的小学三四年级开设英语,有的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小学阶段是孩子语言打基础的阶段,真正学好外语,母语的基础要打扎实。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学生不是投入大量的时间认真地学习母语,而是课外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恶补英语,于是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高考必须考英语,是指挥棒。学习外语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匹配的,是人文素养的体现,学习外语是人的智力要素的开发,我们应当学习一门外语。


从高考的角度来讲,还是要考英语。如果不考试,家长和学校不好要求,孩子就失去了目标的引领,这也将拉大城乡的差距。我们不能否定学习英语对改革开放和全民素质提高的作用,更多的是应该在供给侧上做调整。学好外语是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我认为高考不能取消英语科目。


◎席玉虎




作者:王晓霞

设计编排:刘昌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独家稿件,已经专家审阅。转载须经中国网教育频道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两会手记 | 朱永新:媒体朋友是一扇扇窗口

两会手记 | 朱永新:智慧来自双脚

两会手记(二) | 朱永新:在政协这所大学里

两会微言 | 那些教育改革的声音,来自最真最美的教育人……

两会手记(一) | 朱永新:功夫在诗外

两会声音 | 给代表委员捎句话,校长们为何最关心这个话题?

名人堂 | 朱永新:和美好相遇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视频专访)

盘点 | 两会最敢怒敢言的校长是他们

关注 | 这些“点燃”两会的教育热点话题,你最关注哪个?

图解 | 2017全国两会教育八大精彩看点,和每一位老师相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