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特级教师告诉你:学生考得不好?三个“不要”来支招

2017-07-14 中国网教育频道

这一周,学校的期末考试陆续结束了,很多学校的成绩都出来了。难免有学生成绩不好,其实,老师们也往往会受到成绩的困扰。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文章,值得老师们看看!


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  王君

学生考得不好怎么办


老师们的心情,恐怕很少不受考试支配的。面对学生的考试失败,我们何去何从?我们的心情该如何安放?


说点儿心里话。用三个“不要”


首先,不要为难同事。


考试的结果一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考得不好的如坐针毡、如临大敌、如火烧    身──那是当然的!接下来的可能就是学生的质疑、家长的投诉、领导的责问。


面对分数这呆头呆脑的家伙,考得好的呢,哪怕是假装淡定,心中也多半狂喜,说不定比那洞房花烛夜或者他乡遇故知还要神清气爽……我做了二十年教师,自己就是这么一路看过来活过来的。我曾见到多少教师,他们终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比隔壁的、对门的、背靠背的那位同事平均分多考0.1或者0.2分,否则,他们就会失落,就会痛苦,就会抑郁,就觉得自己的生命毫无价值。


在这样的心态下,教师与教师之间,特别是主科教师与主科教师之间,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我经历了不少教研组,为了那点儿平均分搞得鸡飞狗跳。


所以,我总是呼吁:为了救赎和自我救赎,教师一定要团结起来,成为真正的朋友。我们要把心真正放下来,看到未来,看到明天,看到我们的价值真的不仅仅只是那分数和排名能够圈定的,不要把荣辱得失全寄托在那平均分上。


大家都一条心,视他人的班为自己的班,别的班考得不错,大家都祝福他,真诚地向他学习,相互提升,一起进步。除了分数,还从更多的角度去发现身边同事的长处,彼此赞美,相互激励。那么,恶性竞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会得到缓解。


我想,营造一个气氛好些的小环境,我们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当然,我更祈求我们的领导们,不要把分数排名作为控制教师的手段。激发教师的方法千千万万,聪明的校长一定懂得:只有每一个教师都心灵舒展充分地感受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尊严,这所学校,才可能成为真正幸福的学校。


我很幸运,我的校长,是这样的人。


以前,我曾经在一个很好的教研组呆过。组里有一个年轻老师,一直很苦闷,因为他的班总是平均分比我们差几分,为此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很不忍,几个年龄稍长点儿地悄悄一商量,决定给这老师一点儿帮助。在一次考试中,我们都故意把自己班的平均分压了压,第一次让那年轻人夺了头魁。这下好,那孩子,一下就开心了,干劲儿也来了。这样大家一“忽悠”,整个教研组其乐融融。后来大家约定,谁考第一,谁请客。这个教研组,是我最喜欢最难忘的一个教研组。


不为难同事,就是不为难自己。我们跟同事朝夕相处,甚至比跟家人相处的时间还要长。影响我们的生命状态的往往就是身边的那几个人。如果我们足够聪明,就一定会先让同事幸福。多一个幸福的同事,办公室就多一分快乐;自己的周围,就多一分和谐;我们自己,也多一分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不为难同事,其实就是解放自己。


其次,不要为难学生


考得不好,难免迁怒学生。有的老师,心中有恨,嘴下无情,损起学生来毫不留情。


最难过的是所谓的“差生们”拉低了平均分。我曾经看到一个老师在办公室训差生,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我以前也因为考试成绩讥讽过孩子。这些年每每想起那些细节,都觉得自己是罪人。其实我自己读初中时,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等生。到了高中,更完完全全地成为了差生。高一的时候,我的物理成绩是18分,数学也只有50多分。我真正开始用功学习,是从高四──补习的那年开始的。人是多么可悲,为什么一旦自己成为了教师,就忘记了当年的岁月,而对现在的孩子毫不留情呢?


我们应该相信,绝没有孩子自己愿意成为所谓的“差生”,也没有一个父母故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差生”。每一个“差生“的背后,都必然有一个心酸的故事。或者说,有”差生”的家庭的背后,都有难言的苦痛。一个好教师的意义应该在这里:他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站在什么样的高度,都能理解孩子体谅孩子。鼓励孩子和帮助孩子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本能。


做幸福的教师,必须要跨越心理上的一道坎儿:孩子,绝不是我们实现平均分的工具。孩子是人,是尚未长大的“成人”。尊重他们,是教育的底线。


越考得差的孩子越应该得到尊重、得到保护、得到关怀。


社会要保护弱势群体,学校要保护弱势孩子。所谓弱势孩子,绝不仅仅只是农村家庭读不起书需要希望工程帮助的孩子,还有更多的是“读书暂无能,读书暂无力”的孩子。


老师们,记住网络上流行的段子吧:要爱优生,未来他们可能是科学家和大学教授;要爱中等生,未来他们可能是你的同事;要爱差生,未来他们可能是投资重建你的学校的人。


陶行知的名言我们都耳熟能详: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可不要等着坐火车、学微积分、点电灯,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抱一抱这些考试分数只有个位数的孩子,给他们鼓励,告诉老师会帮助他们,等待他们。这比德兰修女抱住那些肮脏的穷苦人容易得多啊!


最后,不要为难自己

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小知识分子,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不高,但大多数偏偏责任心强。学生考不好,很容易马上产生自我负罪感,觉得自己不行,能力差,弄不住学生,是个无能的教师。


这是对自己的不公正。


学生成绩不理想,需要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冷静地反省和调整。


一般来说,学生分数考得好,这个老师是称职的。但也不一定。现在中小学的那点儿语文考试,明眼人都知道,如果你从初一开始就把孩子当初三学生来对待,天天就盯住那点儿考点使劲弄反复弄,不惜牺牲学生的所有语文学习的时间,甚至还赔上孩子的其他时间,把语文当成数理化来反复操练,这样搞下来,也许学生的成绩也好看,而且学生家长说不定还欢迎。但是,这样的教师,他们让孩子牺牲的是阅读的时间、思考的权利、享受语文的最佳时光。


我们评价自己,除了分数外,还有许多指标:比如学生对我们的感情,比如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程度;比如我们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反思力度和创造高度;比如自己在学科上的可持续发展动力……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给自己打个分,然后确定努力方向。


事实上,有许多有追求有魄力的老师都是暂时能够摆脱“分数”的桎梏的。有些具有教改意义的教育行为,在某一段时间,是需要暂时牺牲一下分数的。如果什么都不敢牺牲不敢丢弃,只抱着课本考卷为生,就算是取得了还像样的分数,那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我理想中的考试乃是:不要公布明确的考试范围(什么三个单元的字词,五个作家,八首诗,两篇文言文等等),不要让考试成为了教师撒下天罗地网对考点围追堵截一个也不能丢的无聊战争。好的考试应该是一种常态的考积累、考能力的测试,是能够把教师都吸引到带领学生从容地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上的考试。如能这样,语文教学,就会获得一种面向未来的淡定和勇气。


面对学生考得不理想的现状,我问自己:


我的课堂高效吗?

我勤勉吗?该落实的知识点是否都落实了?

我扎实吗?我的课是不是还有些浮躁?

我的作业布置是不是对所有学生都有益?

我对弱势学生的关注是不是持之以恒的?

我的语文整体规划是不是合理?

…… 


最简单的办法还是:求助于学生,多听听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来一起出点子。


我们带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事实上每一拨学生都很不一样。对前一拨学生适用的方法,未必对这一拨学生有用。就如我,用以前教重庆学生的法子,基本上教不动北京的学生。这次考试也悟到,教上一届学生很有效的法子,也不一定对这一届学生有用。所以,我们得改变,得调整。这个改变和调整的过程就是教学科研的过程,就是提升自己的过程。


所以,我们走向成熟和理性的一个标志就是:当学生考得不好,我们不沮丧不埋怨,反而,我们会觉得很兴奋:因为问题出现了,改革的契机也就出现了,挑战也就出现了。没有挑战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


要感谢那些所谓的”差孩子”,感谢遇到了比较差的班,他们让我们更丰富,更活跃,获得了更大的提升可能和提升空间。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老师会嘲笑我,这是痴人说梦不和社会接轨。

随他们去吧。反正,我觉得我自己的价值是用分数衡量不了的。我会慎重对待孩子的分数,努力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好一些的分数。但是,如果我尽力了那分数还是不太好看,我不会抑郁、不会自责,我照样吃嘛嘛香,看谁都是天使。

要我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抵给那分数,为它哭为它笑为它痴狂受它摆布,打死我也不干!


来源:好教师

编辑排版:周继凤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干货 | 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建设者,需要做这几件事......

干货 | 掌握优秀教师备课十二步,让课堂大放异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