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父母要教给女孩保护自己的能力

2017-07-30 中国网教育频道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朗读者魏志勇的朗读音频✦


21天伴读记 第11天


爱孩子,这是连动物都会做的。关键是要会教育孩子。

 

但有些父母却因为惧怕而把爱变成了过度的保护,即:生了男孩怕变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是,你不可能整天围绕在他身旁,你有你的事业,孩子也有腿有脚,有自己生活的空间。

 

大家还记得发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吗?女孩由于没有自护能力,竟被一个假冒警察的坏人骗到小树林里害了;山西一位女大学生,大白天走在校园里,竟被一个声称“是教务处的”坏蛋骗到一个废旧房屋里强奸后焚尸灭迹。

 

做父母的要保护孩子,不能只是用自己的臂膀,还要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


父母要特别关心自己的女儿。

 

父母要从小告诉女儿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更不要允许男性随便摸她。女孩子要从小培养勇敢精神,遇事要不慌不乱。


记得我在上初中时,就曾经遇到过一个流氓。放学后乘公共汽车回家,我感觉到后面有人老拱我,便警觉起来。我慢慢往车门口挪动,没想到脖子上的大围巾却被那坏人悄悄拽住了。我没动声色。

 

车一停,我“噌”地跳下车,同时使劲儿把围巾拽了出来,快步往家走。可是那个坏人也下了车,在后面跟着我。



这时,我又想起妈妈的话:“有人跟踪你的时候,你要往人多的地方去,不要往家跑,让坏人知道你住在哪里。”

 

于是我径直往胡同口的首都剧场走去,混在散场人群里转了两圈,把围巾放在书包里,换了个模样。看看“尾巴”甩掉了,我才跑回家。


到家我把“历险记”跟妈妈一讲,妈妈当时就夸了我:“太好了!你真勇敢,还挺聪明,干得好!”妈妈培养我的坚强勇敢的性格成为我独立生活时最重要的财富。


19 岁,我离开家去东北农村插队。在农村插队的那些年,我经历了许多次惊险,每一次成功地摆脱险境,都使我向“勇敢”靠近了一步。


我终于悟出这样的道理:勇敢是精神气魄的力量,而不是四肢的力量。那些最能适应环境的人才是勇敢的人。勇气是在每一次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越是惊险越向前,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恐惧,你就会成为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一次,我带领 30 多名北京小学生去香港参加夏令营活动。回来的那天晚上,北京下起了大雨,机场上空雷电交加,飞机几次下降都没有成功。飞机大起大落,颠簸得十分厉害,好像马上要机毁人亡一般。机舱内旅客乱作一团,有大声惊叫的,有喊爹叫娘的……


跟我同行的一位年轻女记者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险情,她紧紧地抱着我惊恐地大叫。这时候,我保持镇静,并且安慰她说,“不要紧,不要紧的……”



飞机终于在天津机场迫降,等待北京方面的命令。这时,外面还下着瓢泼大雨。一些旅客吵着要下飞机,还有的人冲我们嚷道:“你们怎么还不叫乘务员打开舱门,把孩子们带下飞机,你们不想活了啊!”

 

同行的人问我怎么办,下不下飞机。我冷静地说:“不能下去。外面下着那么大的雨,只有飞机上是最安全的。我们要相信中国民航。”我招呼孩子们安静地休息,还把自己的矿泉水贡献出来,给那些吵着要水喝的旅客。


在孩子们的影响下,机舱里的旅客慢慢都安静下来。一个小时后,飞机在北京机场安全降落。在机场等候多时的家长看到孩子安全回来,十分高兴。



那位年轻的记者动情地对我说:“佩服!你真有大将风度,临危不惧!如果这次中途下了飞机,我想我以后肯定再也不敢乘飞机了!”


她的话使我感到欣慰。我想,人生也是如此,要做暴风雨中的海燕,才能领略风雨的壮观。妈妈给予我的这种勇敢精神,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可以叫“护身符”吧!


请输入标题     bcdef

-作者-

卢勤,高级编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著名的“知心姐姐”。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朗读者-

魏志勇,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语文老师,海淀区骨干教师。


编辑制作:乔敏瑞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本文原标题为《丢掉惧怕心,找回保护心》,选自卢勤的《写给世纪父母》,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参与话题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