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相互尊重的方法——学会商量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朗读者王玥的朗读音频✦
21天伴读记 第12天
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两代人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是——学会商量。
我从儿子的成长中体会到:商量,能使家庭关系变得和谐;商量,能使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从而使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并学会用商量的办法去对待父母和他人。
上学时,有一天,儿子对我说:“妈妈,和您商量一件事。”
“好啊!”我洗耳恭听。
“过两天学校要组织春游,要坐车、买门票,天这么热。还要买点儿饮料。您能不能给我五块钱?”儿子捏着手指算着。
“可以。”我毫不犹豫。孩子出去玩,给点儿钱是应该的,何况他的理由那么“充分”。
儿子的班主任告诉我:“这次春游,你儿子什么都不买。中午吃饭时,大家都去买饮料,他也不去买。我们问他为什么,他神秘地告诉我‘节约归己’。”
后来听儿子说,许多同学买吃的、买喝的,春游变成了“吃游”;还有的同学把剩下的钱买了小飞机,三元钱一架,一会儿就飞丢了好几架,多可惜呀!
儿子上中学以后,追求独立的思想逐渐占上风,越来越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
高三上学期,儿子提出周六要和三个男生去另一个男生家住一晚,欢度中学的最后一个新年。我没有同意,理由是——老师说了,不让到同学家过夜。当晚,谁也没有说服谁,儿子也没再坚持。
过了几天,儿子忽然问我:“妈妈,您写的书没有人看怎么办?”我以为他指的是那本《写给年轻妈妈》,便很有把握地说:“有人看,这本书发行 200 万册了。”
“我是说,假如没人看,您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儿子换了一个角度提出问题。
“那我当然会伤心的。”我坦白地说。
“这就对了,”儿子一拍大腿, “您想想,同学的妈妈听说我们要去,晚饭都准备好了,屋子也收拾出来了,可我们又不去了。人家白准备了,一定也会伤心的。是不是这个道理?”儿子显然比小时候能说多了。
“道理是这样,可学校开家长会时说了,有几个同学去别人家过夜,家长们有意见,所以不同意这样做。”我再一次申明反对的理由。
“那几个同学事先没有和家里商量好,让家长着急了,家长当然反对了,我这不是和您商量嘛!”儿子耐心地解释着。
听到“商量”这个词,我动心了。是啊,儿子为了达到目的,真是煞费苦心,他用“商量”来说服我,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呢!于是,我同意了,并嘱咐他早一点回家。
儿子乐了:“我早知道妈妈是个明白人!”他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从儿子幼儿时期直到高中时代,我一直用“商量”的办法同他相处。 “商量”使亲子间增进了感情,避免了冲突和对抗;“商量”使儿子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来观察事情,思考问题,学会了民主和平等、尊重和友谊。
回想儿子成长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是独立的世界,这个世界蕴藏着极大的潜能。潜能的开发,要靠个人努力,更要靠父母的尊重、赏识和肯定。
父母应当相信,孩子的世界会比自己的世界更辉煌,因为他们属于未来。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平等地面对他们,真正地尊重他们,由衷地赞美他们,他们才有可能以自己的健康成长来回报我们。
请输入标题 bcdef
-作者-
卢勤,高级编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著名的“知心姐姐”。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朗读者-
王玥,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编辑制作:乔敏瑞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本文原标题为《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选自卢勤的《写给世纪父母》,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参与话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