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 | 开学啦!孩子入学前的四项准备,您做好了么?

2017-09-10 中国网教育频道

伴读第四季《读懂孩子》第10天

朗读者 | 周珂伊

学校 |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01-

成长规律


自理能力的准备


上小学后,要求儿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同时也要有基本的安全、保健的意识。

 

如:上下学路上应有注意交通安全的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知道按冷热穿脱衣服,渴了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上小学后,儿童便要遵守各种制度及课堂规则,如:要按时到校、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汉字要求工整等。因此,在入学前就应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如:父母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坐下来看图画书等,培养他们专心做事,不讲话、不时常走动的好习惯。


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学校要求每个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有严格的的考核要求。这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因此,家长应为即将入小学的孩子做好任务意识的准备。

 

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


儿童入小学后,不愿与人交往,会影响到儿童的生活、学习各方面。

 

如:孤僻的孩子和缺乏交往能力的孩子,往往不受小同学们欢迎,从而享受不到同伴间交往和合作游戏的欢乐。胆小不善交往或者受到欺负的孩子,甚至不会去求得同伴的帮助。



-02-

养育策略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父母可通过和孩子做游戏来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和正确发音的能力。

 

如一起玩绕口令的游戏活动,让孩子背诵生动有趣、押韵的词句,逐渐自觉地意识到语言中语音的不同成分;进行一些听音辨字、说意思的游戏,练习语音听力,使孩子逐渐意识到同样发音的字有声调的差别;还可以用唱调的游戏,找生活环境中的数字,如门牌号、楼号、汽如妈、麻、马、骂等,让孩子在无意中养成唱四声声调顺序的习惯。

 

父母可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如:引导孩子去观察不同的物体和图形,并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对同类物体的相同特征进行概括。这样的活动,虽不是直接认字,但是由于孩子对不同图形的区别很敏感,也就能够区分字形的区别,例如多一笔少一笔,出头不出头等,有助于将来孩子入学以后形成辨认汉字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找生活环境中的数字,如门牌号、楼号、汽车牌号、信箱号等,并与孩子一块讨论数字的用途。

 

如:根据数字找到房子或街道的地址,找出食品价签上的数字等,以训练孩子对数字的识别力。

 

通过让孩子识别不同的形状、立体图形帮助孩子理解几何的概念。

 

如:高速公路标记为长方形,停车标志是八边形等。可以这样问孩子:“这个标记和刚才那条街上你看到的一样吗?”同孩子讨论标记有几条边或几个角。

 

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父母可在向孩子提出问题后,给他们足够的思索答案的时间。要求孩子自己推理出问题的答案,然后再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要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而不是试图找出大人所希望听到的答案。



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学龄前儿童最主要的学习途径就是游戏。父母陪着孩子一起玩耍,如摆积木、扮演角色(如过家家、超人打怪兽)、下棋,既能增进与孩子的沟通,还能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

 

教导孩子听老师的话,帮助孩子参与班集体活动,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加强为班集体的服务意识。比如,告诉孩子在课前帮助老师整理黑板、讲桌,领取教具、学具,课后收拾教具、学具。在做操、站队列时,要听老师的统一指挥。

 

指导孩子要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学习上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以诚相待,不要欺负其他同学,要遵守规则。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孩子迅速、顺利地融入小学生活。

 

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孩子的运动技能。经常运动,如打球、跳绳、踢毽子等,有助 于提高孩子自身的手脚协调能力。另外,运动好也是孩子增强自信的方式之一。


作者: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出版-

《读懂孩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 | 周珂伊

座右铭:因为坚持,所以水滴石穿。


 今日话题


# 你为孩子入学准备了哪些“法宝”? #


1,在微社区或微博,参与每日"不发火"活动打卡,坚持打卡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神秘礼物。


2,参与每日话题讨论,在本篇文章下留言,位列第5楼的读者,将有机会成为幸运读者。



小编推荐

伴读 | 划重点!方法不对,惩罚教育只会适得其反!

伴读 | 请善待好奇心,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钥匙

伴读 | 学会分享,会让孩子实现1+1>2?

伴读 | 帮孩子缓解分离焦虑,上学再也不是“生离死别”

伴读 | “校园霸凌”事件有雏形,老师家长要警惕!

编辑制作:刘嘉欣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