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教师绝佳案例——《当小学生遇见苏轼》成功背后的秘密!

2017-10-16 中国网教育频道



还记得前几天朋友圈被一篇题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刷屏吗?不少人惊呼要回去重新读小学,这份堪比大学生论文的研究报告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其实教师的创新性教学与家长的配合密切相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于苏轼的这些诗词我们并不陌生,而最近一群小学生研究苏轼却研究出了不少名堂,让我们来看看这帮小学生都干了啥?                



 

让人“惊呆”的

研究报告 


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篇题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刷屏?这篇让众多网友“惊掉下巴”的10万+,出自微信公号“清华附小2012级4班”。


乍一看,这篇文章普普通通,很多学校公号都喜欢晒作业嘛。但仔细一看,这群六年级的小朋友,是在研究苏轼!苏轼!


原来,这是适逢苏轼先生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



一起来看其中让人“惊呆”的研究:


研究一:用大数据分析认识苏轼


孩子们统计发现,唐宋诗词由9552位作者创作了276545首诗词,平均下来每位作者要完成28-29首诗词的创作,而苏轼一生共创作了3458首诗词,相当于120位诗人,占了整个唐宋诗词量的1.25%。


结合他的实际年龄来计算,他每年需要写54首诗词,这样下来平均每周至少写一首诗词。如此看来,苏轼的确是一名高产作家。



而通过程序把苏轼的这3458首诗词进行研究,统计出诗词中出现的高频词和高频字。


排名前50的高频词:


排名前50的高频字:


“子由”在《苏轼诗词全集》中出现了229次,成为苏轼高频词里面的“王者”,足以可见苏轼与弟弟子由之间的手足情深。


此外,孩子们发现“归来”一词出现了157次,“归去”出现了92次,苏轼是在到处云游吗?通过进一步分析诗歌出现的年代,孩子们发现,苏轼一生三次被谪,每次被谪结束之后,苏轼诗中“归来”出现的次数就会有所增加。


是不是看到这,你就觉得这些小学生也挺厉害的?!


研究二: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


苏轼一生去过很多地方,也用诗歌赞美过很多美景,这些美景后来很多成为了风景名胜,苏轼也成为了它们最好的旅游品牌代言人,那么,他的品牌价值究竟有多大呢?


孩子们将研究范围缩小到国家5A级景区,发现有27家景区被苏轼在诗歌中提到过;假定景点接待人数与景点价值之间有对应关系,粗略得出这些景点的价值;以苏轼为该景点写诗的次数,按比例折合成其对该景点的无形资产贡献。最终估算结果显示,苏轼在他“推广”过的5A级景区中的品牌价值大约在26.75到128.70亿之间。


这个结论如何研究出来的?



废话不多说,来看看他们高能的研究过程:


研究三:苏轼的社交圈


还有的孩子研究了《苏轼的社交圈》,揭秘苏轼不同时期的朋友。



苏轼的家庭成员:


苏轼的故人:


苏轼的朋友圈:


研究四:苏轼与王安石、欧阳修的对比



看懂了不?


最终全班同学以23份课题研究报告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苏轼。


 

这些“最牛”小学生是如何炼成?


教师保驾护航!


首先,要成为这样的小学生,就要书画诗作都精通:利用课前演讲,了解苏轼生平;在晨读时间,吟诵苏轼的诗词;暮省时间,进行游戏飞花令……此外,还需要对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比如观看纪录片《苏东坡》,等等。但无论什么形式,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这群学生产生了很多问题。利用假期时间,他们进行了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


看看他们的微信群吧!老师成为了同学们的贴身军师,思维在碰撞中产生了更多火花:



老师们都把课题研究群置顶,方便随时关注。



学生们认真研究的样子:


改到崩溃的11稿……


成功仅仅是因为教学资源丰富?


家长配合少不了!


小学生们的调研成果,让网友感觉“智商受到了暴击”。有网友认为,这些报告或为家长所作。针对这些说法,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长只参与了一些技术性的细节部分,大多数内容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学生们在此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大家看到的只是三年积累的成果,事实上,学生们从三年级开始就已经在进行各种课题研究。”校长窦桂梅表示。


苏轼课题中,家长到底参与了多少?2012级4班数学老师易博介绍,家长会在一些细节上给予帮助,比如寻找计算软件,绘制折线统计图等,剩下的数学分析则都是学生自主完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在校三年的锻炼,已经做了十几次课题研究,掌握了基本的调查方法,现在写上一篇调查报告已经问题不大。他认为,探究式学习让课程更加严谨,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清华附小学2012级4班课题研究小组聊天记录


清华附小学2012级4班的班主任连洁说,上学期开始,老师便指导学生精读苏轼诗词。本学期,学生们综合各学科知识,并通过查资料、做问卷做了 48 31632 48 15287 0 0 3292 0 0:00:09 0:00:04 0:00:05 3291少关于苏轼的调查,“昨天晚上,有一个家长给我发微信,特别详细地列出了他参与的部分。”整个国庆节假期,连洁都在陪孩子们完成调研报告,“在报告成文的过程中,每个文字确实都是孩子们自己一个键一个键敲出来的。”


清华附小学2012级4班教室里,副班主任易博在收拾办公桌上的东西准备下班。为了节省办公成本,同时更好地让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该校的班主任老师全天都在所负责的班级教室办公。


说到家长配合教师,不少家长认为就是每天按照老师的“要求”,盯孩子作业、在作业本上签字,其实不然,通过清华附小2012级4班的故事不难发现: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支持老师工作,已经不再是“陪作业”这么简单,关键点的技术支持、配合才是教师拓展教学中最需要家长做好的。


班主任连洁介绍,她从二年级开始接这个班,学生人数每年都在变,有的选择跟随父母出国,也有从国外回来的,个体差别较大。如果仅依照义务教育规定的课程来学习,学生进步空间有限。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学校提倡老师带领学生做课题研究。


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们先后做过十几次课题研究,包括“种子生长日记”、“地铁雾霾影响”、“操场实物测量”等等。写“种子日记”时,学生需要每天记录种子的生长速度、叶子变化等等,再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总结,一些学生从中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刚好是我们接下来准备讲的。”连杰说。


通常,学生初次自主选题,都难以避免“大而空”。因此,老师会先设置七到八个研究方向,再细分下来,就能形成几十个小课题。接下来,就是查资料、问卷调查、分析、答辩等环节。该班的易博老师本科学习基础教育,硕士学数学,擅长数据研究。为了教学生写研究报告,易博写了整整一黑板的报告规范,并教学生设置各种问卷。答辩时,班上专门设置了评委,遇到答不上来问题的,由评委提出建议,在老师指导下重新修改。


老师们看后有何感想?这么鲜活的创新教学案例,小编建议老师们收藏,无论是在日常教学工作,还是想尝试新花样的老师,都是不错的研究和学习案例!


来源 | 清华附小2012级4班 新京报 中国教育报 

实习编辑 | 赵萍

责任编辑 | 周继凤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干货 | 从美国明星教师的55条班规,看美国素质教育

干货 | 好课的四个标准——有人、有料、有趣、有变

干货 | 老师们上课最容易忽视的16个坏习惯,你中招了没?

干货|盘点2018年高考9种升学途径!不要错过这些上学的机会

深度 | 每个教师日常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就是他关于教育的人性假设

深度 | 著名教授揭露教育困境,知识在海量激增,而我们却越学越肤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