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班主任真不好干?可能你忽略了这三类关键知识

2017-10-26 中国网教育频道
 

全文共3623字,预计6分钟读完

  


老师们都知道,

班主任这个工作吧,

是个负荷极大的活。

拿着比别人多几百块的工资,

却操着“全宇宙”的心。

可是即使再“披星戴月” ,

还是会在工作中力不从心……

或许,

老师们!

您需要这三类知识!



有人提出过,知识分为三类,分别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一套可用于执行的具体操作程序。


策略性知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程序的程序,是指对整个学习或做事过程的监控,或者说,是一套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与程序。

举个例子,你告诉学生,上课必须认真听讲!这时候你运用的是陈述性知识,阐明一个事实;你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针对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作出反馈,自身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地调整,确保了一节课所有孩子都处于专注状态,这是一套确保孩子专注的方法,这时候你运用的是程序性知识。


同时,你不断地在反思,我的这一套程序合理吗?我这种严厉的个性,会不会导致一种表面的专注?是不是在适度放松的情况下,孩子才更可能导向内在的专注?这就是你对做事方式即程序性知识的反思,这时候在你内部起作用的,就是策略性知识。


 


那么,今天许多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是,过度依赖于陈述性知识,而忽略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我举个例子,学校为了防止放学期间楼梯口发生踩踏事故,就规定了必须从一个楼梯上,另一个楼梯下。然后,要求班主任当成一件重要工作去执行。班主任会怎么做?


开完班主任会议,甲乙丙三个班主任就开始行动了……

 

Step 1

“陈述性知识”运用的表现


甲班主任走进教室,跟学生说,学校规定,从今天起,放学的时候,必须从A口上,B口下,请大家注意执行,听清楚了没有?学生说「听清楚了」。然后,再到家长群里发一条信息告知家长。好一些的班主任,会附带解释,即为什么要这样做。


结果,甲班家长和学生大量地违规。


问学生,你为什么要逆行?学生说,我忘了,一放学就不由自主地……


问家长,你为什么要逆行?家长说,我不知道啊。不是群里发过了吗?可是我没看到信息啊。


甲班主任很崩溃,开班会把学生批评了一顿,说你们长点记性,长点心眼。然后诉苦说,我们班家长不够配合,我也没有办法,我该做的都做了呀。一放学,学生和家长怎么走,我怎么控制得了啊,我还得在教室里,不能盯在楼梯口啊。

 

Step 2

“程序性知识”运用的表现


乙班主任走进教室,跟学生说,从今天起,放学的时候,必须A口上,B口下,你们家长接你们也是这条线路,你们听清楚了吗?听清楚的同学请举手,没听清楚没关系,我可以再说一遍。学生的手都举起来了。


乙班主任继续说: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为什么不走最近的楼梯,却要规定路线呢?这不是很不自然吗?


大家开始热烈但简短地讨论,在老师的协助下,很快达成了一致。


 


乙班主任最后说:现在大家已经知道游戏规则,并且也理解了规则。那么,在放学的时候,你们会记起这条规则吗?


学生说:能!


乙班主任:那好,到时候我要抽查一下。

 

乙班主任离开教室,开始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包含两部分:规则以及解释。然后,请求所有家长收到后回复。


两小时后,乙班主任给没有回复的家长发了手机短信,并要求回复。


半小时后,乙班主任给没有短信回复的家长打了电话。


放学前二十分钟,乙班主任又给全体家长发了“温馨提示”。

放学铃声响起,乙班主任走进教室:只耽误一分钟时间,还记得老师说过的话吗?


记得。


集体告诉老师一遍。


放学的时候,必须A口上,B口下。


如果你们的父母,一定要拉着你们逆行,你们怎么做?


我们不违反规则。


真棒,老师为你们自豪。现在下课。

如此连续三日后,转入维护阶段。一段时间后,乙班主任在班会中,表扬了全体孩子,在家长信中向全体家长致谢。

 

Step 3

“策略性知识”运用的表现


丙班主任,则在班主任会议现场提出了异议


有几个问题,我想请学校领导思考一下:


1、上学的时候,对楼梯行走方式未做规定(因为人流相对较散),那么,家长和学生自然会本着就近原则,但放学的时候,又规定了必须A口上B口下,上学和放学行走路线的不一致,会消耗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时的注意力,导致违规可能性的增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并考虑重新设计方案?


2、两个楼梯口,有没有可能遵循就近原则,自然地分配给不同的班级,这样可以自由地上下,而不必让一个楼梯口承载过多的压力?


3、学校制订的规则,让家长和孩子来执行,他们可能会有不好的感觉。能不能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和家长,让大家参与设计和方案讨论?最终投票决定采用哪一个方案?大家充分讨论过的方案,既更容易理解与执行,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更是一次民主实践,与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高度一致。


 


在形成共识后,丙班主任和乙班主任的做法大同小异。

小异在哪里呢?


在于丙班主任不断地调整程序,他总在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遗漏了哪些关键因素?(我少做了什么?)


2、哪些程序或动作是不必要的,还可以继续精简以节约所有人的注意力和精力?(我多做了什么?)

在不断的调整中,丙班主任确保了程序的最优化。


Step 4

问题分析


甲班主任掌握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乙班主任同时掌握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而丙班主任同时还具备策略性知识。


那么,甲班主任的问题在哪里?


在于解决这个问题,陈述性知识只是前提,核心是程序性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产生良好的效果。而在缺乏程序性知识的前提下,甲班主任就很容易依赖于陈述性知识,试图希望讲清楚了,家长和学生就会自动地转化和执行,但这绝不是事实。


那么,甲班主任最终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可能会依赖于奖励、惩罚或突击检查。这正是班主任们最常见的作法。


我们一方面习惯于讲道理(陈述性知识),一方面又在实际中主要靠奖惩发挥作用。在这里,奖惩事实上是一种实际在发挥作用的粗暴的“程序性知识”,并产生依赖。而伴随着的,则是对家长和学生的抱怨。


而班主任工作的精进,离不开这三类知识:


陈述性知识,提供基本的原则和解释系统,它需要能够清楚明白地说清楚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程序性知识,提供一套高效的做事步骤,让我们能够将要求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策略性知识,则不断地对程序进行优化,使之越来越完善和极简,以提升效率。它同时涉及到程序的调整,以及自我的调整(元认知)。


 


后两类知识为什么是难的?


因为陈述性知识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或者说是惰性知识,相对容易掌握,也比较容易获得心理安全。


而程序性的知识乃是实践性知识,是在具体情境中习得的,学习的成本和风险大大增加,要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最终形成的知识,也具有个人知识的若干特征,所以,许多人会逃避这种练习。


策略性知识更难,因为这涉及到不断地自我更新乃至于自我否定,这非得有极强的自觉不可。


但是要成为高手,没有别的路径啊。后两类知识,更需要刻意练习。

 

作者 | 魏智渊

来源 | 知父母

实习编辑 | 赵萍

责任编辑 | 周继凤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名人堂 | 对话胡卫平: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生的学习需要思考

域外 | 8点上学太早了?美国大量中学推迟上课时间

干货 | 家长陪写作业心梗?正确的“陪写姿势”在这里

十九大 | 你家孩子未来生活什么样?十九大报告里都写了!

十九大 | 听中小学老师怎么跟学生讲十九大报告?各学科解读太精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