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 | 不管在哪里,不变的是一颗中国心!第三代华裔少年的寻根之旅,感动无数人!
编者按
你在向往诗和远方?歪果仁们也是!
“留学,到中国去!”
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
歪果仁来华留学,
是东方与西方的碰撞,
是文明间的对话,
更是不同种族不同肤色,
同为人类间的心灵交流……
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汉字?中华文明?支付宝”?
“共享单车”?“高铁”?老干妈?
又是什么让他们爱上了这片土地?
他们如何看待这片古老沧桑又
充满生机与未来的国度?
还等什么,
快和小编一起看看这些人的精彩故事吧!
为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的“我与中国”征文活动得到积极响应。
中国网作为本次活动的
独家官方网络媒体支持单位,
特刊发部分获奖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二等奖:
《我与中国——一份血浓于水的感情》
[缅甸] 傅其豪 北京大学
我出生在缅甸的一个华裔家庭,
到我这已经是第三代华裔了。
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
”我出生在缅甸的一个华裔家庭,到我这已经是第三代华裔了。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
陌生是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出国去看看祖籍国(中国)真正的模样;熟悉是因为从小就听从父母的安排,早晚各两小时在中文学校学习中文,那时我接触到了黑白复印的一些比较老旧的台湾课本,那些繁体字的书本是我最初的中文启蒙老师,使我对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本身就是汉(族)人的原因吧,所以对中国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1
相遇
2012年年初,我开始踏上了中国这块神秘的土地。那时候我刚好缅甸文高中毕业,有一段休假的时间,父亲打算带着我到中国云南省去找“祖坟”祭祖,也能当作是毕业旅行。
他身上带着一本不是很厚的从亲戚家借来的家谱,说要计划出发去云南找“家门”。因为知道可以到中国去看看,我听了很兴奋。没过多久,我们父子俩就开始了我们的中国寻根之旅。
我们是从中缅边境上最大的口岸过关入境的。我在缅甸的这头望向中国的那头,站在边境线上,我能看到对面那宽广道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感受到了一个生活快节奏、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
进入国门后,我们按照事先在缅甸亲戚家商量好的线路一路摸索着向目的地出发。我们一开始先乘坐汽车,从瑞丽市到龙陵县再到龙江乡,因为道路崎岖后来换了摩托车,后来又因为路越来越难走,再加上我和父亲都第一次来,又有点迷路,已经不知道向前继续走下去能不能有路,我们决定不麻烦开摩托车的大哥,干脆下了车拖着行李箱边走边问路。
那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心想这是哪门子的毕业旅行,只是父亲太正能量、太乐观了,跟着他总是不缺少安全感。
“天无绝人之路”,我们最终在天黑前到达了一个名叫赧等村的地方,父亲说在不远处就埋葬着我们的祖先。
后来我们挨家挨户找到了“家门”,才得歇了脚。那些天,我们靠着一本家谱还走访了很多偏远山区的“老亲戚”。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乡村的名字我早已记不清了。但那次的经历对我来说太特别了,我深深地体会到老一辈人们在以前那个动乱的年代背井离乡逃离到国外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那是我第一次感知到的中国:富庶与贫困的距离那么近又那么远。现在我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们都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走向大城市打拼,虽然一切还没有那么完美,但是人们都在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着。
“你好,中国”(缅甸语)
2
相识
同年的6月份我考上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耀华奖学金班,可以到深圳念高中。那是一个到中国读书的好机会,这对那时没能考上心仪大学的中文专业的我是一针强心剂。
那次机会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没有继续在缅甸上大学而是选择去中国再读高中,但是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再加上父母的支持,我就更不顾一切了。
2012年9月份到了深圳后,我知道了邓小平的生平事迹,也了解到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也是目前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
我习惯了生活节奏缓慢的缅甸,当遇到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时,我以为会很不适应,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反而学会了用更多元或是更包容的角度去看待与自己不一样的人们的生活方式,自己也慢慢适应了深圳的日常生活。
那句在深圳街头边上的“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标语让我至今都很难忘记,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座大都市的包容与海纳百川的魄力。
2014年暑假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北京优秀营”夏令营活动,那是我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
在那次夏令营中,我了解了许多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说是一次非常不错的中文的语言实践活动。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一起登长城、游故宫、看话剧、写书法等,有了许多奇妙的体验。那次活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小时左右的“北大游”。
我第一次来到北大的时候,就被“一塔湖图”的美景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所吸引,又因为我是一个文科生,“上北大”成了我在所剩不多的高中生活里努力学习的动力。我那时候坐在未名湖畔的一块大石头上,心想:“如果两年后,我能够再次坐在这里并成为北大的一名学生,那该多好啊!”。
我很赞同电视上李宗盛说过的一句广告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后来,我这个考上北大的小目标成真了。
3
相知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感激初到深圳时帮助过我的所有中国朋友尤其是我的中国老师们,是他们的耐心教导让我考上了北大中文系。我是一个在缅甸很普通的华裔家庭长大的孩子,我很感恩我的爸爸妈妈,每年他们都需要花十几万?(人民币?)的费用供我在北京读书,而且弟弟妹妹都在念大学,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小的压力。
在学习中文的这条路上,我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甚至质疑与嘲笑。但在北大中文系的课堂上,我都会忘记课下的种种不愉快,因为我每一节课都能收获很多知识。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让我在考虑问题与面对生活中各种难题的时候多了些许的淡定与从容,也获得了许多鼓励与勇气。
2017年的我马上就要大三了,我会在北大中文系学好中文,希望以后能从事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跟异国的人们讲好中国故事。我坚信时间一定会把一个人的能力证明给所有人看,无论多久!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北京这座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城市里实现我的中国梦!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父亲又去了趟云南“献坟”,我因为在北京要准备考试没能陪他去。他打电话告诉我说:“现在通往乡下的路都修好了,都是水泥路,交通便利不少,以后去扫墓就方便多了,你以后有机会再跟我来几趟,不然以后你都不能认路。”
我当时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好像明白了什么,那份血浓于水的感情怎么会因为距离的遥远就能消失殆尽呢?全球的华人华侨不管到什么地方落地生根,那颗中国心应该是不会改变的吧。
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读懂了那句话:“老人家在哪里,老家就在哪里”。
作者 | 傅其豪
实习编辑 | 江玉婷
责任编辑 | 周继凤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独家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留学生 | 韩国女留学生为何要敬服务员“一杯酒”?答案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