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读 | 这么讲礼仪,孩子一听就懂!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指日可待!

2017-11-11 中国网教育频道


伴读第五季·第一天


/ 朗读者·刘伟艺 /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如今,尤其在我们孩子身上,礼貌的缺失,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做点什么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谦谦君子呢?

 

礼仪的关键是什么?是知道在正餐的时候使用什么餐具,或者在用餐时,某个客人应该坐在什么位置吗?其实,良好的礼仪并不意味着繁文缛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礼仪的实质


首先,礼仪的金科玉律就是待人如己。这点常常被人忽略。西方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被称为是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我们可以要求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去“待人如己”。

 

如果我们能够在公共场合或个人生活中都用这条金科玉律来要求自己,那么,如果你到白金汉宫与英国女王一起共进下午茶,即便你不会使用任何餐具,也能表现得优雅自如。因为在宴席中,你已经把焦点集中在怎样让人感到舒适愉快。

 

其次,在礼仪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素质:恩待与优待别人。在英文中,“恩待”(gracious)源于“恩典”一词,意思是给予别人他不配得的礼物。


比如,当你和朋友共进晚餐的时候,有人总是忘记你孩子的名字,而你的孩子却回答说:“没关系,我也经常忘记别人的名字,我不擅长记人名。”这样就能立刻让那位朋友感到很轻松,并且将其从当众失礼的尴尬局面中解救出来。

 

优待别人,就是以别人为先,并将敬意付诸行动。在以前,中国人讲究的是尊重长辈和前辈。现在,这个价值观依然适用。它并不是“拍马屁”或往别人脸上贴金。恰恰相反,这是礼仪,无论你感觉那人是否配得,那是一种对其年龄与经历的敬意。



再次,礼仪的黄金三角:尊重、体谅和诚实。一个真正纯正的关系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同时,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要传达对别人的体谅与诚实。


比如,我儿子过五岁生日时,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张DVD,他告诉朋友,那张DVD他早已经有了,这让他的朋友非常尴尬。

 

虽然他很诚实,但我还是鼓励他以礼貌的方式来回应。比如,可以礼貌地收下,表示感谢,这样既不必说谎,也不会因为说出事实而伤害到朋友的情感。


这种技巧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训练。这样,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可以巧妙地说:“谢谢你,安迪,你怎么知道《小飞侠》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谢谢你为我准备的礼物。”接受礼物的同时,也可以上前去拥抱朋友。


关于礼仪的四个误区


“礼仪是一套严格的规条,人人都必须遵守。”


事实上,良好的礼仪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靠外在的约束。礼仪的最高境界,是将尊重、体谅和诚实与心灵融为一体,因此,礼仪不是针对不同的环境深思熟虑之后的“正确”选择,而是你的言行举止都是这些内在美德的自然流露。

 

“只有社会地位高的人才应该讲究礼仪。”


事实上,不管你贵为首相还是低为贫民,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彬彬有礼。无论你的教育程度或经济情况如何,只要是对人对己有尊重、体谅和诚实,你就是礼仪高手。

 

“讲礼仪已经过时了。”


事实上,礼仪在今天更加重要。研究表明,在全球排名前500强的企业中,那些成功人士具备的往往不是高智商或高学历,而是高情商。良好的礼仪能提高孩子的情商,能帮助孩子在所追求的事业上取得成功。

 

“礼仪是虚伪的阿谀奉承。”


事实上,阿谀奉承和傲慢与“君子之风”完全不同。君子不管处于社会哪个阶层,都是优雅谦逊的,是被大众所欢迎的。无论在什么人面前,无论对方的社会地位或经济状况如何,他们都能一视同仁,而且永远都会表现得彬彬有礼。

 

我希望我们都能培养出举止优雅的孩子,无论他们在白宫或在乡村,都能谈吐大方,彬彬有礼。你无法预知,在他的生命中将会有怎样的机遇之门向他敞开。



 家庭礼仪训练


1.鼓励孩子举例说明:他/她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自己?尽可能启发孩子思考,例子越多越好,不要加以负面评论。


2.鼓励孩子举例说明:别人对他/她做过哪些事情让他/她感觉很受尊重?别人对他/她做过哪些事情让他/她觉得对方体谅自己?别人对他/她做过哪些事情让他/她觉得对方很诚实?他/她认为这些礼仪好在哪里?



#“问声好”打卡活动#

别忘记参与我们的打卡活动哟~在伴读第五季(11月10日-12月10日)活动期间只要累计打卡21天,微信、微博、微社区,三种打卡方式任你选择,就可以获得我们的惊喜大礼。


END

作者:蒋佩蓉,著名婚姻、亲子和礼仪专家。毕业于麻省理工,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集中美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


《佩蓉教孩子学礼仪》

著:蒋佩蓉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7月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 刘伟艺

座右铭:随遇而安


小编推荐

大事件 | 熊孩子与好孩子之间,就差一本礼仪指导书!

伴读 | 梁实秋:改变气质,还得靠读书

伴读 | 如果你的屋子是这样,要小心了,你的人生可能危机四伏

伴读 | 林语堂: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

伴读 | 把握好说话轻重的分寸,才能起到说话的目的

伴读 | 杨绛:读书的苦与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编辑制作:沈昕雨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