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说 | 教龄33年特级教师的忠告:不做让学生害怕的人!

2017-11-17 中国网教育频道

编者按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而爱是什么?

“我以为首要的是忍耐,

是恒久的忍耐和超乎寻常的耐心。”

好老师不见得都有耐心,

但最优秀的教师几乎都极具耐心。



努力让学生免于恐惧,是我一向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从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生长出来的。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是带着对学校的恐惧去上学的。我的一位学长,在我即将进入小学的时候,告诉我即将见到的校长是牙齿里都长毛的恶魔。那时我6岁,信以为真。

 

虽然不久我就知道这故事是假的,但让我在刚进学校的时候便落下了在老师面前紧张的毛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读书效率。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最初对学校和老师的恐惧妨碍了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有这段经历,

我做老师便有一个信条:

不做让学生害怕的人!


我从教33年,很少有学生怕我。如果怕,大约还是对我不太了解。我对体罚幼儿的保姆、老师、家长深恶痛绝。有些面相冷峻、学生见之两股战栗的所谓严师,我深以为不适合做教师,至少不适合做低学段学生的老师。生活在恐惧中,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还易生心理和生理疾病。所以,学校和老师应努力让学生免于恐惧。

 

美国名师雷夫在其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说,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少了这样东西——害怕。他认为,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由此可知,第56号教室之所以有奇迹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有“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在这间教室里,任何时候,学生都不会害怕。



学校不可能没有严格的制度,但严格不等于严苛,总归要符合人道。我觉得,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任何错误都应当免罚。对于有一定理解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中小学生来说,该批评还是要批评,但不能营造恐怖气氛,让学生整日生活在恐惧中。譬如我们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智能手机,就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前面的教育说理,让学生自觉遵守制度,不将智能手机带到学校,而不能将重点放在突击检查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醒到位、提醒及时、反复提醒,严禁“钓鱼执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免于恐惧,需要将工作做在前面。


怎样才能让教育说理起作用?怎样的沟通交流是科学有效的?这就要考验教师的智慧。教师水平之高低也主要体现在这点上。努力让孩子免于恐惧,关键在教师,要靠教师去落实。所以,做个严师不难,难的是做一个学生喜欢而又称职的教师。

 

现实是,教育让孩子痛苦,学校成了孩子们害怕的地方,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变得狰狞,课堂带给孩子们噩梦……孩子本来就应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只是我们总以教育的名义甚至以“爱”的名义予以剥夺。我们总认为自己有责任把孩子教育成人,就像孩子还不是人似的。令人遗憾的是,在强调教师对学生拥有惩戒权的时候,居然还有很多老师持“打是亲骂是爱”的观念,为体罚学生的行为唱赞歌。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是什么?我以为首要的是忍耐,是恒久的忍耐和超乎寻常的耐心。好老师不见得都有耐心,但最优秀的教师几乎都极具耐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我不认为“棍棒教育”全是基于仇恨,相反,绝大多数情况下仍是出于爱;不能说“棍棒教育”全是失败的教育,但确实是不高明的教育。所以,我坚持认为,让学生产生恐惧感的教育是不人道、不高明的教育。


火热报名中

2017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



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将于2017年12月11~12日在北京盛大召开。


此次盛会,中国网教育频道将以“一带一路——教育的新机遇”为主题,重点探讨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深层改革,努力为人文交流搭建平台、做出贡献。




点击链接查看具体详情


2017 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



扫描二维码参与报名



联系人:曾老师

联系方式:010-88824912


来源 | 教育时报

实习编辑 | 吕梦桐

责任编辑 | 周继凤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深度 | 诺贝尔奖得主反思: 东亚教育浪费了太多生命

师说 | 特别希望家长不是配合学校,而是共同达成价值观

深度 | 李希贵:我们的孩子都必须“学会输”,不然特别危险

深度 | 每个教师日常行为背后的教育观是他关于教育的人性假设

深度 | 著名特级教师的退休反思:假如再让我做老师, 我一定不这样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