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两会调查:时隔13年,教育改革再度跻身热词榜前三

2018-03-05 中国网教育频道

编者按


近日,

人民网2018年“两会调查”结果出炉,

这已经是人民网连续第17年

推出此项调查,

本次调查共有4212368人次参与。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根据调查,反腐败斗争、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医疗改革、脱贫攻坚、住房制度、改革开放、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依法治国成为最受网民关注的十大热词。


据悉,2016年和2017年,反腐、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居热词榜前三。今年,我国教育改革一直向纵深推进,各省市高考改革陆续落地,“教育改革”话题时隔13年,再度挤进前三,投票占比达11.85%,只比第一名“反腐败斗争”少1.16个百分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我国教育改革明确了新时代的新目标。


投票结果显示,过半数网民认为,过去一年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差距在缩小。

 

2017年末,云南“冰花男孩”牵动亿万国人的心。如何完善和提高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网民普遍认为“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优化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布局”是当下农村义务教育应大力推进的举措。



近年来,我国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现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正在形成。

 

对于最受人们关注的高考改革,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网民认为“高考招生地区差异”是高招最需推进解决的问题,24%的网民表示希望完善异地高考政策。

 

此外,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教育依旧是地方两会上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他们提出了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许多建议,其中涉及到教师的待遇、地位、专业成长等方方面面,同时,也回应了过去一年教育领域发生的热点事件。


来看看,他们都说了哪些你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1


为乡村培养留得住的全科型教师


今年四川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董之云提交了一份《关于开展本土化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建议》,他提出,在海拔较高的农村、边远少数民族乡镇学校,长期以来因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教师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很普遍,甚至有个别学校出现难以开齐课程的现象。


而为什么有些偏远地区的老教师能坚持几十年?省人大代表彭涛认为关键是本土化。乡村老教师部分是民办代课教师转化而来,生活在当地、工作在当地,对故土有感情。由此,董之云在《建议》中提出,将师范生考生户籍和定向培养服务的地点尽量对应,实现小学农村教师在本乡镇、本县域招生,本土安置。


针对教师短缺的问题,他还建议,师范学校在教学体制中应当有所调整,多培养全科型教师。




关键词 2


建立优秀教师流动机制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但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湖南省人大代表、通道侗族自治县礼雅小学校长蒙兰凤建议,要建立优秀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蒙兰凤说,现在,有的农村教学点学生人数很少,有的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农村学生涌进城区学校就读的现象比较普遍,与优秀师资力量过于集中在城区学校分不开。


为此,她建议,要实行校长和任课教师目标任期制,在任期内要完成目标要求,满期后实行异校轮岗,在轮岗中把优秀教师资源分散到不同的学校去,更好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扩大优秀教师的覆盖面,实现师资队伍的相对均衡。





关键词 3


减轻教师的非教学性负担


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五中的高中教师完颜旭辉提出,现在教师的非教学性负担太重,论文、读书考评、各种评比让大家吃不消。


为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取消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的硬性考核,让教师更好地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 4


加强民办幼儿园督导关注教师生存现状


近年来,幼儿园因缺乏政府严格监管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类事件暴露出了幼儿园及教师、政府监管部门、国家政策法规等一系列的问题与责任。


为此,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河北省政协委员、保定市青年路幼儿园园长张春炬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对民办机构质量监管的建议》。


张春炬提出,制定学前教育法,包括出台相关法规,通过立法规定保护学龄前儿童的权利,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惩戒力度,规范资质审查。


同时,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幼儿教师生存现状,重视幼儿园教师在国民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从政策法规、社会地位、薪资待遇、专业成长上,严格做好幼儿教师的保障,让幼儿教师有职业荣誉和幸福感,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高学历幼教专业毕业生加入幼教行业。





关键词 5


把惩戒权还给教育


今年江苏两会上,江苏省人大代表、淮安市楚州小学校长管晓蓉提交了一份《把惩戒权还给教育的建议》。


她认为,社会上过分放大个别教师的不合适的言行,把正当惩戒行为等同于体罚和变相体罚。


“玉不琢,不成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犯错的学生不进行惩戒,学生就很难对错误行为进行正确的认识与悔悟,学生的过错行为还容易再发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没有惩戒权的教育弱化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 6


放宽男教师招聘条件


河南省政协委员、洛阳市实验中学教师刘媛在调研中发现,基础教育阶段男教师偏少。


刘媛表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优秀男教师的引领,很明显会造成性格上的缺失,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不利。


而且学校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还极大地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及难度,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一些学校出现批量女教师怀孕请假的情况,已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这已不是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因此,刘媛提出了多条具体建议,比如,考试项目应让男性应聘者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对特别需要男教师的学科,可适当放宽条件;对报考师范类专业的男生,给予鼓励和优惠政策。





关键词 7


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走入孩子生活


今年辽宁省两会期间,传统文化教育成了“热词”。省人大代表丁桦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在已走入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也系统地融入了课程和教材体系,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应仅局限于阅读书本,要形式多样,应拓宽传统文化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介载体和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走入校门的同时,也要走进家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省人大代表李象群建议,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美育应下沉到中小学、幼儿园,从传统文化教育中吸取精华;省政协委员肖迪提议将京剧作为特色课程,植入校园教育中,让孩子们能够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省政协委员赵继红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做起,应在孩子居住的社区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比如设立宣传展板,开展传统文化课程进社区活动,让孩子一进入园区就有浸泡式氛围的体验。


来源:教研网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关注 | “宁可孩子成绩烂,也别送他去补习班!”20年教龄老师揭补习“套路”

关注 | 工资低、没尊严……教师职业被拉下神坛,逃离从教是解决之道么?

重磅 | 放大招了!教育部:超纲教学、上课不讲到培训班讲,这些课外培训乱象都将被严查!

关注 | 浙江将在全省小学施行早上推迟上学,你怎么看?

重磅 | 开学即将来临,这十二大教育政策新变化你不可不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