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中国教育怪状之问:官僚化越来越突出的学校,会有真正的“人”存在吗?

冯风 中国网教育频道 2019-06-03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在高唱“以人为本”。


然而有几个学校敢拍着胸脯否认:以人为本,正在成为大多数学校的花架子、遮羞布,乃至睁眼瞎话、弥天大谎。


官僚化越来越突出的学校,能有真正的“人”的存在吗?


导语





1

“我们学校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我们学校啥都缺,就是不缺人!”这是有一次参加某研讨会,听一位名校校长说的。


话是从他嘴里出来,但估计很多学校的很多领导都说过,最起码想过。尤其是好学校、名学校。


初听起来语意平平,琢磨一下又意味深长。


可能是自信自豪,我们学校人才济济,名师辈出,各领风骚,不会出现用人荒。


可能有忧患意识,我们要正视困难,现在就是人多点,但财政吃紧经费紧张,缺衣少食缺钱少粮。


可能是劝导暗示,要珍惜上岗机会,老师也要面临被选择,要接受优胜劣汰,末位淘汰。


还可能是警告示威,吊儿郎当的,想辞职的,给我听好了,想干就干好,不想干就走人,赶紧的,靠边站,好多人盯着你这个缺呢。



不管是哪种弦外之音,反正我听到这话,还是不自主地联想到另外一句话,当然它们只是句式相似:我们现在啥都不缺,就是缺德。



2

中学现在真的“不缺人”了


2018年9月5日,来自长沙市雅礼中学的一则新闻,被关注度很高:清华大学两位硕士毕业生入该校就职,其中之一还是当年名噪一时的长沙市文科状元,才女一枚。


2018年,深圳中学新入职的教师,学历光鲜,清华大学、中科院大学的两名博士,赫然在列,而其他都是清一色的名校硕士。


2018年,清华大学附中新入职的教师,就更牛叉了,北大等名校博士占到了一半以上。


北大博士教中学,绝对是让在职中学老师汗涔涔的事件。有没有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感觉?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原来不只属于金融和IT,那种残酷的人才代谢,不知不觉潜入了中学校园。


博士能不能教好中学,好事者已经论证了很久。显然,这是一个无需讨论的话题。就群体而言,博士素质肯定远高于本科素质。


轻视博士,尤其是轻视名校博士,觉得他们不如本科生,无疑有点井蛙之见和自欺欺人



就好比,沈从文读了小学三年级,写得比文学博士都好,然后得出小学生写得比大学生好,一样的荒谬。有博士的学养,要适应中学的教学,指日可待。反之,优秀的中学老师要达到博士的学养,绝非一朝一夕。


不管这些博士入中学,是为了大城市户口,还是为小孩读书,事实是,中学现在真的“不缺人”了。


有人才之溪,汇入教育之海,自然是好事。



3

学校“不缺人”,可又看不到“人”


问题是,学校“不缺人”,可又看不到“人”,没有实质意义的“人”。


大多数学校都在高唱“以人为本”,但有几个学校敢拍着胸脯否认:以人为本,正在成为大多数学校的花架子、遮羞布,乃至睁眼瞎话、弥天大谎。


因为我们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请不要跟我谈待遇,讲条件,别跟我提人情味,提人性化。教育要讲奉献,讲爱心,讲高考和升学,讲成绩与分数。


安排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因为你不做,别人愿意做。别人7点10分到校,你就可以7点到校,你不乐意,那就让愿意6点50到校的来干。



本期开学时,大学同学跟我说起一个事。学校安排班主任,先打后奏,开学前夕直接通知上岗。


教务领导在电话里通知他,大意是:你被聘用为某某班班主任,请后天9点到校门口集合,参加军训活动。他想推脱,开始讲理由:生了二胎,父母年迈……领导没等他说完,回了一句:你年富力强,没有不当班主任的理由。然后挂了电话。


他急了,怎么办?最后他心一狠,回了个短信:X领导,后天9点,我肯定去不了校门口,麻烦另请高明。然后关机了。


他说,其实没讲完的是:班主任老师辛苦有目共睹,他们拿再高的工资,我都衷心祝贺,绝不眼红。我可以不要职称,不要晋级,不要评优,不要奖金,我只想做一个仰事俯畜、养家糊口的自由的完整的正常的“人”,不可以吗?


同学还飙了粗话:……,老子连续上了四年高三,这次体检千疮百孔,惹毛了老子跟你没完。我对同学的陌生感和敬佩油然而生,我恍然觉得,这不是我那位斯文内秀、讲话都红脸的同学了。


击溃一个中年男人很容易,但挑衅一个中年男人很危险。当然结果是,他确实没在校门口出现,也没当成班主任。而后面他所遭遇的种种,不说你也能猜到一二。


因为我们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请你务必做人上人,做到极致。


比如,你一周20节课,也要做到堂堂课精彩纷呈,天花乱坠。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领导们不管进只管出。招生时,大笔一挥,小纸条一送,几个几十个关系户就来了。


然后大会上,宣扬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一个都不能少,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有个教了25年书的老教师对我说:在学校搞了大半辈子,连亲侄子亲外甥想来学校念书,都无能为力,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但自己当班主任的班上,收到学校一个领导的条子生就六七个。


奋战一线的遵规守纪捉襟见肘,身居官位的左右逢源上下其手,这和收入几千万的偷税千万,收入几千的纳税上千,是不是很相似?



4

官僚化学校,

真正的“人”如何存在?



因为我们啥都缺,就是不缺人,年轻老师自然就成了重点监控对象。会有人来快马加鞭,恨不得在马屁股上插一把刀。


年轻老师学识要向老教师看齐,付出的时间应该是老教师的几倍。但年轻老师的所作所为,注定被带着有色眼镜盯着。


你年轻,肯定没经验,做了,这种做法靠谱吗?不做,你怎么就不主动去做呢?


我见到过,一个年轻班主任带五六个任课老师,某科成绩拖了班级后腿。但该任课老师是学校的某中层,学校不敢惹,于是就找年轻班主任的茬:是你的班风不好,还是你的督促不够?班主任更不敢怪任课老师,只能愁眉苦脸,以泪洗面。


听过一堂年轻教师的公开课,一个单瘦而清秀的美女老师上的。课题是诗经里的《氓》。很棒,底子扎实,准备充分。我这个“老”教师,是看不出什么破绽的。


评课的人很多,我尤其佩服一位领导的评点,他开门见山:咱好的就不说了。


然后列出了若干点问题,其中有几条是:为什么老师不直接背下全诗呢?为什么老师要讲那么多,不让学生多讲点?为什么要岔开课文扯好几分钟个人经历呢?


犀利而独到!


当我像个小迷妹一样向他投去崇拜的眼光时,旁边一人悄悄对我说,这领导教物理的,特能说,一向都这样。


跨学科指导,俨然行家里手。用教数学教物理的思维听语文课,评语文课,用教语文教英语的思维听理化课,评理化课。而且一点都不露怯。


崔永元曾在微博上吐槽:我弄不懂,你水平比我低,凭什么审查我的微博?外行管内行,哪行都很多,教育也不少。


因为我们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其他比如职称晋级的事,都搁一边吧。


我们特级一数十来个,高级一抓一大把,各路名师入吾彀中,我们老师的职称比率很合理,你们一级、二级和无级的,为什么要替你操心?


前几天,张景娟(网名金小贝)老师的辞职信“教学十九年,我终于辞职了”刷爆网络,为何?还不就是“不缺人”现状愈演愈烈的后果。


和范冰冰同龄的张老师,19年教龄,把最美的19年献给了教育,屡屡获奖,文笔优美,堪称优秀,却拿着两三千的工资,而且还是个二级(初级)教师,这种巨大的反差,不是莫大的反讽么?


我国1600万教师,90%以上被职称伤害着自尊,而且是赤裸裸的,他们会难以遏制地燃起无名怒火,然后把“无耻““不公”等词汇来做职称制度的定语。



5

请别轻视真正的“人”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最后一点,因为我们啥都缺,就是不缺人,“人”是被轻视被忽略的,所以尽量不要做“人”,要做“官”。做了官,就意味着有了调配人、指挥人的权力。


一所学校就是一个江湖,就是一个官场。


不信,你看一所学校的领导集体照,能乱站位置吗?你看一次大会主席台的座次,能乱摆牌子吗?站前站后,放左放右,是不是和乡政府、县政府、市政府一样讲究?


每次看到倡导公平平等、美其名曰“象牙塔”的学校,无论其大小,科级干部、副科级、科员干部,高层、中层、基层领导,尊卑有序,一字排开,我就忍俊不禁,然后会想起一个成语:沐猴而冠。


有的(当然不是全部)领导,长期脱离教学一线,或者象征性地上点课,教学班成绩遥遥殿后,可摇身一变,却是教育教学专家、课改教改里手。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他一定是兴致很足,浑身有劲,一定可以贡献出很多点子来,新招迭出,花样翻新。


我见过一位领导,学管理出身的,学历高,一直在管理一线,日理万机,当然也就没上过几天讲台,但评起课来,不分文理,一二三四,头头是道。我一度怀疑他浸淫多年的“评课宝典”。


有一部分因教学能力好而升迁了的领导,人在其位身不由己,情怀没了,初心没了,善意没了,一样要变本加厉,一定要折腾出点事来。


官僚化越来越突出的学校,能有真正的“人”的存在吗?



来源 | 冯言风语

编辑 | 中国网教育频道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关注 | 教育“造假”丑态百出!学校何以守住“育人”底线?

关注 | 人民网首次发声:把“合理惩戒权”还给老师!

关注 | 家长午夜微信“追击”老师被拉黑:老师也是常人,不能24小时待命!

关注 | 全国“3+3”模式再遭质疑!“新高考”改革难道无药可解吗?

关注 | 安徽又爆一起“殴师”事件,教师何时成了家长的“出气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