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耿直教育局长深夜吐槽:谁敢让孩子减负?比他更耿直的局长竟然说……


 

自从今年年初两会结束之后,针对是否应该给孩子减负这一问题,社会上的争论不绝于耳。


如今学生孩子们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不断减负,但是另一方面孩子们的压力却变得越来越大。一些孩子甚至因为无法承受高压而选择轻生。


而对于这一问题,身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呼吁与看法。


编者按


1

教育局局长:

谁敢让孩子减负?


近日,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深夜在微信里写下一段关于“减负”的话,被刷爆朋友圈!原话是这样的:


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

今天来考虑减负,关键在于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薪酬体系。


因为价值观,我们无法认同下一代成为普通的幸福人,必须活得比我好!因为薪酬分配体系,我们无法接受下一代赚得比我少,必须向钱看,向厚赚!


功利主义背景下,我们无法来谈减负。


人们面对的人生跑道,不是一条平坦大道,却是不断出现的阶梯跑道。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出现的是楼层式的道路;杭二中是17层、学军是16层、杭高是15层……到了17层居然出现LOFT,还分普通班、实验班、精英班;精英班还有小阁楼(个别学生已被清华北大预录取)。


这种被认为的楼层恰是不能逾越的人生境界!


于是乎,大家为了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人中人也难以接受,谁不抢跑谁吃亏的暂时效应、临时局面成为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的理由如此充分!我们每一个人深陷其中,谁有胆识谁有气度让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中国的进城务工家庭,能让自己的孩子进城,只要不被赶出去,就已经很幸福了,因此他们不显得太焦虑;


富人们大不了不同你们一般见识,不玩了,出国留学,也没那么难过,读不了国内一流大学,咱们去世界一流大学;


只有中产阶层最苦恼最焦虑,好不容易脱离苦海,很不容易脱离贫穷,绝不能让后代往后退,只能向前进,容不得半点偏差,当年自己的拼搏,也让自己家的孩子进入沙场,拼命向前,绝不后退!


如果这段话出自哪位教育圈自媒体人士,或者家长或老师,并不奇怪。但是,由一位基层教育局长说出来,可以说是非常耿直了!


网友点评:“真是大实话,说出了现在大部分家长的心声,现实很骨感,家长和孩子都很无奈,和减负无关。”


2

应试教育什么时候

变成见不得人的事了?



要说,耿直的教育局长,上面这位还不算最耿直的。前不久,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局长陆建国的会议发言,也激起社会上的广泛讨论。我们来回顾一下(因为篇幅关系,有删减):


我个人认为,这些年来,应试教育存在着被污名化的现象。在百度百科上,应试教育的概念是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上来就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然后又给应试教育取一个别名叫“填鸭式教育”,举例类似制度有:科举制、八股文、文字狱,居然把应试教育等同于文字狱,真叫情何以堪……


这种污名化应试教育的倾向,必须得到纠正。


我今天决定谈谈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教育体制内,批评应试教育,反应试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很多教育系统内的领导、名校长、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如果不批评几句应试教育,就浑身痒痒,似乎一批评应试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认识就上层次了。


相反,作为教育体制内人士,如果你旗帜鲜明的强调高考重要,狠抓教学质量,推行应试教育,那么,人家会觉得你的格局、你的眼界都非常低。


我有些纳闷,我们一向提倡实事求是,如果觉得是正确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为什么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为什么非要说一套做一套?好像应试教育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呢?我的观点是,素质教育百分之百正确,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站在任何一个角度,360度无死角,都是妥妥的正确。


素质教育放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在中国当前的高考体制下,抓教学成绩,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一、只要有高考,就避不开应试教育



当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是要高考的,你把素质教育吹的天花乱坠,还是要高考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二者同为方法论,只是适应范围不同而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你的学生是福布斯排行榜上那些超级富豪的孩子,那你抓素质教育就OK了,因为他生来就含着金钥匙,他一出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他考上考不上大学都无所谓。


可是,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大多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那么抓应试教育,有错吗?


在基础教育阶段,莘莘学子面对的是高考这个主出口,只要中国的高考体制不改变,基础教育就无法避开应试教育。


很多人对应试教育存在误解,持有偏见,包括教育体制内的一些领导,缘于他们对应试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填鸭式、满堂灌的老印象,实际上呢?应试教育早已今非昔比了。


现在应试教育在不断地进化,不断地改良,不断地进行课堂改革。


这里有个新闻。英国今年引进了上海一到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他们希望借此强化英国学生的数学能力。英国前教育大臣说,英国要么“开始像中国人一样努力,要么我们很快就要为中国人打工了”。


(图片来源于新浪视频)


网上有关于中国式找零的文章,讲在欧美国家购物找零的体验:售价九十六块钱,你给他100美元,你再给他一块钱,他不会找,在中国,售货员肯定直接找5块钱,他不行,他把一块钱退给你,另外找四个钢镚给你。


我们的基础教育,我们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很多欧美国家是想象不到的。


二、大多数人要跨越阶层

还得走应试教育



不论你是否承认,这个世界都是丛林法则的,这个社会是优胜劣汰的,适者生存,喝再多的心灵鸡汤,读再多的小清新文章,都无法改变这一现实。


那么,在这样一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个体,你不锻造锤炼你的硬实力,你在应该努力学习的年龄段,不全力积蓄将来参与社会竞争的资本,你的未来如何,可以想象得到。


我们必须明白,也必须让我们的孩子明白,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是有阶层的。


虽然说,只要是自食其力,每一个劳动者都很光荣,都值得尊重,但现实是,身处社会的不同阶层,生活品质一定是不一样的,别人对你的认可和尊重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要到更好的阶层,就必须有更强的实力。


作为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恰恰是用来夯实我们学生的知识底盘的,是锻造学生的硬实力的,而素质教育,更多是锤炼软实力的。


打个比方,素质教育就像太极,动作舒缓,内外兼修,确实利于锻炼身体;应试教育像散打、像泰拳,刚烈威猛,训练强度高,太苦太累,甚至会给人留下后遗症。


站在强身健体的角度看,练习太极挺好,可是,具体到赛事是有输赢的,如果仅仅为了强身健体,泰森干嘛要打得鼻青脸肿?


再来看足球,网上随便一搜,就有很多球员拼抢导致断腿的图片,这种血腥场面,与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目标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可是,具体到竞技体育,这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


试想,如果中国足球队参加世界杯比赛,球员在球场上洋洋洒洒踢着玩,反正是强身健体,拿输赢无所谓,球迷能答应吗?


那么,为什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高考这样一个竞技平台的前提下,抓应试教育就错了呢?罔顾高考这一基本事实,罔顾应试教育不断进化这一现实,大肆批评应试教育,合适吗?


只要高考存在,任你七十二变,也难以绕过应试教育。


很多人对于应试教育的印象,还停留在填鸭式满堂灌违背人性,认为只要搞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肯定就不管不顾了。


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前面已经说过,现在的应试教育,很多已经融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例如,我们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比较注重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


三、应试教育三大利器:

写字、阅读、演讲



写字、阅读、演讲,这是和应试教育密切相关,同时又能让孩子终生受益的事情。


(1.)第一个是写字


字写的工整,从应试角度讲,对高考是有利的,起码卷面不失分,字迹太潦草,要扣卷面分,扣你一、两分,可能就是本一滑到本二的问题;而且,一手好字,参加工作后写个材料,人家对你印象也不一样。


(2.)第二个是阅读


阅读对人内涵的丰富,对人视野和境界的提升,毫无疑问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在高考写作文的时候,在阅读理解的时候,一定是不一样的。


(3.)第三个是演讲


为什么如此强调演讲的作用?因为演讲的背后,是你知识的积累,是你的逻辑能力、你的语言组织能力。


考官要求朗诵一首诗或唱一首歌时,有的同学声情并茂,包括肢体语言,考官一下就看好了;有的扭扭捏捏,脸憋得通红,手也不知放在哪里好,给人第一感觉就不适合当老师。


所以,现在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让他们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将来到社会上,人际交往过程中,非常有帮助。



这三样,为什么作为三大工程实施?因为,首先对高考有利,第二对孩子们终生有益。所以,现在从小学、初中就开始抓,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十年下来,他们肯定受益匪浅。


抓素质教育,不要搞形式,要抓实在一点,不要玩花里胡哨的素质教育。


四、没有身价过亿的老爸

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长子,他就任总统后雄心壮志,有很多改革的理念和想法,最后两件事情做得不错,一个是交通,一个是教育,美国在他手里有了国立大学。


他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儿子们才能够自由的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这样,他们的孩子们才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你看,第三代,就是纯粹的素质教育了。有个观点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为什么?


培养贵族是需要有资本实力的,第一代先通过努力晋升到某个阶层,第二代把疆土守住,第三代有了传承熏陶,慢慢就贵族化了。


就任教育局长后,我常常想,我们县区一级教育系统,面对的大多是农村孩子,对他们,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呢?


作家龙应台,她有篇文章《我为什么要求你努力读书?》,里面有段话,很有道理,她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小时候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在参加一个活动时,也鼓励更多女性学好数理化。


为什么?因为数理化是锻造硬实力的,是培养社会竞争力的。




在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


一80后赣榆校友,现在某二线城市生活,第一年高三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厌学,不想复读了,跑出去打工。


父母的话他不听,但听外婆的话,后来被外婆哄回来复读,然后考上个一本,毕业后在一科研院所工作两年,然后出来创业,创业十多年,现在公司的产值到一个多亿了,每年利润在一千万以上。


我跟他交流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时候,他态度很鲜明,说没有应试教育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说我是农村的孩子,当年如果不是被外婆哄回来苦读一年,现在顶多是个小包工头,一年挣个几十万。


说到素质教育,他说他的孩子想学什么,他都可以满足他,而且有条件请大学里的专业老师进行辅导。


可是,农村的孩子有这个条件吗?就是这个道理。


在赣榆,面广量大的农村孩子,有几个人的父母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即便有这个经济实力,又到哪里找这种优质教育资源?


第二个例子。


《魔弦传说》剧照


一个朋友,亿万身家,孩子在国外上学,我问他对孩子的未来有一个什么样的期望,他说让孩子自由的发展。


让孩子自由的发展,每个父母都希望如此,可是,这是需要财力保障的。


一个典型案例,耐克家族的继承人,特拉维斯奈特钟爱定格动画,耗时5年打磨一部动画电影《魔弦传说》。

这是多么完美的人生,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令人羡慕。


可是,你知道吗,这一部魔弦传说投资5亿人民币,而特拉维斯奈特之前制作的三部动画,平均成本大约6000万美元,而且,票房基本是亏本。


所以,想学他,你先得有个身价千亿的老爸,最起码,有个身价过亿的老爸,你一出生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用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碌。如果你投胎技术不好,那么,不要怨天尤人,你就好好学习吧。


五、应试教育用分数说话

是当今最公平的人才选择方式



延伸到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时间精力都有限,我们必须帮他们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的教育路径。


我的理解,基础教育是一个金字塔形状:


小学基础要宽,小学不能完全抓文化成绩,一定要让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他涉猎广泛,让他找到兴趣点;到了初中收窄一点;到了高中,这三年就完全把爱好放一边吧,全力以赴抓高考;等到了大学,他有足够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前提是先考上大学。


我比较认同这句话,“世间哪有那么多天才,还不都是孤独地翻山越岭”。


在微博上,有一个网友这样评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现在搞那些乱七八糟素质评分,只会让普通人家的孩子越来越吃亏。如果教育也走精英化,那社会的阶层就要彻底失去流动性了。


自古学生苦,不努力拼搏凭什么就有收获?应试教育,用分数说话,个人认为还是当今最公平的选择人才方式。


前两天,我拜读了李希贵校长的一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校长是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他是抓素质教育成名的,他对教育的理解非常深刻。


但是,就是他这样一个十分注重素质教育的人,他在高密四中做校长时,校训却是:怕苦累莫入此门,图轻松另寻他处。还是要吃苦啊。


他的底线是抓素质教育不能影响升学率,他很清楚,你再怎么抓素质教育,要是高考考不好,领导是不满意的,老百姓是不买帐的。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忽悠小清新吧!教育的目的:更好的人生!



素质教育有这样一个理念: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这句话听上去很美,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跑步可以有跑得最快,举重可以有举得最重,这些都可以量化,但“最好”不能对比,无法量化,人生不可逆,每一段有每一段的风景,每种活法有每种活法的味道。所以,所谓最好的人生,就是一个伪概念,忽悠小清新而已。


我们为什么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我的答案是五个字:更好的人生。最好不好界定,但是,更好,可以合理判断。


譬如,一个农民家孩子,他从我们赣榆某个高中考上医科大学,读硕读博,毕业后在北京、南京,哪怕回县里当个医生,他的生活品质,肯定比在老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要好。


当然,如果你说他打工可能有机会创业,成为亿万富翁,你这么说,我不想去反驳,用小概率事件来代替普遍性,没有意义。


我这里不是说种地或打工就不好,我父母也是农民,但是,我们不要糊弄下一代,这个社会是分层的,每个阶层的生活品质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局长,我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这句话: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培养更有力量的下一代。


中国现在进入到一个稳定发展期,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在减弱,意味着各种上升通道会渐次关闭,阶层一旦彻底固化,社会就会变得绝望和颓废,好在中国有高考,硬碰硬靠分数说话。


我们如果不下大力气抓教学质量,这些孩子就可能被耽误掉。趁着他们还年轻,让他们埋头苦学吧,用勤奋努力来弥补他们在教育资源上的先天不足,弥补家境条件所伴生的各种劣势。



所以,在和上面提及的两个朋友谈这个问题时,我说,我得先让他们成为你,先把他们培养成你这样的,不说成为亿万富翁,起码学有所成,有一技之长,成为白领,成为城市中产,不用啃爹,然后他再把他的下一代培养的更好,用两代或三代人,来完成一个家族命运的全面转折。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理想主义,不要想一蹴而就,那不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抓教育教学,努力成就孩子们更好的人生,为这个国家培养更有力量的下一代。


来源 | 学林读书

编辑 | 中国网教育频道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关注 | 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全面解读:新高考命题“玄机”,老师学生如何应对?

关注 | 中国教育怪状之问:官僚化越来越突出的学校,会有真正的“人”存在吗?

关注 | 教育“造假”丑态百出!学校何以守住“育人”底线?

关注 | 人民网首次发声:把“合理惩戒权”还给老师!

关注 | 家长午夜微信“追击”老师被拉黑:老师也是常人,不能24小时待命!

关注 | 全国“3+3”模式再遭质疑!“新高考”改革难道无药可解吗?

关注 | 安徽又爆一起“殴师”事件,教师何时成了家长的“出气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