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名校易出精神病?俞敏洪再吐“狂言”,值得老师家长深思……
最近,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可谓是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他宣扬的“女性堕落论”几乎到了全网口诛笔伐的地步,风波还未结束。
19日,俞敏洪又因“名牌大学学生的精神问题不少,我儿子必须读普通大学”的一番言论再掀哗然。
而这次,网友并非一边倒的批评,他提出的关于教育的观点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那么教育到底该培养怎样人?
编者按
名校易出精神病?
11月18日,在2018学习力大会上,俞敏洪表示,越是名牌大学,精神出问题的越多,他决心让儿子进普通大学,而不是去名牌大学。
俞敏洪的这番话的原文如下:
“
我们的高考制度,到今天为止不管怎么变,最终都是一个分数决定一个学生能不能上北大清华。至于进北大清华的学生心智上有没有毛病,完全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
所以形成了进北大的人精神出问题不在少数,越进名牌大学的学生心理问题越多,所以我下定决心让我的儿子必须进普通大学。
大家都知道俞敏洪本人就是北大毕业的,这番怒名校生的言论真是对自己母校黑起来没商量!顺带把清华和其他名校都黑了一遍。
这次,网友是怎么看的呢?
有人说:考不上就考不上,别打击考上的!你以为名牌上就能上?你儿子怕是没本事考名牌大学才故意这样说的吧?
有人说:我当年没考上哈佛,我爸爸也是这么说的!没有高考,新东方早就破产了!说好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呢!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挺他:
“个人认为,他只是以为不想让孩子背负太多期望和压力的父亲。”
“俞敏洪让我想起那句: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子愚且鲁……”
“单纯从精神方面来说,竞争越激烈的地方精神压力越大,社会责任越大就越容易得精神方面问题。何况现在城市里的人谁还没有点精神问题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一些努力的人看到天赋者的成就时的卑微,产生心理问题又多么的正常。”
在一片讨伐和八卦声中,这一次,老俞的“狂言”的确值得我们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思考:
孩子在教育中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该是我们要聚焦的问题,也才是最有意义去探讨的话题。
2
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
还是在毁掉孩子?
2017年11月,《武汉晚报》报道,2岁半男童成片掉头发,医院诊断为斑秃,原因竟是为了报名牌幼儿园,父母给孩子报了5个培优班,压力太大导致几乎秃顶。
2018年2月,陕西西安东关南街南郭门咸宁广场,某某中学的一名18岁高三学生,因高考测验没有考好,压力过大,选择跳楼自杀。
2018年3月,扬子晚报网报道,21岁的大学生因考研压力太大,无心学习,在看了和犯罪有关的图书和影视剧后,产生了故意杀人的想法,持铁锤将无冤无仇的无辜者头部打伤,最后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2018年10月,衡阳市某中学晚自习课间休息期间,班长及另外两名成绩优异的学生,集体“服药自杀”,班长留遗书:学习压力太大!
......
从儿童到成人,从学前班到大学,因无法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所带来的悲剧层出不穷。
为挤进名校头破血流,进了名校后可能还承受着因二八定律带来的智商暴击,可想而知,心理问题一直贯穿了孩子们的求学生涯。
而作为孩子背后的家长,不可推脱的责任是:都给与了孩子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和学业上十足的焦虑,都只看准孩子的成绩和学校,而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畸形发展的心理问题。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现任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说:
“
大约从2000年开始,每当寒暑假的时候,大量的学生会来住精神病院,他们网络成瘾,焦虑,强迫,他们和父母关系出现了严重的破裂问题,父母有勇气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可见真的没有办法收拾了。
我们的处理问题方式是什么呢,把他们送到网瘾学校,让他们接受电击的惩罚——这是教育吗?这是推卸责任,本身父母和教育是问题的根源,我们不看到自己的根源,只看到他躲到网吧去打游戏,他为什么要躲到网吧打游戏,是因为教育的失败。
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学生做试卷,有句流行语: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而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子?不断暗示孩子自杀,为了好的成绩可以不惜生命。
这是因为,现在我们的社会教育从整体层面认同经济理性,金钱至上,很多人把人生价值观定的特别窄。比如很多大学生,你问他为什么上大学,他会说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去学习。
为什么进名牌大学,因为考上名牌大学将来会有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挣钱的就是好工作。这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太狭隘,因而脆弱。
因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已经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3
白岩松:考了第一,就断绝父子关系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同理,在教育上不经思考缺乏己见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也很难拥有精彩的人生。
当大部分家长都让孩子考第一进名校的时候,却有那么一些父母在逆向而行。
风趣幽默,敢言敢说,三观正,人品好的白岩松,他在教育上的理念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不准考第一。
白岩松与儿子旧照
孩子在中考前,他曾对儿子说:“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就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白岩松更讲到了儿子幼升小择校时的纠结,思考过后,他最后选择了让孩子去非名牌的小学就读。
持这一教育理念的并非他一人。王昱珩,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最强大脑》中与机器人进行人脸识别记忆的比赛中大胜机器人,他以超强的观察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里的王昱珩
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则认为:孩子考第一,遭人妒忌,没有朋友;考最后一名,没人跟你玩,容易自卑。只要不是第一和倒数第一就行。
而著名演员胡军和太太也说过:考第一是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很容易让孩子有挫败感。因此胡军对于孩子的成绩要求从来都是“只要不是第一,其它随便”。
为什么这些或越来越多的高知分子、精英阶层都在有意给孩子减压、避免孩子上名校、考第一呢?
你可能会说因为他们是精英阶层,考不考第一都无所谓。
然而,试想,天下会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吗?没有的。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心灵的成长,呵护孩子的天性不要被眼前的成绩所禁锢,只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快乐、健康地活着。
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尊重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诚然,又如高晓松对女儿所寄望的: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追求诗与远方,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4
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这一种思想: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读不得书的人就没出息。然而,这在给孩子灌输压力和焦虑的同时,也削减了孩子人生的多样性。
前段时间,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在一次主题为《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演讲中提到,
30年前他曾剖析一个高一女生的自杀原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教育离学生心灵越来越远了!孩子心里的苦闷和疑问得不到排解和解答。
那么当把儿童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就意味着要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幸福的自己——不一定“卓越”。
我不太赞成笼统说要让学生走向卓越,卓越只是一部分人的事,多数人就是平平淡淡,但是他的幸福是至关重要的。”
曾经,与邓丽君齐名的香港歌手陈美玲曾说:我时常说,教育是教给他们一点工具,去寻找梦想,要是他们失败了也不会气馁,继续找别的梦想,要是他们成功的话,也要先谦虚,可以和大家分享,这样的教育是我的目标。
陈美玲和三个儿子
她的大儿子十几岁时想去美国读高中,作为妈妈肯定希望他选的是NO.1,结果儿子选的是要求“养马”,看似旁门左道的学校。
陈美玲没有劝阻儿子的选择,而是尊重了儿子,因为她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的健康才无比重要。
事实证明,她尊重孩子选择,给足孩子自由,这样的教育方向是无比正确的。如今,三个儿子不仅健康乐观,还都先后进入了斯坦福大学,都有着灿烂明媚的未来。
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有篇文章呼吁家长,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值得深思。
在他看来,强化训练并不能能培养出我们所谓的成功的人,当然成功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有句话是,“行行出状元”,所以无论采取对哪种人群进行统计分类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正态分布的。一个优秀的厨子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反之,也是这样。
我们所谓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数的,绝大多数是平常的。但是,平常的人就没有幸福吗?难道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就没有普通人的幸福吗?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权利谈幸福吗?
所以,孩子的到来,是为生命的欲望而来,是为体验人生乐趣而来,真的不只是为了分数和名校而来。
希望老师和家长能够重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而非分数,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文章来源:
快微课 .《名校易出精神病!俞敏洪再吐“狂言”,震惊所有家长……》
李镇西 . 《只要学生睡眠不足、体质下降,我们宣传的所有“教育改革成果”都毫无“辉煌”可言!》
京城教育圈 . 《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恭喜你,这娃是来报恩的!这段校长讲话刷爆朋友圈》
编辑 | 吴雨航
责任编辑 | 王晓霞
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
此文为中国网教育频道综编稿件。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关注 | 浙江女教师抖音视频火了,18万网友暴赞:做她的学生好幸福!
关注 | 科学证明:中国小学阶段过量的作业、淘汰的压力会造成孩子脑损伤!
关注 | 资深班主任:成绩第一名和倒数的孩子,差距真的不在老师
关注 | 衡水中学演讲火了!孩子不想学习时, 就带他去这4个地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