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洞观 | 南京15位院士从他们中间走出!

龙虎网 2021-02-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紫金山观察 Author 毛庆

他们当中,

有的突破关键技术,

有的打破国际垄断,
有的创办领军企业,
还有的用精湛前沿的技术服务民生。


他们中,
先后走出了15位院士,
他们有一个闪亮的共同名字:

南京市“科技之星”。


近日,第十三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评选揭晓。10月21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会见第十三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并与他们座谈,征求大家对南京的工作特别是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0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会见第十三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张敬华说,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大家的重要贡献,南京的创新名城建设离不开大家的支撑引领,南京的“强富美高”建设离不开大家的持续推动。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提供完善服务保障,共同在全市上下营造尊重科技人才、支持科技人才的浓厚氛围。


01

名不虚传!他们是科技创新领域佼佼者,也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主力军


新一届“十大科星”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佼佼者,也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主力军。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与部分第十三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合影。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在我国,说起雷达,总是绕不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十四所副总工程师邢文革入选本届“科星”,他是我国舰载预警探测领域装备的开创者、技术的引领者和体系的创新者。


2000年,邢文革担任“中华神盾”雷达副总设计师,带领技术人员轮番出海,搜集海杂波数据。用了6个月的时间,14所终于攻克了这个世界级难题,该雷达与舰用防空导弹一起构成了舰载区域防空系统。


许春山、何锦华、张宇峰、薛峰、曹林五位新晋“科星”都是企业组代表,占了此次“十大科星”的半壁江山,他们在我市创新名城建设一线引领创新。
    


许春山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成功研发变电站、配电站、隧道、带电操作机器人等核心产品,其中配电站巡检机器人填补了国内配电巡检领域的空白。


何锦华


江苏博睿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攻克了荧光粉组份设计、高温合成等关键技术,产品性能全面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成为国内所有上市封装企业的主供应商。


张宇峰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牵头组建了江苏省长大桥梁健康检测数据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主持了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等11座长江大桥在内的70余座特大型桥梁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


薛峰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分公司总经理,近五年来,科技成果转化累计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参与研发的多项技术广泛应用,主持研发的江苏精准切负荷系统、华东电网频率紧急协调控制系统已工程应用。


曹林


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进行蛋白质进化和改造、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以及规模化生物制造,在生物医药核心关键技术和原料上打破国际垄断。


此次来自高校院所的“科星”共有三位。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杨健,部分成果已应用于江苏省公安厅人脸识别比对查询系统、南京青奥会期间的智能动态人脸识别系统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范一中,自2012年5月以来一直担任“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地面科学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与“悟空”号团队一道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邵国青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动物支原体学科首席科学家,成功创制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改变了我国完全依赖进口产品的局面。


还有的“科星”致力于用精湛前沿的技术服务民生。


南京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张爱华一直致力于儿童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和早期干预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系列研究成果。


02

含金量高!历届“科星”中走出15位“两院院士”


据了解,市科协联合5家单位于今年3月启动了第十三届“科星”评选工作,并于9月底完成了评选,产生了第十三届“科星”10名,并将予以表扬和奖励。


本次评选,面向各区、江北新区、省市级学会、在宁高校院所、各类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市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市政协科技科协界别委员、省科协常委及市、区有关单位等寄发通知,并在网站、新闻媒体和人才工作群等多次发布评选活动消息。


申报活动启动后,得到了许多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关注,许多推荐单位把“科星”评选活动作为服务人才、举荐人才、宣传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本系统、本区域内认真遴选、积极推荐,把最优秀的科技人员推荐出来参加评选。


截至4月30日,受理推荐申报人数达创纪录的105人。申报人员中,来自高等院校15人,科研院所16人,企业57人,医疗机构17人。获博士学位64人,占约61%,硕士学位27人,占约26%,学士学位11人,占约10%。9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占约87%。女性12人,占约11%。中共党员73人,民主党派12人,无党派民主人士及群众20人。


一组数字展示了南京“科星”沉甸甸的含金量。


历届“科星”获奖者后继当选院士情况。资料图片


在过去的十二届120名“科星”及64名“科星”提名奖(第一、二、三、四、八、九届另设了提名奖)获得者中,有15人后继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更多的成长为南京科技各领域各专业领军人物或权威专家。“科星”评选奖励工作已成为省内有较大影响、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举荐品牌。


紫君发现,很多大名鼎鼎的院士都是南京历届“科星”或“科星”提名奖获得者。


                

比如,1995年评出的“科星”和“科星”提名奖中,四人成为了院士,包括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土木建筑结构工程专家吕志涛,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家沈国荣,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机载雷达技术专家张光义,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非通信光纤和特种玻纤领域专家张耀明。


1997年评出的第二届“科星”中,顾冠群和贲德也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外,欧阳平凯、徐南平、祝世宁、王学浩、赵淳生、黄维、王广基、蒋建春、芮筱亭等,都是南京“科星”,后来均成为“两院院士”。这充分说明了南京“科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


03

未来希望!南京的“强富美高”建设离不开“科星”的持续推动


座谈会上,张敬华向第十三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表示祝贺和感谢,同时倾听大家对南京的工作特别是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张敬华说,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为我们描绘了“强富美高”的美好蓝图,今年我们要交出一份“五年答卷”,明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强富美高”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以及“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都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都要紧紧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希望“十大科星”在勇攀科学高峰中引领“强富美高”,在矢志产业创新中支撑“强富美高”,在服务社会民生中提升“强富美高”,在引领科学风尚中助推“强富美高”。


座谈会上,新晋“科星”们积极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建言献策。
 

“今年元旦,我在市级机关礼堂领取了科技进步奖,今天又来到这里接受会见,很激动。”许春山说,技术创新追求的是原创,而产品创新则是为了帮客户解决问题。目前,南京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氛围和政策都很好。产品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链,依赖于产业联盟的合力,希望政府能加大对产业联盟的扶持。


薛峰1992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南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非常好。他说,企业创新离不开人才。他所在的国电南瑞非常重视人才,尤其是人才梯队建设,以高薪、股份留住人才。建议南京能对人才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让更多人才集聚南京创新创业。


延伸阅读

第十三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基本情况


邢文革。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男,1965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是我国舰载预警探测领域装备的开创者、技术的引领者和体系的创新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中国电科科学技术奖多项,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许春山。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男,1974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工程师。被评为市科技顶尖专家、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科技企业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才、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攻克机器人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70项专利、45项软著,硕果累累。相关技术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杨健。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男,1973年6月生,汉族,九三社员,博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选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部分成果已应用于江苏省公安厅人脸识别比对查询系统、南京青奥会期间的智能动态人脸识别系统等。相关成果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基础类)一等奖。


何锦华。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男,1972年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江苏博睿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针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对高性能荧光粉的迫切需求,近五年来完成了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6项课题,攻克荧光粉组份设计、高温合成等关键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8件(4件PCT专利),授权发明专利30件(3件PCT专利),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宇峰。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男,1974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他主要从事桥梁施工控制、检测、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等科研与技术工作。相继主持了3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以及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等11座长江大桥在内的70余座特大型桥梁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涉及专业范围广泛,研究成果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张爱华。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男,1973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南京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主持国家和部省级课题共计10余项,共申报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中华肾脏病青年研究者奖。


邵国青。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男,1964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动物支原体学科首席科学家、二级研究员。他成功创制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168株),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化应用,改变了我国完全依赖进口产品的局面。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件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新免疫技术PCT国际专利获得美国授权。


范一中。紫金山天文台供图


男,1977年4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自2012年5月以来一直担任“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地面科学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并负责科学团队,与悟空号团队一道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在悟空号的数据分析、物理解读、成果发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曹林。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男,1979年6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副教授。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年双创英才”、江苏省领军型新生代企业家、江苏省科技企业家、南京市科技顶尖专家集聚计划、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他在生物医药核心关键技术和原料上打破国际垄断,现已拥有39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25项授权专利。


薛峰。南京日报记者 崔晓 摄


男,1971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系统保护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是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骨干成员,江苏省第四期、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来源:紫金山观察 记者 毛庆

 洞观

洞若观火,深度南京


END


丰收看江宁 这场稻田里的艺术盛宴圈粉无数!

20名小记者探馆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这个秋天,来江宁做一场金色的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